【深度】人口超2000萬人的美國亞裔,反歧視能讓他們團結嗎?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洛杉磯市警局4月14日舉辦線上亞太裔社區論壇,與相關部門、亞洲國家駐洛總領館、亞裔社區代表及媒體,就如何打擊和防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進行座談。類似這樣的聯合座談會最近一段時期也在美國亞裔羣體數量較多的城市舉行,但亞裔真的能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反對歧視嗎?短短50年的時間,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的比例已從不到1%增加到約6%,遺憾的是,人口的增加並未強化亞裔在美國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地位。作為“模範少數族裔”,亞裔長期遭受着各種各樣的歧視,而種種原因又讓亞裔習慣忍氣吞聲或“各掃門前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美國政客將亞裔當成替罪羊,更造成歧視亞裔的事件頻繁發生。面對歧視,很多亞裔這次不願再做“啞裔”,他們第一次走上街頭,喊出“亞裔的命也是命”的口號,還有一些亞裔組織開始聯手合作進行“自保”。多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美國華裔人士表示,過去一年多,頻發的歧視亞裔事件正形成“重要的外部壓力”,讓亞裔社區有了團結起來的機會。

“拒絕回答是來自哪裏的亞裔”

據《紐約時報》報道,通常來説,美國亞裔是來自東亞、南亞和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或移民後代。美國3.3億人口中,亞裔人口超過2000萬人,約為總人口的6%,而1970年亞裔的比例還不到1%。其中亞裔人口較多的有華裔(510萬)、印度裔(450萬)、菲律賓裔(400萬)、越南裔(210萬),此外日裔和韓裔均超過百萬。有預測稱,2050年美國人口的9%將是亞裔。雖然人口在增加,但美國社會對亞裔的認識並沒有太大改觀,諸如“回到你們自己國家去”的仇視言論就讓亞裔感到非常不舒服。除了街頭暴力襲擊、語言攻擊,各種針對亞裔的歧視無處不在。代表新澤西州3號地區的聯邦眾議院的安迪·金議員近日在推特上抱怨:“在國務院工作時,因為姓氏是‘金’而被排除在韓國相關業務之外。這種事尤其多發生在亞裔身上。”

好在亞裔聯手反歧視的活動明顯增多。4月8日,已在美國西部舊金山灣區經營20多年的餐廳“緬甸的愛和超級明星”與奧克蘭唐人街商會、舊金山警察協會聯合宣佈設立針對亞裔犯罪的懸賞基金,以此鼓勵市民舉報針對亞裔犯罪的線索,幫助警方抓捕嫌犯。餐廳首席運營官、越南裔陳誠義表示,對歧視現象不能再袖手旁觀和保持沉默,“我們要綁在一起、資源共享,就像我們的先輩那樣,為下一代鋪路”。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上述3個創始單位捐資1.5萬美元作為啓動資金,並設立捐款網站,倡導全社會為打擊歧視亞裔犯罪捐款。奧克蘭唐人街商會會長陳錫澎表示:“這是亞裔社區由分裂到團結的一大轉變。以前發生事情,商鋪抱怨的多、行動的少。這次大家有人的出人,有錢的捐錢,共同面對問題,推動社區進步。”

《環球時報》記者在舊金山灣區生活多年,發現以往亞裔社羣多以“從哪來的”來劃分,不是同鄉往往互不搭理,但自去年對亞裔的歧視與暴力仇恨事件增多後,大家開始有意識地拒絕細分亞裔,比如,在日常生活的很多場合會拒絕回答自己是來自哪裏的亞裔。舊金山和奧克蘭的唐人街近來也有在僑領倡導下成立的義工巡邏隊。75歲的東灣台山同鄉會主席馬作林每天帶着身穿紅色熒光背心的義工隊巡邏4個小時,據他介紹,隊裏有華裔、越南裔,還有非洲裔,現在大家不分彼此,都是為了唐人街的安全走在一起。巡邏隊給商鋪發了哨子,一旦發現壞人,商家會吹哨預警,相鄰的商鋪和巡邏隊會馬上跑過來幫忙和報警。奧克蘭唐人街的一位日裔老人説:“2017年2月我經歷過一次重大打擊,最近也聽説了很多歧視亞裔的事件,真的讓人無法接受。現在,巡邏隊的出現使我感到安全多了。”

“蹣跚而來的集體身份認同”

美國亞裔團結起來實屬不易。《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稱,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亞裔美國人的身份是分裂的、不連貫的,1992年洛杉磯騷亂期間有韓國商鋪被燒燬,但並沒有引起華裔或日裔美國人的大規模反應。文章説,由於近期針對亞裔的襲擊增多,會讓他們產生一種集體身份——新的亞裔美國人身份,這種身份蹣跚而來,但不確定會走向何方。

美國亞裔教育聯盟副主席歐陽了寒居住在東部新澤西州,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反歧視亞裔議題,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居住的城鎮約有20%的居民是亞裔,相互之間在當地事務上的交流比較密切,如華裔過春節時中文學校組織的活動會邀請其他族裔來參加,印度裔居民在慶祝自己的傳統節日時也會對華裔發出邀請。儘管如此,歐陽了寒還是表示,他參與其他亞裔組織的社區活動不是“非常頻繁”。

亞裔走動不頻繁的原因多種多樣。在美留學的學生鄭敏泰計劃畢業後在美國定居,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在美國人眼中,東亞國家人長相幾乎沒有區別,但對於我而言,中國人與我的差異甚至比美國人和我的差異還大。”鄭敏泰説,雖然他的同學中有華裔,但他並不會因為大家都來自東亞就感到親切,遇到問題還是會找韓裔,“雖然我們有很多相似的節日,但都是各自慶祝”。

談到亞裔過去難以抱團,有韓國學者認為,這與亞裔人口兩極分化嚴重也有一定關係——雖然少數精英進入美國政經學上層,但多數人仍從事飯館、酒吧、工廠工人等職業,經濟地位低下。上世紀70年代前,亞裔主要來自東亞國家,後來南亞和東南亞移民逐漸增多,特別是1975年至1994年期間,美國接收了來自越南、柬埔寨等國的125萬難民。亞裔是全美人口增長最快的族羣,但因在政治、文化、宗教、收入等方面存在差異,始終難以真正團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説,與日裔、韓裔和華裔相比,東南亞裔在美國更難獲得高等教育或經濟保障,近110萬東南亞裔美國人是低收入者,約46萬人生活貧困。此外,一些亞裔民眾還受相關國家雙邊關係的影響或價值觀不同,刻意保持距離。

“福建人在灣區”副會長楊曉川是反歧視亞裔活動的發起者之一,去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把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後,他就開始創作歌曲還擊。近日,楊曉川在全美爆發反歧視亞裔遊行後發表新歌,鼓勵亞裔團結一致“站起來,説出來”。談到奧克蘭商會微信羣裏有人質問“為什麼這麼多華人都躲在家裏不出來壯大遊行活動聲勢”,楊曉川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説,很多亞裔特別是華裔過去被貼上“模範少數族裔”的標籤,從而被人為地與其他族裔分隔開,搞得“裏外不是人”。他認為華裔還有幾個特點導致參與力度不夠:在美屬於高收入羣體,但除關注教育和賺錢外,大多數華裔對其他事漠不關心;羣體太過分散,老僑、新僑、“1.5代移民”和留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有的不願意資源共享,甚至經常互相拆台;習慣按地理因素劃分社羣且華人社區缺少精神領袖。

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過去華裔為生活打拼,空閒時間少,與其他族裔溝通聯繫也少。此外,英語不好也限制了一些華裔與其他族裔的溝通。同樣的現象,也在其他亞裔中多少存在。

“應該走出‘族裔圈’和‘舒適圈’”

回顧歷史,美國亞裔羣體的團結往往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據蔡文耀介紹,此前華裔、韓裔、菲律賓裔等多個亞裔社團在舊金山為建立“慰安婦”的紀念銅像發起活動,他認為,對新移民而言,只有重大事件、共同關注,才能創造出更多合作的機會。

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華裔都提到,教育是亞裔羣體共同關注的核心話題之一。歐陽了寒所在的美國亞裔教育聯盟自2013年以來,一直與其他亞裔羣體就反對哈佛大學招生歧視亞裔美籍學生現象進行合作。據他介紹,“當時聯繫其他亞裔組織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找到他們很難,但這就像是滾雪球,團結的力量越來越大”。該聯盟近日代表346個組織與美國亞裔法律基金會一起向美國最高法院就相關歧視案件提交陳述書。歐陽了寒説:“雖然爭取權利的道路很難,但並非不可能。所有亞裔羣體都應彼此增加了解,走出自己的‘族裔圈’和‘舒適圈’,加強互動,不能‘有事才聯繫’。”談到相比非洲裔遭遇種族歧視事件在美國掀起的軒然大波,而亞裔團結起來反歧視的聲音始終不夠響亮,歐陽了寒表示,一方面是亞裔在政府、立法機構的人數較少,很少有亞裔能擁有較大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是亞裔的媒體聲音還不夠大。

不管怎樣,亞裔開始抱團的傾向得到相關國家人士和輿論的支持。菲律賓參議員舍温等政界人士近日也抨擊美國是“邪惡的種族主義者”。據《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1日報道,有菲律賓裔老婦在美遭無端襲擊後,來自菲律賓的世界拳王帕奎奧在社交媒體上發出4張圖片,並分別用英語、漢語、韓語和他加祿語向攻擊亞裔者發出挑戰:“別再襲擊沒有自衞能力的亞裔人士!有種來跟我打!”印度《經濟時報》報道説,過去,競選美國公職的印度裔都被要求咬緊牙,避免談論種族主義,但現在印度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地表達對遭受歧視的看法。

亞特蘭大按摩店槍殺事件中有多位韓裔女士遇害,《韓民族新聞》等韓國媒體的相關報道説,美國韓裔希望亞裔團結起來,共同抵禦歧視亞裔的犯罪行為,但也出現少數無腦人物希望劃清與華裔的界限以“自保”,結果遭到譴責。據韓聯社4月4日報道,正在競選得克薩斯州國會議員的韓裔共和黨人士薩莉·金髮表歧視華裔的言論後,有兩名加州韓裔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指責她“不真實的言論對中國移民造成傷害,令人無法接受”。

楊曉川很認可有東南亞幫派背景的非盈利組織“亞裔有態度”在反歧視活動中的表現。該組織在全美有10個分會,成員大多來自老撾、菲律賓、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其中一些曾有犯罪記錄,很多人出獄後改過自新。楊曉川説:“‘亞裔有態度’沒有任何政治傾向或利益目的,只是純粹的為社區做貢獻,成員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最近他們不僅積極參與遊行集會,還派成員到舊金山和奧克蘭唐人街巡邏。”美籍柬埔寨裔凱文是“亞裔有態度”舊金山灣區分會領袖,他認為該組織的宗旨就是“守護長者、保護社區治安和促進社區建設”。談到“亞裔有態度”的年輕化,楊曉川希望老一輩亞裔領袖能多栽培年輕人,讓有共同教育背景和話題的年輕一代慢慢可以獨當一面,摒棄地域限制,團結一致對抗種族歧視。

“近期發生的事件會讓亞裔警醒,在美國不應也不能‘只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蔡文耀説,團結其他族羣就是力量,全體亞裔如果可以聯合起來,約6%的人口比例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歐陽了寒則表示,亞裔應借當前的形勢加強組織聯絡,成立全國性的亞裔聯盟或基金會,並“趁熱打鐵,爭取在聯邦層面推動相關立法”。

【環球時報駐美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馬欣 辛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張靜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5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度】人口超2000萬人的美國亞裔,反歧視能讓他們團結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