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給老人打分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來了

隨着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健康檢測、身體評估、康復照護等養老工作也日趨多元化、專業化和精細化。今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發佈9個新職業,養老護理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名列其中。

相關報告預測,中國將在2022年左右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屆時65歲及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以上。在養老行業,對老年人開展能力評估的現狀如何?養老服務供給側的評估工作能否提高養老服務水平?“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一新職業,又將對推進養老服務業產生什麼影響?

1

從“一眼評估”到專業規範

“您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年紀?以前是做什麼工作的呢……”在長沙市康乃馨老年呵護中心的評估室裏,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王帝權一邊和80歲的老人聊天,一邊在一疊表格上打分。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被確定為一種新職業之前,王帝權所在的養老機構就已經開始對老年人進行能力評估:老人首次入住養老院、入院第7天、入院半年、入院1年以及發生意外狀況時,都需要由護理人員進行能力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失風險、摔倒指數、壓瘡風險、精神狀態等。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王帝權(右)在和護理人員交流老人的飲食狀況 新華社記者 戚曉毅 攝

“評估工作被納入職業範疇,説明我們的工作內容得到了認可。”王帝權介紹,評估結果將決定老人可享受的護理等級,並據此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2013年,民政部制定了《關於推進養老服務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建立評估組織模式、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流程、探索評估結果綜合利用機制和養老評估監督機制等方面作出規定,科學判斷老年人服務需求類型、照料護理等級等,以合理配置養老服務資源。今年8月,民政部通過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完善養老機構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方式,將“未建立入院評估制度或未按照規定開展評估活動”等行為增加為應當予以處罰的情形。

作為養老產業諮詢公司的負責人,湖南翊養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慶娟感受到評估工作的進步。“以前養老機構評估多為‘一眼評估’,看一眼就直接定級。”孟慶娟説,隨着養老政策的健全和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逐步從不正規走向正規,從無所謂走向必須,從目測走向專業。

如今,老年人除醫療服務需求外,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老年人的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情況等,也被納入評估內容。

2

新職業仍需過三關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介紹,目前全國各地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大致分為專職和兼職兩種,專職指第三方老年人評估機構,兼職則指由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擔任評估師,兩種類型的評估從業者人數在10萬人以上。常見的評估方式分為三類:第三方評估、養老機構評估後再由相關部門抽查或普查、養老機構獨立評估。

如何在老年人評估領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真正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首先,加強養老服務評估人員的專業建設。目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缺口較大,人才隊伍建設急需提速。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起開設了《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課程,供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學習。授課教師唐金容介紹,相比之前更側重護理工作的健康評估課程,現階段的評估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的專業性強、對綜合能力要求高,評估師除了具備一定的醫學、社會保障、社會工作、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基礎知識外,還需有較強的表達、溝通和觀察能力,且擁有養老行業的實踐經驗。”唐金容説。

在湖南長沙一家養老機構,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王帝權(右)在為一名老人做生活自理能力評估 新華社記者 戚曉毅 攝

其次,相關部門應儘快開展職業資格認定工作。儘管目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已被確定為職業,但所謂“持證上崗”的“證”並未統一:一些行業協會、養老機構、培訓學校等主體都有自己的培訓和考核方式,認可度和權威性都不如國家統一規劃和管理的職業資格認定。

孟慶娟表示,未來評估從業人員經正規培訓、持證上崗後,也要被相關部門監管,以真正掌握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這樣一來,將有利於政府和行業進行決策、規劃市場供給和合理分配有限的養老資源。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化、規範化、人性化的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評估制度。早在2013年,民政部就已發佈老年人能力評估的行業標準。由於該標準在某些方面還不夠量化和細化,在實際運用中關注老年人的能力卻忽視老人及其家人的意願,一些評估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並不喜歡使用此標準。而評估工具和標準的不統一,又會導致評估結果主觀性強,不夠準確。因此,民政部門應與衞生、醫療保障等部門共同推進評估體系的完善,根據我國老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失能狀況和護理服務等級,並鼓勵社會力量、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評估,促進評估工作成為獨立定責的崗位,確保評估結果科學、客觀和公正。

3

依託科學評估實現精準養老

在一些地區,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的運用範圍愈加廣泛:不再僅僅決定老人在養老機構所享受的護理服務,還涉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資助、家庭養老牀位服務、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優先級等。隨着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擴大試點範圍,評估工作愈加成為保障高齡失能人員的重要環節。

老年人能力評估的結果,不僅影響到老人在養老機構享受到的護理等級和個性化服務,也涉及護理費用和政府補貼——老人能力越弱,護理等級則越高,護理費用和政府對養老機構發放的運營補貼會更高。

在湖南長沙一家養老機構,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正在為一名即將入住的老人進行能力評估 新華社記者 戚曉毅 攝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評估師崗位不獨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標準缺失、能力評估配套設施不齊全等問題還比較常見。“一些養老機構的評估工作依附於醫護服務,由機構護理人員兼職擔任評估師。這就可能導致一些護理人員為了讓被評估的老人去或不去他所在的護理區域,而有傾向地進行評估。”一名養老機構從業者告訴記者,員工可能會出於績效、老人是否好相處、老人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在評估時對老人進行有傾向性的引導。

儘管老年人能力評估無法像化驗室檢查那般精確,允許一定範圍的誤差,但作為“不過度服務、不缺位護理”的保障,評估工作應儘可能做到客觀與公正。養老機構初評後,再由民政部門聘請第三方進行抽查或普查,將是未來評估工作的一種趨勢。

在養老服務中,越細緻的評估越有利於確定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因此,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發揮評估工作的積極作用應持續不斷推進。(記者 張格 黃康懿)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51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給老人打分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