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曉丹 見習記者 金雪 濟南報道
“小清河長又長,山東是個好地方,青山綠水好莊稼,還有綠豆和高粱……”曾幾何時,一渠清水、萬千魚蝦、天藍水闊、綠蔭夾岸,這是對小清河的真實寫照。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湧入,使小清河受到嚴重污染,水質不斷惡化,持續為劣V類水體。變成了濟南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市民稱之為“小黑河、小臭河”。
對於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濟南人,小清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標準治理迫在眉睫!景觀整體改造、黑臭水體整治、河道清淤,經過多年持續不斷整治,小清河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尤其是今年5月,小清河濟南段時隔60年後發現了大量中華鰟鮍種羣,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態系統。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13日,記者來到了小清河源頭之一的槐蔭區睦裏莊,探尋小清河的“蝶變”之路。
往日人人避及的“小黑河”,變成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
陽光正暖,微風徐徐。記者來到槐蔭區睦裏莊,發現這裏河畔綠樹成蔭,水波粼粼,一陣微風拂過,柳樹的枝條伸進河裏,好似與小清河親切地握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容分割......”隨着離河邊越來越近,優美的歌聲也隨之越來越響。十餘位退休的老人或撫琴、或合唱,正在精心排練節目。涼亭下圍滿了乘涼的市民,正在在為排練的老人叫好。
濟南市英雄山合唱團團長郭培鎮告訴記者,他們是英雄山合唱團的成員,特意驅車半小時從市中趕來。“我們合唱團選過很多地方排練,像這兒環境好的不大多。在這水好、景美的地方,心情自然也很好,在這唱歌比在舞台上唱得都舒服。”
牟阿姨是一名“老槐蔭”了,也是她推薦合唱團來到這兒排練。“小清河跟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環境這麼好,也為我們豐富退休生活提供了場地,我們由衷的感到自豪!”
小近年來,隨着小清河全線水質狀況的大幅改善,濟南市大規模開展了小清河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全長48公里小清河景觀風貌帶,改造後綠化面積108.7公頃,綠地率80.5%,小清河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嬉戲,日漸成為網紅打卡和市民休閒娛樂的絕佳場所。
從“劣Ⅴ類”到地表Ⅱ類水 小清河水質實現華麗逆襲
按照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我國水質按功能高低依次分為五類,一類水質良好,二類水質受輕度污染,三類水質經過處理後也能供生活飲用,四類以下水質惡劣,不能作為飲用水源。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清河河道一度夏季臭氣熏天,冬季垃圾遍佈,魚蝦絕跡,生物多樣性喪失殆盡,尤其是在1991-2010年期間,小清河辛豐莊斷面COD、氨氮濃度分別高達100mg/L、20mg/L以上,這時的小清河水質是戴着“黑帽子”的“劣五類”。
清河之痛必從源頭找起。針對“小清河不清”的突出問題,濟南市整體謀劃佈局,實施小清河全流域綜合治理。截至目前,共投資3.7億元,對小清河城區段30公里河道進行生態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餘萬立方米。濟南市共建成污水處理項目26個,新增處理能力85.39萬噸/日,處理能力達到208.35萬噸/日。減少了底泥污染物釋放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同時,增大河道水深,增強了景觀蓄水效果,河流自淨能力進一步提高。
2021年,濟南市地表水國、省、市控斷面、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地表水國控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實現五個百分百,小清河水質更是從2018年以前的劣五類水體到2019年均值達到四類水,2021年均值首次達到三類水,2022年1-4月均值首次達到二類水標準。
“小清河的水質連續四年創歷史記錄,真正成了河清水秀的生態河。”李計珍説。
時隔60年再現中華鰟鮍,重塑人水交融生態泉城
睦裏莊附近,一位村民拿着捕魚網,穿着橡膠皮褲,戴着手套,在沒膝深的水裏深一腳淺一腳地清理河道垃圾,隨着捕魚網的落下,河裏的魚飛速散開,引來附近遊客的圍觀。
“快看,那個是不是鰟鮍魚……”
2022年3月,小清河濟南段發現了大量中華鰟鮍種羣,這是有歷史統計數據以來時隔60多年再次發現這一種羣。尋找“鰟鮍”魚,也成為了不少遊客們的新樂趣。
正在橋上散步的村民告訴記者,“第一次在小清河裏發現這種魚的時候,我們很激動。在村子裏生活近50年,以前只是聽家裏老人提起過小清河裏有一種一翻身就‘反光的魚’,沒曾想如今自己也能親眼看到。”
為何出現鰟鮍魚這麼令人興奮呢?李計珍説,中華鰟鮍棲息於淡水湖泊、水庫和河流等淺水區的底層,是自然水域中清潔水體的指示魚種之一,出現中華鰟鮍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態系統。
小清河生物多樣性調查結果顯示,“十三五”以來,小清河濟南段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浮游植物生物多樣性指數由2016年的1.26增長至2021年的2.23。總生物物種豐富度顯著提高,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種提高到2021年的230種。清潔水體指示物種佔比從2016年40%提高到2021年66.2%。本土物種逐步恢復,出現了中華花鰍、花滑、中華鰟鮍等本土魚類物種種羣,還發現了山東新記錄物種粗紋暗色鰟鮍。
“中華鰟鮍的發現是小清河濟南段水生態改善、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的有力證明。”李計珍説,小清河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恢復也是全市生物多樣性改善的一個縮影,突顯了濟南市近年來環境治理和生態改善的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係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十四五期間,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在貫徹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的思路,堅持“保水質、增顏值”並舉的情況下,爭取實現有河有水,有水有魚,有魚有草的人水和諧的三水統一。同時,也為下游城市、山東省的新舊動能轉化貢獻力量,推動實現泉城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