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7月27日訊 出席27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人才政策3.0發佈會暨東湖科學城人才生態建設大會時,武漢大學副校長吳平説,紮根武漢、牽手光谷是學校發展的最大地緣優勢,為武漢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東湖科學城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是學校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未來與光谷的合作不僅要挖掘已有存量、激發內在活力,更重要的是立足全國、放眼全球延攬人才,理直氣壯地為“為中國做增量”。
吳平介紹,武漢大學高端人才數量、質量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十三五”,學校1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5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在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中,武漢大學從2012年的400多名,上升到現在的平均排名240名左右,社會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節節攀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新進教師1097人,其中校外引進721人(直接從海外引進的佔比接近50%),引進佔比2/3,學緣結構明顯優化。學校國字號人才隊伍由2012年底的157人(次)上升至2020年底的551人(次)。以中組部主管的青年人才計劃為例,青年千人入選人數連續4年(2017-2020)穩居全國前7;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累計入選32人,排名全國第4(其中2019年入選13人,排名全國第1)。
“光谷不斷升級的人才政策,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東湖高新區‘築巢引鳳’的決心和力度,我們將共同打好校地人才政策‘組合拳’。着力破除制約人才成長成才的體制機制障礙,用好用活人才,推動人才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吳平介紹,武漢大學將在以往50%引進人才來自海外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標東湖科學城的實際需求,重點在集成電路、空天科技、生命健康、極地探測和生物育種等產學研轉化領域,培養一批世界一流優秀人才。(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實習生劉雨秋 鄭曉霞 通訊員李錚)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