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着力推進減負舉措,曾長期困擾基層的“文山會海”“督導氾濫”等問題有所緩解。但部分地方仍有“暗度陳倉”“暗中加碼”的問題,侵蝕基層減負成果。
有的地方,“文山”依舊在,減負只是減少了“穿正裝”的文件,多了更多“套馬甲”的通知。有的地方,以電話通知、口頭指示、紙質材料變電子消息等方式,代替下發文件。有的地方,要求控制會議數量,那就大會之中套小會,甚至不相關的會都“綁着開”;要求壓減督導檢查,那就改以“調研”“考察”之名,換湯不換藥。
減負工作流於形式,不僅無法實現“減”的要求,還直接“負”了基層的期待。走偏的減負背後,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痼疾作祟。減不下的文件、開不完的會議,折射出一些幹部政績觀、責任觀的錯位——不擔責、怕追責、向下推責,把“傳達”當作“落實”,把“開會”當作“重視”。
減負,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要防止老問題復燃、新問題萌發,就得擺脱空泛的“數字減負”和“口頭減負”,多聽聽基層幹部羣眾的真實心聲,措施奔着問題去才能把責任落到實處。減壓減負的舉措越實,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勁頭才越足。(據新華網)
作者:梁建強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