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銀髮經濟 哪些產業迎來機遇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社會共同的期待。而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11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佈,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着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等方面提出一攬子舉措,“夕陽紅”又將引爆哪些朝陽產業?

  房企: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

  根據此前國家衞健委老齡健康司發佈的《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佔總人口的18.7%;我國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佔總人口的13.5%;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9.7%,比2010年提高7.8個百分點。

  而在《意見》中最受關注的一句話是: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階梯電價、水價、氣價政策,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後續從養老的角度出發,一些購房政策會有所調整。可以設想會有類似的政策,即各地樓盤認購過程中,可以向此類有贍養和照料父母需求的購房者傾斜,在購房方面提供優先或便利。至少類似表述説明,養老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相關購房的支持力度也會強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

  就近居住、共同生活,子女與父母的最優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家住北京東城區地壇公園附近的賀先生去年為父母在距自己家兩公里附近買了一套小户型。用他的話説,自己家所在的小區是個東城學區房,社區內再買一套的難度太大,但距小區兩公里外便屬於朝陽區,購房成本單價從13萬元/平方米降低至不到7萬元/平方米。房子更新、社區更好。

  “我們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除非實力特別強,想在一個小區內買兩套房子,要麼顧得了孩子上學,就不顧了老人的舒適度,要麼就像我這種選擇,一站地的距離,比一碗湯更現實。”在賀先生看來,要想兼顧孩子上學與父母養老的房子,三公里內的教育與醫療配套一樣不可少,而家裏頂樑柱的職住平衡也同樣重要。“距離單位不超過半小時路程、12年內不錯的教育、一家三甲醫院可能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理想住宅。”

  醫療:“互聯網+照護服務”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健康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重點。此次《意見》提出,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要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和保障以及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事實上,此前國家多次發佈有關護理服務的利好政策。2018年,國家衞健委等十一部門印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2019年1月,國家衞健委印發《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北京等6省市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重點為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後患者、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羣提供醫療護理服務。

  多家企業在上述背景下開展了業務相關佈局。2020年12月,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與湖南格爾智慧科技有公司正式簽訂了共建“互聯網+護理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微脈於2018年年底佈局“互聯網+護理服務”,目前微脈已經探索出一條以老齡羣體為中心,集預防、管理、治療為一體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體系。

  微脈首席醫療官胡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在全病程管理服務的探索中發現,醫院對老年疾病的管理及提升老年人依從性上存在一定的斷點,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年輕人口外流,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很多老年人在診後、檢後、術後及院後的管理都要依靠個案管理師與專業的醫護團隊,聚焦向老年羣體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醫療健康服務已成為一個社會性的話題,此次意見的提出,無疑釋放出了一個利好的信號,國家正在推動企業等社會機構參與到老齡工作中來。

  金牌護士聯合創始人兼CEO丁少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是老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護理康復,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又是老年健康的重要內容且以護理為重點。政策的發佈,進一步加速了“互聯網+護理”(照護)的落地實施,為老年健康工作增加有效護理服務供給,推動了產業的發展。

  在智能化產品上,部分企業也早有動作。樂普雲智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心臟康復是一種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綜合而又複雜的干預治療,樂普心電人工智能技術能連續記錄到患者日間和夜間時段的心電活動情況,對醫生和患者及時調整治療方式提供幫助,降低急性缺血性冠脈事件的發生率和住院率。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和心衰原因住院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

  保險: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養老早被決策層列入頂層設計,推進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時不我待。《意見》明確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據瞭解,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及商業保險。 

  那麼,目前全國範圍內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分析表示,第三支柱的個税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自2018年5月開始啓動試點,到2019年年底,僅有4.7萬人參保,2019年保費收入也只有2.45億元。目前,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嚴重不足,但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商業保險公司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應該從何處着手?楊澤雲建議稱,首先是開發設計差異化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人所處生命週期不同,對於商業養老保險的需求不同,應根據客户需求開發設計不同的產品。其次,要控制風險,加強信息披露。商業養老保險的資金週期較長,面臨較大的風險。而養老需求的特殊性使得其資金不能有較大的波動。因此,資金管理需要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追求收益,同時也要做好信息披露。

  對於發展適老相關產業,《意見》指出,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老年人健康保險產品。

  事實上,近年來,銀保監會鼓勵保險機構發展各類老年人保險產品,豐富老年人可選擇的商業保險品種,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目前可供老年人選擇的保險產品已超過1000個,基本涵蓋了老年人最為關注的疾病險、醫療險、意外險、養老險等產品。截至今年10月,已上線25款投保年齡超過70歲的費率可調長期醫療險產品。

  不過,與我國規模龐大的老年人口相比,保險覆蓋率仍需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國有1.07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業保險保單,老年人商業保險滲透率(購買商業保險的人數/人口總數)為41%。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分析指出,目前商業保險機構推出的健康保險產品在市場上受歡迎程度較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認為產品定價偏高。而帶有普惠性和政策性的健康險產品,由於逆選擇風險,亦使人擔憂制度的可持續性。對此,李文中表示,老年人健康保險未來的發展路徑應該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各種健康服務,同時提供適度可控的健康風險保障。

  老年人健康保險產品對於我國未來養老工作的推進有什麼意義?李文中表示,對於老年人而言,保證生活質量僅僅有養老金是不夠的,他們身體機能衰退導致對健康風險保障需求和健康服務需求非常大。因此,促進和實現醫養結合對養老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指出,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現有試點,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長期護理保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目前我國的護理保險也有了社保型的護理保險制度、商業性護理保險兩大類。

  針對長期護理保險,國家多次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目前絕大部分試點城市的長護險項目都是商業保險公司承辦。但目前長護險服務水平有待提高,護理服務需求與供給不對稱,龐大的老年人健康、醫療和護理服務需求給現行康養體系帶來嚴重挑戰等問題。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表示,目前護理保險加失能保險保費佔比不到2%,從商業健康險來看,長護險目前還未完全發揮成效。

  數據顯示,預測2020年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為4250萬人,佔比為17%。而預測2030年、2050年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分別為6290萬人和9600萬人,佔比分別為17%、20%。

  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看來,對於長護險來説,隨着失能老人逐漸增加,而長護險及長護險配套體系可以解決該問題,這使得長護險的政策需求大大增加。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姚倩 榮蕾 胡永新 實習記者 李秀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35 字。

轉載請註明: 引爆銀髮經濟 哪些產業迎來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