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澳大利亞對華釋放善意,真是迷途知返嗎?

由 無英 發佈於 綜合

莫里森應當從幾位前任那汲取經驗,在與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採取理性態度,推動澳中關係重回正常軌道。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18日聲稱,“澳方一直非常期待能夠開啓中澳對話。只要中國政府願意與澳大利亞展開高層會晤,澳方就歡迎。”鑑於澳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已久,莫里森的話語讓外界直呼“驚訝”。

兩年來,莫里森政府做了不少傷害澳中關係之事。就在15日,莫里森還在為自由黨參議員帕特森打氣,支持其所謂“中國政府試圖分裂民主國家”之言,主張“應與志同道合的民主政府合作,抵抗來自中國的干預”。那麼,此次莫里森話鋒轉向,真的是迷途知返嗎?

數年來,澳大利亞忙着站隊,以得到美國的支持。自美國特朗普和拜登兩屆政府將美中關係定性為競爭關係之後,美國政府十分強調藉助盟友的力量,維持有利於美國的權力平衡。美國特朗普政府公佈的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明確指出,盟友為幫助美國“威懾侵略”和維護全球有利的力量平衡提供了“不對稱優勢”。美國拜登政府延續了這一思路,並於今年9月與澳大利亞、英國確立了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對華意涵自是不言而喻,澳大利亞也從美國那得到了獲取核潛艇技術的承諾。

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給地區安全掀起波瀾。 圖源:Xinhua

澳大利亞如此熱衷於在美英澳三邊安全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源於其對國家安全需要的主觀判斷。2019年11月,時任澳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在華盛頓的一次重要演講中談到,“威懾是為共同目的承擔的共同責任——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實施,哪怕是美國。”顯然,澳大利亞與美國有一個鮮明的共識,即“印太地區”現有的常規力量平衡不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其在2017年《外交政策白皮書》中表明瞭立場,試圖建立一個 “有利於我們(指澳)利益的地區平衡”。但澳大利亞作為一箇中等強國,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並不對等,其在尋求可行選項時,攜美自重,只能被動平衡中國。

正是由於澳大利亞對國家利益的自我設定,使得2020年5月以來澳中高層對話大門一直處在關閉狀態。無怪乎莫里森説道,“我們將始終堅持利益,在這方面永遠不會有任何妥協。”

但是,國家利益是多方面的,當澳大利亞為了其眼中的安全利益而傷及其經濟利益時,澳方其實也難以接受。

因此,當莫里森公開駁斥了“儘管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政府已放棄與中國進行深度溝通” 的説法時,意味着澳大利亞不得不承認一個基本事實,即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很難撼動。於是,澳大利亞總理向外界呼籲澳中高層對話,再次釋放對華合作信號,既是順拜登之勢而為,也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判斷。

莫里森18日做出令澳媒意外的表態。圖源:NCA NewsWire

在澳中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澳已充分認識到,澳大利亞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性不容忽視。2010年以來,中國不但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如今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遊客來源國。根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的數據, 2018年11月至2019 年 11 月,共有 144 萬中國遊客前往澳大利亞。在此期間,中國遊客為澳大利亞經濟貢獻了大約 120 億澳元(約合87億美元)。具體而言,中國遊客對澳大利亞經濟的貢獻更大,佔所有在澳遊客消費總額的 27%,中國遊客在澳人均消費為 9235 澳元(約合6673美元),遠高於美國人、日本人和新西蘭人。

對於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而言,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足以可能讓澳大利亞失去一個行業。在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仍在繼續的背景下,維護澳大利亞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貿易關係,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利益。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被稱為一座孤島。在過去的十二年中,澳大利亞已經五次更換國家領導人。當澳前總理基廷等人都出面指出澳方製造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敵人”後,莫里森更應當從幾位前任那汲取經驗,在與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採取理性態度,推動澳中關係重回正常軌道。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範斯聰(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

編輯 深海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