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北村落裏的“孝老飯莊”:陪伴用餐 共享“美味”晚年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綜合

9月24日,甘肅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孝老飯莊”。 魏建軍 攝

中新網甘肅嘉峪關9月25日電 (記者 魏建軍)“你看我們老年人來這吃飯,説説笑笑,我們要的就是活個舒心。”77歲甘肅嘉峪關市新城鎮野麻灣村老人鍾希玉,來“孝老飯莊”吃飯已有三個多月,這段時光,在他看來,“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在野麻灣村,“孝老飯莊”,是75歲以上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這裏曾是村裏的“文化室”,今年,該地經過裝修被改為老人們用餐、交流的飯莊,不僅解決了農村獨居老人在家做飯、吃飯難的問題,也讓外出務工的子女沒有了後顧之憂。

圖為鍾希玉老人用餐。 魏建軍 攝

新城鎮野麻灣村共有410户146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50人,75歲以上的有35人。隨着年輕人進城務工,農村的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尤其大齡老人,吃飯成了問題。“建這樣一個‘孝老飯莊’,讓老年人能吃上熱騰騰的飯。”野麻灣村黨支部書記楊成彪説。

2019年以來,嘉峪關市聚焦農村養老服務需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在所轄三鎮開辦了河口村、野麻灣村等5個孝老飯莊。新城鎮以鄉鎮為依託,以暖心服務為主要形式,整合資源,2020年6月15日,在野麻灣村四組開辦全鎮首家“孝老飯莊”。

為充分融入孝老愛親鄉風文明元素,打造讓老人有歸屬感的“孝老飯莊”,當地以野麻灣村四組文化室為陣地,在該村村道上,村黨支部邀請學生們描繪出了一幅幅善行義舉、孝善敬老牆繪,引領村民崇德向善,潛移默化接受孝善文化的滋養和薰陶。

圖為老人們餐後暢聊。 魏建軍 攝

“孝老飯莊”的出現,解決了當地農村獨居老人的“頭等大事”。為解決後期運營問題,村幹部主動提出按月輪流管夥。村民們更是將家中的新鮮果蔬送到“孝老飯莊”,村上的婦女小組長也在端午節為老人們包粽子、壓米糕。

記者看到,50平米大小的地方桌椅廚具等設施一應俱全,目前,在該飯莊就餐的有25人,按標準至少可以容納35人。自“孝老飯莊”運營以來,為了保障其常態化運轉,嘉峪關市探索建立了以子女供養為基礎、財政扶持為補助、社會捐助為補充的孝善基金。

據介紹,根據不同老人生活狀況共設置A(85歲以上)、B(80歲以上)、C(75歲以上)三類繳費標準,每人每月子女自願繳納100元、75元、50元,政府補助100元、75元、50元。

“按照子女供養、財政扶持、社會捐助的模式,標準統一收費,每位老人每餐自費2.5元。”楊成彪説,另有5名老人未達到全市居家養老服務政策享受條件,但因無子女或身體不好,做飯困難,他們每月只需支付150元,當月就可以每天來孝老飯莊用餐一次。

楊成彪表示,下一步,如果條件允許,他們將通過財政補助、子女繳納、社會捐助、志願者參與等辦法不斷籌資,讓每一位7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不用買菜、不用做飯,能就近吃上可口的飯菜,還可以給一些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送餐。

嘉峪關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以野麻灣村“孝老飯莊”為陣地,採取“政府補貼+個人自付”的方式,為10位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送上了老年人家庭適老化設施器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這些義舉讓孝善種子遍地開花,營造了孝親敬老好風尚。”楊成彪説。

如今,鍾希玉每天中午都會按時來飯莊吃午飯,心態很好的他身體也不錯,“都是騎車來的”,在他看來,每個月花不到100元,在飲食上獲得悉心照料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相互陪伴。“子女們安心打工種地,我在這裏享受‘美味’晚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