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離手機獨立工作 智能手錶3.0時代能否翻盤?

  智能手錶步入3.0時代 脱離手機通話 深度植入運動健康需求

  手錶真“智能”能翻盤麼?

  假如智能手錶能真正離開手機成為獨立的智能設備,會不會讓你心動?隨着智能穿戴進軍消費市場踏入第四個年頭,智能手錶也步入了3.0時代,並“低調地”來了一場革命性升級。早前,蘋果推出了Apple Watch 3,近日,三星、華為亦相繼發佈了新款智能手錶,當中新品最大的升級是採用了eSim技術――就是在離開手機的情況下,智能手錶也能通話、微信、接發短信、聽音樂等,相比第一二代產品,可謂較大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表面像素提升、防水性能加強以及與運動健康數據的深度植入,也逐漸讓年輕的消費羣體習慣在日常佩戴上記錄體能訓練。

脱離手機獨立工作 智能手錶3.0時代能否翻盤?

  智能手錶市場逐漸細分。

  實際上,智能手錶近兩年市場表現並不樂觀,銷量疲軟、部分品牌退出。步入3.0時代,逐漸成熟的智能手錶能否再度引爆新一輪智能設備的增長?

  文、圖片整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靜

  採用eSim卡技術 “離開”手機獨立工作

  正當大家目光投向手機的“全面屏”升級時,智能手錶“悄然”步入了3.0時代。早在今年9月蘋果就推出了可支持蜂窩網絡的Apple Watch series 3,也就是説能“脱離”手機獨立使用。日前,華為在發佈旗下高端機型mate 10系列手機的同時,推出了智能手錶HUAWEI WATCH 2,同樣是能獨立通話。其實,目前無論是iOS還是安卓系的新一代能支持蜂窩網絡的智能手錶都是採用了eSim卡的技術,與早前的虛擬Sim卡服務類似,簡單來説,就是在智能手錶採用內嵌式SIM卡芯片技術,無需要設置的獨立卡槽,這不同於目前市面上亦是支持通話的兒童智能手錶,後者是採用傳統插卡式設計――將Sim卡直接插入手錶,而eSim卡技術,則無需直接在手錶上插卡,只需與智能手機進行配對,就能實現支持蜂窩網絡、支持通訊功能。當然,採用eSIM卡技術最明顯的好處是手錶本身的厚度比前代不會有明顯的增加,例如Apple Watch 3僅比上代的表面厚了0.2毫米。

  帶有eSim卡的智能手錶是如何離開手機獨立工作?實際上,在使用前,用户仍需要先手錶與手機配對,配對成功後手表便可支持蜂窩網絡並與手機共享一個號碼。隨後,手錶就能“離開”手機了。假如你外出跑步、游水、健身,即使手機放在家裏或是健身房儲物櫃裏,手上的智能手錶都能隨時通話、發短信、發微信、聽音樂、刷微博、使用各種App等。以往都是通過藍牙、WIFI與手機配對後完成,如今,手機則可通過蜂窩網絡獲取一系列的內容。

脱離手機獨立工作 智能手錶3.0時代能否翻盤?

  全新一代智能手錶可真正離開智能手機工作。

  記者在體驗中發現,只需將手錶與手機配對成功,離開手機一定距離後就能看到手錶上出現蜂窩網絡的信號格,這時直接點開手錶上的微信、微博等,都能順利接收和回覆;至於有電話進入時,手錶會震動提醒用户,只要點擊手錶或者通過藍牙耳機,就能進行通話。不過,由於是支持蜂窩網絡,對智能手錶的電池續航性也是一大考驗。

  依靠健康、運動、時尚概念 創造需求

  在智能可穿戴市場最火熱時,各大品牌蘋果、三星、微軟、moto、索尼、華碩、小米等都爭相投身其中。經歷了前一兩年的爆發式增長後,市場卻遇上了瓶頸。去年,智能手錶企業Pebble宣佈關閉,軟件、固件和專利打包賣身給另外一家智能穿戴公司Fitbit。華碩、moto、微軟等一眾廠商亦放緩了新品更新換代的腳步。近兩年以來,智能手錶在市場上更不乏“唱衰”者。不過,智能手錶仍被硬件廠商視為智能手機外,最具市場潛力的智能終端之一,尤其是對於個人消費市場,相比AR/VR等智能可穿戴,智能手錶也更具強大的普及性。從目前市場的情況,廠商確實是採用瞭如此的策略――VR/AR更偏向商用,例如如今廣州本地商場陸續開設了眾多AR/VR遊戲體驗館,而一些旅行社或景區內亦設有AR/VR體驗區。

  業內人士表示,不同於智能手機,智能手錶並非生活必需品,但是廠商們正在努力創造需求,例如智能手錶與運動品牌合作,鼓勵開發者開發更多與健康相關的App,讓移動支付植入到智能手錶當中,創造多種使用場景,令佩戴智能手錶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習慣。據瞭解,從第二代Apple Watch就開始推出與運動品牌Nike的合作版,同時與Nike的官方App深度合作,每天的運動數據都會上到App上,後台會根據個人不同情況而設定運動方案。來到第三代,在WatchOS 4系統與硬件配合下,從以往簡單地檢測心率,到現在能根據收集的心率數據為個人提供一份較為詳細的檢測報告。三星全新推出的Gear Sport智能手錶的防水深度已達到50米,內置GPS傳感器,適合户外鍛鍊用户,並且可在離線狀態同步流媒體Spotify的音樂。

  另外,時尚合作同樣是廠商堅持的方向,除了推出不同款式、顏色的錶帶外,更和大牌合作,從而吸引追求個性化的年輕消費羣體。據瞭解,華為全新的智能手錶中,就有一款與保時捷的合作款,全黑的手錶中植入Porsche Design標誌性的紅色,錶帶外層採用意大利牛皮,內層是軟膠材質,透氣防汗。與Pro版手錶的風格不同,保時捷版錶盤設計源自該品牌賽車的儀表盤,觸屏可以激活計時碼錶,配合表圈刻度,快速讀取速度。當然,其價格要高於普通版的智能手錶。

  消費者趨理性 愛智能也追求性價比

  經歷了近四年的市場培育,消費者面對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日趨理性,並非當初的一窩蜂“嚐鮮”,這也是為什麼早一兩年,智能手錶市場“乏力”的原因之一。採用了eSim卡技術,並加入與健康、運動深入融合的智能手錶新品能否再次“圈住”消費者的心?用了一年多智能手環的市民陳小姐表示,不到百元的智能手環已能滿足其日常需求,“只是用於計步就可以了,無需買到兩千多元,甚至三千多元的智能手錶”。她告訴記者,是否會選擇升級換代,還要看看最新的智能手錶是否真的智能與好用。

  當然,市場上也不乏用户對智能手錶相當熱衷的,尤其是運動、健身和技術控。業內人士坦言,從當前的消費羣體來看,對智能可穿戴的態度分為兩類,一類是會經常佩戴智能手錶,並且需要多項功能,用網友的話來説,“就是最好將一台智能手機直接佩戴在手上”;一類是有運動檢測需求,但對價格較為敏感,簡單來説是講求性價比的用户。

  隨着行業發展,智能可穿戴產品逐漸被細分,例如蘋果、華為、三星等主推中高端的智能手錶,售價在千元以上,硬件標配是彩色屏幕、支持觸控、具備防水性能等,最新一代支持蜂窩網絡的新品定價大部分在3000元以上。

  與眾多電子消費品一樣,價格仍是消費者敏感的因素之一,儘管中高端智能手錶無論在外形上,還是功能上都遠超於平價的智能手環,但是並非所有消費者都有“強大”的運動需求。不少消費者都是為了嚐鮮心態,畢竟不同於花錢升級智能手機,要不是性能提升,要不是外觀改變。但是智能手錶前兩代產品,屏幕分辨率提升、防水性能好了,但是總的來説,都是看時間、測步數、測一測心率等,因此來到3.0時代,消費者能否真為其性能的提升而“埋單”,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1 字。

轉載請註明: 脱離手機獨立工作 智能手錶3.0時代能否翻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