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數量達到上限,不能添加新好友,如果喜歡我,請加我關注,謝謝。
新浪美食節,我的菜譜第二波,推出一道中西混搭菜餚,食材是來自美國馬鈴薯協會提供的美國迷你薯餅,我用牛肉搭配,烹飪方式“炒”,口味是最中國的烤串味,超級好吃,佐酒下飯都非常搭,顆粒都比較大,吃起來很過癮哈。
這款迷你薯餅是熟的冷凍食品,吃之前無需解凍,直接放進熱油中炸2-3分鐘,或者放入烤箱烤5-6分鐘進行回温,薯餅本身略帶鹹味,如果搭配其他食材烹飪時,鹽的用量要根據口味適當添加。如果不想再加工,也可以回温後直接蘸點自己喜歡的醬料食用,非常方便,味道也是極好的。
感謝新浪美食,感謝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農業貿易處傾情贊助。
[孜然薯餅牛肉粒]
原料:
安維美國迷你薯餅250克、牛裏脊肉200克、青尖椒1/2個、紅尖椒1/2個
調料:
乾紅辣椒絲適量、鹽1小勺、辣椒粉1/2大勺、孜然粉1/2大勺、糖1/2小勺、葱薑末適量、雞精適量
醃料:
料酒1小勺、生抽醬油1大勺、蠔油1小勺、濃稠水澱粉1大勺
做法:
1.牛肉、辣椒洗淨。
2.將辣椒切成片、牛肉切成大小約1.5釐米的粒(牛裏脊先放在案板上,用刀背稍微用力拍打幾下,每一面都要拍打到,使牛肉纖維鬆散,這樣可使做熟的牛肉軟嫩)。
3.牛肉粒放入容器中,加入醃料拌勻,醃15分鐘入味。
4.鍋中倒油燒熱,放入薯餅(薯餅無需解凍),大火炸2-3分鐘,使其表面硬實,然後撈出瀝油。
5.再將牛肉粒放入熱油中,大火炸熟,然後撈出瀝油。
6.炒鍋燒熱倒油,油熱後放入乾紅辣椒絲炒出香味,再放入葱薑末爆香。
7.倒入牛肉和薯餅。
8.放入辣椒片。
9.再放入鹽、糖、辣椒粉、孜然粉。
10.大火快速炒勻即可。
經驗分享:
薯餅和牛肉粒都已經提前炸熟,所以在後期炒的過程中只要加入調料和配菜炒勻即可,不要翻炒太長時間。
牛肉粒需提前醃漬掛漿,一是可以入味,二則在炸時候會比較嫩滑。炸牛肉粒時,油要熱,火候要大,時間不要太長,這樣炸出的牛肉粒會很嫩。目測牛肉粒變色,體積明顯縮即熟透。
首先要感謝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新浪美食和@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農業貿易處以及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給予的大力支持。
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家能讓別人認識絕大部分是通過美食,只有得到了“胃”的認可,慢慢的文化習俗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了。其實在中國乳酪用的真的不多,如果不玩烘焙的話估計也就偶爾在外面買買乳酪蛋糕罷了,對有些人來説乳酪是高熱量的代名詞,但同時乳酪也富含很高的鈣營養,適當的食用也是有利於孩子的骨骼生長的。
我家有個很能吃的寶寶,從小喝奶我就覺得將來一定是個大胃王,現在19個月了每次帶她出去,爸爸媽媽呼喚她她不理,玩具引誘她她不CARE,只有看到你手上揮舞着吃的,她會毫不猶豫的屁顛屁顛的跟着你,帶她去兒童樂園,看着別的大姐姐吃小饅頭會看的兩眼發直,有時候真的覺得是我們把你餓着了嘛,怎麼能夠那麼嘴饞?
因此為了解決每次帶寶出去發生不必要的尷尬事件,我決定還是自己做一點口糧給她備着,最起碼她看到別人有吃的時候不至於只有流口水的份,不過説真的外面的添加劑太多,雖然控制不了不讓孩子一點都不碰,但是如果能儘量自己做點無添加的點心還是提倡各位自己動手。
準備材料
奶油奶酪 70G
無鹽黃油160G
糖粉 80G
奶粉 90G
鹽 3G
雞蛋 1個
蛋黃 1個
低筋麪粉 300G
1 將奶油奶酪和無鹽黃油室温軟化
2 加入糖粉和鹽,用電動打蛋器打發至蓬鬆發白且無顆粒
3 分2次加入蛋液,每次將奶酪黃油糊打發均勻
4 加入奶粉打攪拌均勻
5 再篩入低筋麪粉攪拌至無干粉,且麪糰不粘
6 將麪糰鋪入烤盤中,用擀麪杖壓平且用叉子將表面叉出小孔
7 用蛋黃液在麪餅表面均勻的刷上一層
8 烤箱預熱170度烘烤20分鐘,表面烤制金黃即可
烘焙小貼士
這裏的量是可以將28*28的金盤鋪滿的,但是切記不要將麪糰壓的太實,這樣吃起來就不酥鬆了。
這款乳酪餅乾不用減糖,這點味道正好不甜略帶一點點的鹹味,算是老少咸宜的點心。
(2017-10-12)
説起乾隆,應該是無人不知不人不曉了,特別是那句“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對於乾隆的印象簡直不要太深。
張鐵林飾演的乾隆皇帝
一般皇帝都短命,因為皇帝要治理國家,日理萬機,後宮還有三千嬪妃需要雨露均霑,再加上酒肉穿腸過,能活得長久真的算奇蹟。
不過清朝皇帝乾隆與一般的皇帝到底是不一樣的,執政60年,活了88歲,晚年特別驕傲地稱自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乾隆的高壽與他的六下江南是分不開的,都説,生命在於運動,六下江南,不止讓乾隆鍛鍊了身體,收穫了愛情,更是代言了無數美食。
相傳,有次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遊山玩水一天特別餓,就來到了觀前街的松鶴樓酒樓,想要吃點好的,把自己的肚子填飽。但是很不湊巧,這一天酒樓的生意特別好,乾隆又是微服出巡,喬裝的民間打扮,看起來就像尋常百姓家,這時候酒樓夥計就以為是個普通人,也就很冷淡地問乾隆:“可管要吃點什麼?”
乾隆心也很大,可能才看完美景,也不計較,“把你們這最好的菜都上上來。”夥計鄙視的小眼神兒隨之而至,心想,我們有最好的菜,不過你給得起錢嗎?於是夥計讓後廚隨意炒了幾盤菜端上來。乾隆一看,當時就火了,這打發叫花子呢,問:“你們就沒有能入口的菜嗎?”眼看兩方就要爭執起來,此時從店外進來一衣着富貴之人,他先扶乾隆坐下,又小聲安撫乾隆幾句,緊接着掏出兩錠白銀放在桌上,夥計就立刻去喊菜了。
乾隆下江南
就在這時店主也來了,看着這個衣着不凡的人對乾隆恭恭敬敬,便猜想乾隆也不是等閒之輩,就讓夥計把準備給老母親祝壽的菜松鼠鱖魚端給客人。香噴噴的松鼠鱖魚一上桌,澆上熱騰騰的滷汁,這“松鼠”吱吱吱地“叫”起來,乾隆感到很新奇,脆脆的皮裏裹着細膩的、甜甜的肉,滷汁酸酸甜甜的,滋味鮮美,讓乾隆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也不再計較那個夥計的態度。
美食松鼠鱖魚
乾隆六下江南,雖然有點勞民傷財傷財,但不得不説給中華飲食文化留下了一筆豐富的遺產,就好比這松鼠鱖魚,就因乾隆吃過,便名氣高漲,被更多的人知道,也被更多的人喜歡。
如果平時想要保健強身,不妨多吃吃這道松鼠鱖魚。
(2017-10-04)
1.沾仔記
一家小麪館,卻連續好幾年都是米其林。我最愛的是它的雲吞麪和至尊三寶面。雲吞真的很棒,個大皮薄,肉餡鮮美,裏面還有一朵大大的蝦仁。
2.第一腸粉也被評過幾年米其林。腸皮爽滑糯粉,餡料鹹甜鮮香,很對我胃口。店裏還貼了好多新聞和明星照片。我最愛的是招牌第一、明爐鴨絲和蜜汁叉燒味兒的。鴨腎乾菜豬骨粥也不錯,搭配腸粉挺棒的。
3:添好運。
這是我很喜歡的港式茶餐廳之一,首先名字就很好聽,其次裝修好清新,看着就舒服。菜品的味道都很正,就是我期待中的港式茶點的味道。酥皮焗叉燒包我很喜歡,叉燒我的愛,酥皮包我也愛,它把兩者合二為一,真是讓我驚喜。
4.鳳城酒家
也曾獲評過米其林。這是另外一種風格的茶餐廳,好像跑進了港劇裏,好多老人邊吃邊看報紙。點心味道很棒
5.陳勤記滷鵝飯店。
鵝脯很好吃。鵝肝我更偏愛蜜汁的,鵝肝我好甜口,它滷的鹹口,不過味道也很不錯。
滷蛋豆腐盤其實不用點的,因為鵝脯和鵝肝下面都墊了好多滷豆腐,最後豆腐都沒吃完。
6.何洪記。
簡簡單單的河粉、炒飯其實做起來很見功力的。他家的河粉,油而不膩,鹹而不幹,吃完了一點不覺得油,也不口渴,贊。所以入選。蝦球和炒飯味道也都不錯。
他家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就是芝麻糊特別細膩,看起來都像布丁一樣了。我把芝麻糊用舌頭抵在上顎上碾了又碾,居然一點顆粒感也沒有,特別柔滑,好神奇。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
看了這些香港美食,是不是很想吃呀
(2017-10-08)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中開始出現錯綜複雜的虛擬社交網絡,人與人之間的勾連也可以通過動動指尖輕鬆完成,“分享”的門檻逐步走低,這讓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社會學家所提及的分享經濟概念落入了現實,形成全新的消費模式。
近些年,隨着流量成本的逐步走高,各大電商平台也在進化,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模式,即將線上與線下深度結合,將線下的流量導入到線上;另一方面,互聯網的本質“去中心化”,也在指引着未來電商平台的出路,即社交電商將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大機會。
在此,就要重新強調一下分享經濟,所謂分享經濟,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的閒置資源,平台化、協同化的聚集、複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使用而不佔有”、“不使用即浪費”。常見的分享經濟如房屋、汽車等物品的共享,這種資源分享的做法,當下正在影響着人們的生活。而消費本身是否也可以進行分享呢?
我們可以簡單的算一筆賬,假如你每個月要在電商平台上購買一次生活用品,每月的平均消費在50元,全年即600元;在食品上的消費每月平均為1000元,全年即12000元;因此,你在一個平台上每年的消費是以萬元為單位的,但即便消費數額巨大,商家卻未見得會給用户打上多大的折扣。須知道,互聯網的存在,讓人們熱衷於“分享”自己的消費——今天買到了心儀的產品,就會想在互聯網平台上曬出自己的“心得”,如果你碰巧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吃貨”,那麼你的朋友們就會很輕易的被這一類分享種草,從而也去該平台上進行消費。原本,這些因為分享而產生的財富全部歸平台所有,與用户並無關係,但到了分享經濟時代,卻又大大不同了,本着不使用即浪費的原則,這些由用户自己和分享給朋友後消費產生的利潤,將為用户本身帶來一定的收益。
美食買手APP就是這樣一款大行“分享”之道的消費平台。作為一個返利網站,用户精準主打美食分享。平台本身擁有優質的供應鏈資源,實惠的價格網羅各類商品,涉及商品品類100多種,包含大米、紅酒、茶飲等。它倡導買手們一起消費,買的越多省的越多,所有買手可在美食買手APP內參與“一起買”活動,當買手在美食買手APP商城購買商品累計超過399元時,即可發起“一起買”活動。
美食買手APP強調的就是分享經濟,通過自身平台,將社會海量的精品美食聚集,並且在供需匹配的過程中,形成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讓用户在自己購物省錢的同時,還能獲取一部分回報。當然,美食買手不單單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在社交電商日漸走高的互聯網下半場,作為返利網和拼多多的聯合體,也讓美食買手更容易在各類社交電商平台中脱穎而出,它重構生產流程、重構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重構消費體驗等,實現新商業模式背景下的資源最優配置,讓消費直接變為資本,並且解決了商家的廣告投放、渠道管理、產品銷售等問題。
或許在未來,隨着分享式消費理念的逐步成熟,分享式消費購物平台也將在消費市場佔據一定席位,而以美食買手為代表早先入場的選手,勢必也將呈現出它們的實力。
(2017-09-27)
“東北王”張作霖一生共有八個兒子,雖為一門所出,這八人卻是歷程各異。
8個兒子依次為:張學良、張學銘、張學曾、張學思、張學森、張學浚、張學英、張學銓。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銘(1908-1983),字西卿,遼寧海城人。愛國民主人士,國民黨陸軍中將。張作霖次子、張學良胞弟。東北講武堂畢業。1919年畢業於日本步兵專門學校,曾任駐日使館見習武官。1929年回國,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天津市市長,七七事變後旅居歐、美、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被迫返回內地,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衞政權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未被追究,任國民黨政府東北長官司令部參議室參議,東北行轅參議室副主任、總參議。
建國後,歷任天津市建設局副局長,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長、顧問,民革第五屆中央委員、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員。“文革”中遭迫害入獄,1973年平反。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張學銘是公認的美食家,對各大菜系很有研究,所以居所內的餐廳,無論從裝修還是實用上,都很考究。
張學曾(1911— ),字遠卿,張作霖第三子,曾留學英國、日本,二戰後定居美國。曾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任職。
張學思(1916—1970),遼寧海城人。生於奉天(今瀋陽),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第四子,張學良將軍之弟。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海軍參謀長。
曾任遼寧省政府主席、遼寧軍區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遼東辦事處主任等職,參加了創建鞏固南滿根據地的鬥爭和四保臨江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任海軍參謀長,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張學森(1920—1995),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的五弟。張學森後遠赴美國,在一家航空公司任職,後張學良和趙一荻赴美,均由張學森照顧,1990年曾被鄧小平接見,於1995年病逝於北京,終年75歲。
張學浚(1922—1984),張作霖第六子,張學良的六弟。1922年出生,肄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抗戰時曾加入軍統擔任翻譯,負責與美軍聯繫,後定居澳門,當老師,教中文,時而也做籃球教練;1967年舉家遷台,1984年病逝。
張學銓1925年12月生於瀋陽,學銓剛出世,張作霖就接到前線打來電話説,郭松齡已被處決。張作霖十分高興,一拍大腿,就給學銓起了個小名,叫“太平郎”。“九·一八”事變後,隨母遷居天津。1943年後由天津到東北解放區。營口解放時進城,在税務局工作。天津解放後,退職迴天津。1960年經周總理批准由天津市安排在55中學工作。現已退休。任天津區政協委員,愛人馬藴蘭在先鋒幼兒園工作,生一女名閭琪,在天津十二幼兒園工作。1991年6月5日學銓夫婦攜女兒來帥府參加張學良90壽辰慶祝活動,並贈壽聯四幅。1996年去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笑了”:愛國家族
(2017-09-28)
蘇州美食在香港美食家眼中,是啥滋味?據吳門人家董事長沙佩智回憶,2年前,香港知名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到店內品嚐蘇州菜後,稱“蘇州菜很好吃”,回港後蔡先生還在香港鳳凰網上發文,詳細描述了品嚐蘇州菜的感受,得出“蘇州菜像蘇州女人,可以用‘細膩’二字形容”的評價。
據沙佩智介紹,2015年3月,蔡瀾應邀擔任蘇州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來蘇州大學做了一場題為“笑談人生”的專題講座。當年3月29日,在吳門人家舉行的“親情中華”大講堂上,蔡瀾與蘇州市民共同交流暢談“傳統文化與蘇州美食”,並受邀擔任吳門人家飲食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喜歡蘇州”,走過世界很多地方的蔡瀾,在大講堂上表示,蘇州已來過多次,他認為蘇州是全中國最好的城市之一,值得一來再來。“來蘇州品嚐了不少蘇州特色菜”,蘇州美食的時令材料、正宗做法等,讓蔡瀾興致盎然。據沙佩智回憶,蔡瀾從中餐、晚餐,連吃了兩頓蘇幫大廚製作的蘇州美食後,意猶未盡,提出一個特殊要求:“想嘗試蘇州早餐”,由於蔡瀾在蘇日程排不過來,最終蘇幫大廚在隔天午市,為蔡瀾上了一桌“遲到的蘇州早餐”。
“蘇式午飯、晚飯中,蘇幫大廚製作了幾十道蘇州傳統菜”,據沙佩智介紹,從蘇式滷鴨、姜松、蘑菇油到醃篤鮮,蘇州菜的精細製作工藝、口味,讓蔡瀾連連稱讚。一道蘇州傳統菜松仁火腿,蔡瀾午餐品嚐後打出了“最高分”,並提出“晚餐再上”的要求。
隔天午市的“蘇州早餐”中,蘇幫廚師製作的粢飯糕、蟹殼黃、赤豆圓子等蘇州小吃,也讓蔡瀾“津津樂道”。據沙佩智介紹,回香港後,蔡瀾除了把品嚐到的蘇州菜菜單、特色菜製作方法、口味特色,洋洋灑灑記錄撰文外,還專門聯繫沙佩智,詳細詢問蘇州傳統菜松仁火腿的“製作秘訣”。
人物名片
蔡瀾,香港知名電影製片人、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與黃沾、倪匡、金庸同稱“香港四才子”。蔡瀾主持的《蔡瀾品味》,集旅遊、飲食、消費、娛樂於一體。
(文章來源:蘇州日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7-06-30)
十一長假,最熱門的新聞莫過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揭曉。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一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中國,石黑一雄的知名度遠沒有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等作家高,但他作品裏的許多金句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他曾在作品《遠山淡影》中提到
“
人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有的人活到一百歲也沒經歷什麼事。
”
説起豐富的人生經歷,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下面這位老先生。已過古稀之年的他是資深的電影人,同時也是美食家、旅行家、作家,而在這個假期,他的到來也引爆了島城的美食圈,各位吃貨們熟悉的
897
美食雙俠節目、素素探店、青島全攻略、美食研究所等十幾位島城美食屆大
v
們,首次齊聚
bc
美食書店翹首以待他的到來,他便是蔡瀾。
今天(
10
月
7
日
)
下午,蔡瀾先生
來到
BC
美食書店,
品嚐着
bc
美食書店的特色甜品,蔡瀾先生卻沒有從一開始就提及美食,轉而和大家侃侃而談自己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感受,談及
“
大齡未婚青年被逼婚
”
時,蔡先生回憶,自己有同樣的經歷。他坦言,人生中最難處理的是
婆媳
關係。父母催婚,為避免婆媳矛盾,他將選擇結婚對象的權利讓與父母,並約定,
在
做出選擇之後要和諧相處,不能吵架。也正是這個原因,家裏的婆媳關係一直很好。在談到
“
結婚對象
應該
選擇與自己性格相似還是互補
”
這一問題時,蔡先生直言,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就會去結婚,根本輪不到你去選擇。
是不是有一種
“
扎心了,老鐵
”
的感覺。對於年輕人的
情感答疑
,
正如
蔡瀾先生
的個性一般,真誠率性。
如果你覺得一針見血已經算不上毒舌,無論如何也要針針見血的話,那麼你一定不要錯過蔡瀾先生這兩本新書。
蔡瀾先生這兩本情感類新書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兩本書收錄了蔡瀾與年輕人的書信往來。在他筆下,懵懂的青春、青澀的初戀、甜蜜而複雜的愛情,有情有調,千姿百態。
但書中他犀利和毒舌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也不是為了看你流血,他的戳心背後是善意,拆掉之後,他教你如何面對真實,重建自己的世界。
所以,在書中他告訴你
:戀愛,永遠是值得的。
同樣的,在書中他對你説:把痛苦建築在發奮學習上,唸書唸到忘我的狀態,是打敗經驗的最佳方法。
希望這兩本
“
又狠又温柔
”
的書,能陪伴你、點亮你。
美食家
來到青島,必定也是與美食脱不了關係,去年受青島出版集團之邀,蔡瀾來青島籤售《蔡瀾旅行食記》一書,而這次,除了新書籤售,蔡瀾先生來青也是為了一道美食而來。
那麼,到底是什麼美食讓蔡瀾念念不忘呢?
蔡瀾:
“
去年來的時候,這裏的同事就説有最好的醉蟹,我覺得韓國的醉蟹很好吃,他們説這裏的比韓國的好吃,我要試試看。今天吃到的這個很好,各有千秋吧,應該這樣講。
看來對於美食,蔡瀾先生可真是保持着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
對
於
bc
美食書店精心為先生準備的
醬螃蟹
,
他更是讚不絕口,
“
很好吃!一道美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
。
”
青島的美食蔡先生
則
推薦
最原汁原味兒
的海鮮,
“
吃生蠔不會放任何蘸料,配着海水吃,品嚐的就是那份天然和新鮮。
”
那麼這次,
bc
美食書店則為食神甄選了最原汁原味兒的青島菜。
【
BC
美食書店
“
食神
”
甄選菜單】
青島老甜沫
---
老青島人最熟悉的味道,祖傳配方帶你回到那個單純的年代。
石花菜涼粉
---
遴選放心石花菜,現熬六小時,只為保證清涼爽滑,入口即化。
生醃蟹
---
蟹黃肥滿的梭子蟹,用花雕酒秘製滷水滷製三天,清甜鮮香。
八寶辣醬拌麪
---
八種食材,八種別樣風情,
酸辣爽口,祛濕排毒。
一口酥
---
古法紅泥醃製蛋黃,飽滿紅小豆炒泥,一枚沉靜內斂的手作酥餅。
海捕大蝦
---
(白灼
\
頓濰縣蘿蔔絲)
説到這兒,大家一定好奇,有沒有那麼一道菜會讓一位美食家產生
“
啊,這就是人生!
”
的感悟呢
今天的
活動現場,
有媒體問到這個問題,
蔡先生
立刻有滋有味的和
大家分享
起
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吃過的一道葱油餅,
“
餅裏放大量的葱和胡椒,吃一般的葱油餅的時候都會有葱太少的感覺,但是這道葱油餅中葱的量非常充足,至今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
所謂
“
食色性也
”
,
在談到如何
看待
美食和情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蔡先生非常簡潔地回答:都是
你
喜歡的
啊
。
這就是蔡瀾。
一個吃喝玩樂中體驗人生的樂活族。
一個生性放蕩不羈愛自由的老頑童。
活動預告
10
月
8
日上午
10
時,
“
蔡瀾先生新書籤售會
”
將在青島書城舉行,現場還將與島城著名寫畫才女阿佔對談哦
~
談美食,説旅行,嘆情感,聽蔡先生快意生活,做精彩的自己!
(2017-10-08)
近日,著名作家、生活家、美食家、電影人、主持人——蔡瀾蒞臨言幾又書店·北京薈聚店,出席其新作《我決定活得有趣》《沒有什麼了不起》首發式暨讀者見面會。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總經理王訓海出席活動並致辭。發佈會現場異常火爆,互動環節期間,蔡瀾幽默風趣的言談不時引起滿堂喝彩。
最有趣的生活家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開講啦》特邀講師,《新週刊》年度生活家,中國第一“食神”——蔡瀾,與黃霑、倪匡、金庸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他監製過成龍的電影,與倪匡、黃霑主持過節目,把半生鑽研的料理心得傳給謝霆鋒……七十餘年,蔡瀾走遍天下,吃遍天下,他有無窮無盡的經歷,是一個活得通透的人,也是一個把生活過得有趣的人。
蔡瀾多年來筆耕不輟,其文多短小精悍,妙語頻出,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蔡瀾始終以“真”為生命真諦,行文如此,做人如此,倪匡評價蔡瀾的處事之道是“看世人不論青眼白眼,不計較利害得失,只求心中真喜歡”,金庸更是稱蔡瀾為“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金庸作序
,
倪匡作跋,蔡瀾再談人生之趣
《我決定活得有趣》精選最能體現蔡瀾生活藝術的文章,其中江湖老友的傳奇趣聞,讓讀者看到他們優秀品質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們至情至性的快意人生。在這本書中,蔡瀾會告訴讀者什麼酒酒性烈,什麼茶品味好,無聊苦悶時寫寫字、做做飯就很好,看似隨意的漫談,實則充滿了人生智慧。蔡瀾説“平穩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
在《沒有什麼了不起》這本書中,蔡瀾通過與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接觸,發出“人生要學的,太多”這樣的感慨,也因此,蔡瀾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各種各樣的優點,比如成龍的拼命、倪匡的樂觀、周璇的認真、黑澤明的負責、藍真先生的散淡……因為看得多,經歷得多,所以看盡之後是看透,看透之後是看開,正如蔡瀾在書中表達的“凡事往好處想,人生觀會變豁達,沒有什麼了不起。”
這兩部作品讓讀者近距離觀看蔡瀾的生活之趣和人生之美,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參考和生活借鑑。此外,蔡瀾的畫家好友蘇美璐女士為兩本書奉獻精美插畫,其筆觸細膩的景色和大膽配色的人物形象生動,與文字內容相輔相成,為蔡瀾的作品更添幾分韻味。
領悟淡然豁達的人生智慧
蔡瀾講究踏踏實實做人,簡簡單單度日,喜怒哀樂順其自然,得失不縈於懷,看得開放得下,活得通透明白,自然長壽快樂,他説:“要多儲蓄思想,還要收藏光輝的記憶;交友之道,在於原諒對方,想到他們的好處,好過記他們的缺點;讓人對你有自信,做人做事都是這個道理;凡事不應太過執着,但要有些做人的基本原則,最重要的,還是要放棄以自我為中心;老是人生必經之路,等它來臨時,不如做好準備,享受它的寧靜……”這是一個把人生真正“活透了”的人的真實感受。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不論蔡瀾的談吐還是蔡瀾的文字,無一不滲透着“大隱隱於市”的怡然灑脱。人生要學的太多,固然要知上進,要向不同的人學習,但也要知足,要知道如何選擇和被命運安排。我們太需要他這樣豁達的生活方式和淡然的生活態度。藉由這兩本書,蔡瀾向讀者傳達:珍惜每一刻應得的享受,把人生真正地活足了它。
蔡瀾的生活趣味和人生智慧都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願每一個喜歡蔡瀾的讀者,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收穫不同的感悟,體會人生之美,生活之趣,活出自己想活的樣子。
(2017-08-23)
一年一度的成都美食旅遊節,在國慶大假前開幕,到處一派吃嘛嘛兒香的氣氛,很是熱鬧。只是在這熱鬧中,再不見那個熟悉的老人家的身影,就是美食家李樹人先生。
在成都頗為知名的美食家李樹人,於去年8月18日辭世,享年89歲。當時媒體報道頗多。其實,2003年2004年間,我在報社做美食版的編輯,倒經常見到這位儒雅而風趣的老先生。
那會兒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到各家酒樓去當吃貨。有時候是為了做報道,有時候是為了拉廣告。而被人們稱為“李老”的李樹人,也就經常遇到了。那時候,他一手創辦四川美食家協會,並擔任會長。
記得有一回,在城南的一條小巷子裏的老成都川菜酒樓,一幫媒體記者,陪着李樹人殺到包廂裏,要評一評酒樓的傳統川菜是不是地道。我坐在旁邊,看著名美食家如何評菜。至於旁邊站着的大廚,更是目光怯怯。要知道,當時的酒樓,能請到李老吃飯,那是一種榮耀,如果他能點評一下那菜餚,是相當不得了的榮耀。
當時上席的幾道菜,其實沒什麼稀奇,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魷魚什錦、豆渣豬手、青椒黃燜雞……都是傳統川菜。但最顯廚師手藝的,恰恰是傳統川菜,因為“創新”的東西沒有標準,而傳統的標準則在那裏擺起。在成都,沒有一點真本事的大廚,可不敢隨便把傳統川菜端到李樹人面前來。
我們一幫人陪在旁邊,每道菜上席,都是請老先生先嚐,等到慢慢品過之後,説點道道來。還好,那廚師手藝還算到位,李樹人給出了80分的評價。但夫妻肺片,被李老吃出“醋略多”,麻婆豆腐雖然要保温,但油略多,肉丸子湯倒是不錯,只是上桌時的温度欠佳……魷魚什錦則是上佳,勾汁功夫地道。説真的,我覺得都挺好吃的哈哈。
但最有意思的,還是聽老先生聊廚中掌故,成都烹飪軼事。李樹人生於1927年,閲歷豐富,對川菜界的很多掌故都很熟悉。偶爾冒出金句“女人要胖,豆腐要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其實,“豆腐要燙”是川菜中做麻婆豆腐的要領之一。金庸來成都,也是他去作陪。
記得有一回,我去四川美食家協會的辦公室,老先生正在打麻將。辦完事,我正要走,他把我叫住,然後放下麻將,把我拉到旁邊的辦公室,説想跟我合作一把。原來,他想把腦子裏那些關於川菜的掌故、軼事和看法,寫成一本書,但他當時已經78歲,實在沒精力坐下來寫書,所以想拉我合作,他來口述,我來記錄整理。我當時對這事兒很感興趣,就一口答應了下來。不過,這事兒拖了一段時間,我又離開了美食編輯的崗位,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甚是遺憾。
以前的美食節,老先生總是會出來聊聊美食,今年卻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太陽照常升起”:以前叫美食家,現在叫吃貨。關鍵得有錢到處吃,吃多了就有經驗了
網友“a裏”:聽説過這老頭,很有趣的一個人。還是吃的地方多,見識廣。美食家也不是那麼好當
(2017-10-08)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