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但要腳踏實地地做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 宋盈瑩

全文2258字,閲讀約需2分鐘

“很多大學生有新穎的創業點子,卻因為擔憂經驗不足而不敢嘗試。這種猶豫沒有必要,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不如放手去做,一步一步走下去。”

濱海城市大連有一家彩尼照相館,110平方米的空間裏,錯落有致地擺放着一些照片,裝修時尚温馨,充滿浪漫氣息。

店長陳博2013年大學畢業,與新婚妻子楊詩豫帶着美好的夢想來到大連,希望在這座城市開闢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雖然年輕是大學畢業生創業最大的資本,但通向夢想的道路卻坎坷而漫長。

敢做,但要腳踏實地地做

屬於自己的照相館

“我喜歡用取景器看世界,喜歡摁下快門記錄身邊的美好。”32歲的陳博是黑龍江七台河人,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網絡工程專業。他發現,攝影跟計算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便開始鑽研攝影技術。

大學期間,陳博就開始創業。“當時學校有個大學生創業園,在校大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創業項目,審核通過後就可以入駐創業園。我和廣播電視編導、傳播學、視覺傳達專業的幾個朋友,在裏面開了一間小小的攝影工作室,為同學們拍照。”

這間校園攝影工作室成立時,正趕上畢業季,陳博為即將畢業的一位學姐拍攝了一組畢業寫真照,取景地就在大學校園,賺了幾百元,這成為陳博創業的“第一桶金”。

就這樣,通過自學和不斷自我摸索,從未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陳博走進攝影這個新奇的領域。

“為了能拍出更有質感的照片,我還去了中國照相館,自掏腰包花了85元錢,拍了一張證件照,記下了照相館的拍攝流程,然後拿着照片和小夥伴們一起研究他們的設備、打光、後期。”陳博説。

創業過程中親力親為,陳博為這間小小的攝影工作室耗費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陳博和楊詩豫是大學同學,2013年二人畢業後就結婚了。成家之後,在哪個城市工作、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成為小兩口面對的問題。

對於陳博來説,工作並不僅僅是一個謀生的飯碗,還要寄託個人的興趣愛好。畢業後,夫妻二人連簡歷都沒做,在大連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照相館。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陳博的父母希望孩子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媽媽知道我喜歡攝影,特別想當攝影師,但擔心我沒有社保,萬一有什麼事怎麼辦,想讓我考公務員或當老師。我愛人很支持我創業,我倆就跟家裏説,正在準備考公務員,實際上是在大連創業。”陳博説。

每次修改都是難得的經驗

為了節約成本,照相館就開在陳博自己的家裏。決定創業後,陳博沒有了閒暇與節假日,一直想着照相館如何發展,從購置設備、創意策劃到業務宣傳、客户洽談等,處處親力親為。

很快,他就被現實潑了冷水。“剛開始在大連拍攝婚禮,因為不瞭解當地習俗和交片規則,拍出來的照片被客户返工過好幾次,特別上火,真是有點泄氣。”

照相館的發展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利。小小的照相館就是自己的家,吸引不了太多來往客流,陳博就去找婚慶禮儀公司,接一些婚禮跟拍工作,拍攝完回家修圖,然後按時把照片交給客户。

照相館生意慘淡,客户寥寥,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其間,陳博也陷入過焦慮情緒中,常常忍不住想:今天會有幾單?如果沒有拍攝該怎麼辦?

“當時我心態不好,好不容易來個客户,還老是改這改那的,覺得很煩。後來逐漸發現,其實每次客户要求修改都是一次難得的經驗,改得多了也就逐漸摸索出大家想要的照片了,所以一定要調整好心態。”陳博不想輕易放棄,妻子的支持、朋友的信任以及自己的初心,這些始終是他前進的動力。

為了支持陳博的事業,楊詩豫從零開始學化妝,填補了照相館化妝師的空缺,兩人一起為攝影夢想打拼。

放手去做

對於陳博來説,攝影技術並不難,用功就能學會,但如何經營卻要費一番功夫。比如,如何把在婚慶禮儀公司遇到的客人轉化成自己的客人,方便接下來繼續為客人拍攝孕照、寶寶照,還要研究流行的拍照風格,獲得顧客的滿意,老顧客就能介紹新顧客。

慢慢地,照相館走上正軌。生意好起來後,陳博開啓了“拼命三郎”模式。“節假日尤其繁忙,早上三四點就要開始拍攝,一直到晚上8點才能結束工作。”但工作再忙,陳博也要提升自己,每年都要參加進修培訓。

如今,彩尼照相館已走過9個年頭。這些年,陳博用真誠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信賴。他説,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攝影帶給他的成就感。每一個找他拍攝的人,都是把一份美好期望託付給他,而他也盡心盡責,為他們留住這些美好時刻。

受疫情衝擊,照相館有段時間陷入低谷。陳博告訴《民生週刊》記者,因為疫情,酒店不能辦婚宴,影響了婚禮和婚紗照的單量,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私人定製的寫真拍攝上。

如今,陳博不再像初出茅廬時那樣常常焦慮不安,“我早已不像以前那樣整日擔心沒有客源”。

“關於大學畢業生創業,我的觀點是要敢做,但要腳踏實地地做。很多大學生有新穎的創業點子,卻因為擔憂經驗不足而不敢嘗試。在我看來,這種猶豫沒有必要,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不如放手去做,一步一步走下去。”陳博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創業時,除了喜歡,對於攝影行業很多事情我都不懂。沒有太多資源,只有一腔熱血。”陳博坦言,現在回頭看,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聽從內心努力向前的每一步都很值得。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學畢業生有幹勁、有激情,只要在創業的道路上一直努力,成功的機會就很大。”陳博信心滿滿。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2年第14期《民生週刊》雜誌

原標題:《敢做,但要腳踏實地地做》

□ 《民生週刊》記者 宋盈瑩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瞭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週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週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0 字。

轉載請註明: 敢做,但要腳踏實地地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