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聚焦十九大】(中國治)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正在進行第四批環保督察。截至9月初,立案處罰數量已超5600家,罰單突破2.8億元人民幣,近300人被拘留。

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圖為8月26日,藍天白雲下的美麗廈門。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從確立終身追責制,明確損害生態環境和資源將影響官員仕途,到密集派出督察組巡查地方環境問題;從限產停產,到關停達不到排放標準又治理無望的小工廠,“重典治污”正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常態。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目前中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中共十九大後環境保護措施料將更加嚴厲。

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5月6日,內蒙古通遼空氣污染嚴重 ,街頭民眾戴口罩、裹紗巾應對沙塵天。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過去數十年粗放式發展使中國欠下了高額“環境債”。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不達標者高達四分之三;6000多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處於“較差”和“極差”級別的監測點合計超過六成。

  在此情況下,能否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綠色”作為未來發展議程的底色,不僅關乎民生,亦直接影響外界對中國前景的信心。

  有海外觀點認為,考慮到“刮骨療毒”帶來的痛苦,中國“向污染宣戰”可能止於口號。

  對此,中國第三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出空前決心。

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資料圖:2017年8月8日,石家莊出現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王偉倩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中國密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綠色發展。繼2015年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後,僅2016年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就超過20件,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制度體系逐漸完善。

  目前,中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均已出台,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也已實施。今年上半年,中國環境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按日連續處罰數額超過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有餘。

  “地方政府、企業和國際社會千萬不能低估中央重拳治污的決心”,在張孝德看來,生態環境保護料將成為繼反腐之後中國又一個力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重頭戲”。“預計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會在環保和生態文明方面出台一批更嚴厲的措施。”

  也有人擔憂,環保力度持續加碼,可能使剛剛躍上增速6.9%“小台階”的中國經濟發展承壓。

  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歷來是個難題。不過對中國來説,這是個披沙揀金的過程: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受到衝擊的企業和產品,往往是經濟轉型升級要甩掉的累贅,而低污染、高質量者則將因此迎來發展“風口”。

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5月14日,北京藍天白雲晴朗天氣。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前段時間中國堅決取締的“地條鋼”,就是高污染、低品質的典型。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的話説,如果允許這種劣質鋼材存在下去,不僅擾亂鋼鐵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還會影響中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張孝德稱,從這個角度來説,加大環保力度和發展經濟並不矛盾。“降低能耗、優化產業結構,用綠色GDP代替用高污染、高能耗換來的GDP,這是雙贏。雖然短期內經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終將走向生態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同時,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本身也會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機遇。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表示,實現減排、節能、控污、廢棄物再利用等目標需要投入,需要服務,需要就業,自然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重典治污漸成常態 做大綠色GDP謀增長新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