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白夜追兇》 “重口燒腦”也能成爆款

評論:《白夜追兇》 “重口燒腦”也能成爆款

  《白夜追兇》 “重口燒腦”也能成爆款

  由潘粵明主演、優酷獨播的懸疑罪案劇《白夜追兇》,在第二週劇集更新後仍然保持着“三高”,即高人氣、高熱度和豆瓣高評分(8.9)。而作為第一部按照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電視劇發展的14條新政標準進行審核的劇,也是第一部按照電視劇流程審查的網劇,無論是劇情呈現的完整度,還是整體制作的精良,既為劇作人樹立了標杆,也證明了新政對於電視劇行業的積極意義。

  潘粵明一人分飾兩角――雙胞胎哥哥關宏峯(下圖)原為刑警隊長,但弟弟關宏宇(上圖)卻是“犯罪嫌疑人”。然而患有“黑夜恐懼症”的關宏峯只能保證白天的工作,每天晚上七點半,關宏宇就“變成”關宏峯去加班。為了不穿幫,他們連辦案時頭部意外受傷的傷口都要用板磚自行補齊。

  突出了罪案的“懸疑”要素,氣質冷峻低沉

  《白夜追兇》通過“白夜雙生探案”的故事來拉動罪案題材的懸疑指數和勁爆尺度,也憑藉潘粵明“一人飾兩角扮四種狀態”的精分表演呈現着罪案主題表達的質感。雙胞胎哥哥關宏峯原為刑警隊長,弟弟關宏宇是滅門慘案“犯罪嫌疑人”,誓為弟弟討回清白的關宏峯因避嫌不能參與該案偵破工作,憤而辭職的他又被以“顧問”之名邀請到刑警隊參與其他案件偵破。然而患有“黑夜恐懼症”的關宏峯只能保證白天的工作,每天晚上七點半,那個武警出身、一身散漫的“通緝犯”弟弟關宏宇就登場了。他穿着關宏峯的衣服,戴着他的手錶,努力記着剛剛交接的案件信息,“變成”關宏峯去警局加班破案。為了不穿幫,他們互相理髮、監督體重,連辦案時頭部意外受傷的傷口都要用板磚自行補齊。

  因此,僅僅是角色的設定就極大地突出了罪案的“懸疑”要素,冷峻低沉的關宏峯和散漫痞氣的關宏宇在晝夜之間交替穿行,真相大白之前,每一次身份交換都在刀鋒上心驚肉跳地翻轉。雖然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經典懸疑罪案電影《白夜追兇》同名,或可理解為致敬大師和經典,但與電影中把小鎮阿拉斯加因特殊地理環境太陽不落而導致的“白夜”不同,王偉導演的《白夜追兇》則是人物把白天黑夜進行分割:白天推進着情節的展開和故事的講述,黑夜則上演着性格與經歷的翻轉、錯位與斷裂。關宏峯不可能每天都能夠準時在七點半天黑之前回家,本來就對他有懷疑的現任刑警隊長周巡的嚴密監視常常讓白天與黑夜的輪值變得步步驚心。

  影射真實案件,反映社會問題

  “1+7”的主體劇情框架是《白夜追兇》的結構亮點,雙線並進中,在破他人案件時破自己的案,增加了人物形象的豐滿程度,為劇情節奏提供了足夠的張力,也彰顯了懸疑罪案題材創作的厚度與密度。其中,“1”是基本線索――涉及關宏宇清白的一家五口滅門案;“7”是關氏兄弟在警局協助辦案過程中的7個相對獨立的案件故事,已經播出的有外賣小哥殺人分屍案、黑社會老大出獄橫死街頭案。這些獨立案件以不同的奇、懸奪人眼球,“膽小勿入”的殺人現場和屍體解剖更是用大尺度和重口味滿足了觀眾對於大案要案的傳奇性想象。同時,這個結構也對敍事策略、故事節奏和人物塑造都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比如“1”與“7”的線索推進如何合理、有序展開;“1”與“7”如何達成此起彼伏與相互呼應,以及“1”與“7”如何進行節奏銜接和邏輯自洽等等。

  節奏快速、邏輯縝密是《白夜追兇》最為顯性的特徵。觀眾感嘆終於有編劇把觀眾智商提升到正常人了。劇中每一個鏡頭都為劇情和人設服務,情節衝突快速推進,對比以往國產偵破題材電視劇全劇只破一個案,最多有個案中案,《白夜追兇》一口氣就是8個案件,每個案件都不拖沓,分量實在、懸念充足、刺激管夠。僅在第一個單元案件“外賣小哥殺人案”中,無論是七分鐘的現場勘驗長鏡頭,還是兇手快遞小哥對關宏宇隱藏在家的推斷,都是前有鋪墊後有呼應,讓觀眾盡享燒腦的推理樂趣,可謂不着閒筆,盡得風流,這才是電視劇創作的最大誠意。

  但是,《白夜追兇》似乎並不滿足於懸疑、推理、罪案的類型標籤,它表現的現實主義質感也同樣出色。比如,第一起殺人碎屍案的兇手高遠,他“狂歡型”殺人的變態人格形成,是因為患有嚴重腎病又難以支付醫療費用,長期痛苦壓抑使他痛恨那些“蟑螂人”――身體健康卻不積極進取,宅在家混吃等死的人,進而通過極端手段來報復社會。在黑社會頭目齊衞東被殺一案中,就融合了“北京和頤酒店事件”等背景,強化了社會現實在作品中的投射。而曾經是齊衞東小弟的幺雞在當上了新任頭目後,拋棄江湖道義和原則底線,涉毒涉黃最終與齊鬧掰將齊殺害,也開啓了對反面人物羣體層次感和辨識度的梳理。而正是這些因素,聯手打開了從罪案向社會的360°全景。

  《白夜追兇》既是追查關氏兄弟“洗白”命運的兇手,也在尋找阻擋社會公平正義的罪人。正如關宏峯糾正周巡把24小時看做抓獲連環殺手的立功時限説的,“……對於狂歡型謀殺犯而言, 24小時不是上面的期限,也不是警察的時限,而是下一名被害者的時限。”善與惡的對立不再是空洞呆板、模式化的虛假的説教,而是深入到情節肌理中的更理性卻更打動人的反思――儘管正義有時難免被假象遮蔽,甚至伴隨着血與火的淬鍊。

  這部被網友稱為演員、導演、音樂、剪輯、特效等等全員在線的《白夜追兇》,敢於在影院做點映,敢於把關氏兄弟的對手戲作為重點(全劇總計千餘場戲),表明它的技術水準已經告別了“五毛特效”,在網劇製作上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作為第一部按照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電視劇發展的14條新政標準進行審核的劇,也是第一部按照電視劇流程審查的網劇,無論是劇情呈現的完整度,還是整體制作的精良,既為劇作人樹立了標杆,也證明了了新政對於電視劇行業的積極意義。

  □王文靜(劇評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0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白夜追兇》 “重口燒腦”也能成爆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