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即將上路,島內專家憂:台灣傳統產業恐面臨衰退或被淘汰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即將於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個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涵蓋22.7億人口、GDP規模26兆萬億元、出口總額5.2萬億美元、佔有全球經貿三成以上。台灣地區因為未參與談判,加上兩岸關係氛圍不佳,而未能加入。島內有專家憂心地表示,此事會加速台灣傳統產業持續外移,且部分產值不高的農業會比較辛苦。

RCEP即將上路,島內專家憂:台灣傳統產業恐面臨衰退或被淘汰

台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過去曾擔任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秘書長,他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指出,這幾年來,民進黨當局對兩岸貿易避而不談,可以想見在兩岸情勢這麼緊張的情況下,台灣地區要加入RCEP還是有一定難度。且民進黨當局近幾年來着重的是高科技產業、防務產業自主化,在傳統產業轉型的輔助力道比較不足,應該盤點好哪些產業會受到影響,趕快給予補助政策。

邱臣遠表示,其實不少台灣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在這10多年來碰到關税障礙,多已外移到東南亞,如紡織、食品加工、塑膠加工品、汽車零件等。在東南亞的台商大約有兩萬多家,分佈在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地,未來RCEP上路後,恐怕還留在台灣的傳產界還是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台灣傳統產業面對轉型、數字化加速等挑戰,這兩年來是非常重要的時刻。農業這塊會比較辛苦,主因是產值不高,中國大陸又是非常龐大的農業出產地,再加上民進黨當局在農業這塊的政策相對較消極,如農產品受損就以補貼方式帶過,對產業升級、轉型都不是好現象。

曾任台灣高雄地區“港都會”會長的台灣雷科科技董事長鄭再興受訪時表示,面對RCEP上路,不少台商很早就佈局東南亞市場,“艦隊模式”已成為台企面對RCEP市場的一種模式。鄭進一步表示,“艦隊模式”是指廠商自行整合企業上中下游,在越南、柬埔寨或馬來西亞等地爭取當地產業園區用地,然後整批帶過行程聚落,讓產業聚落的規模彷彿艦隊一般。這種模式在台商圈行之有年,畢竟企業無法坐等台當局因應得提早佈局,進行風險評估、利潤評比。如果覺得可行、有未來性,企業的投資就會很快。

鄭再興強調,很多在東盟佈局的台商,其實也看到RCEP上路後的經濟效應,很可惜台灣地區無法加入RCEP。民進黨當局幾年前就在喊“新南向”,這其實是想降低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但這幾年看來,兩岸之間的貿易依存度連年攀升,沒有降緩趨勢。

針對疫情衝擊,鄭再興指出,半導體缺料問題尚未有效解決,預估明年下半年才會慢慢舒緩。台灣電子產業算強,因此明年的展望還是不錯。真正會有影響的在於台灣地區傳統產業,或沒有移動能力的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因為關税上討不到便宜,利潤被壓縮,獲利就會降低,競爭力隨時間拉長就可能出現衰退跡象。

鄭再興還表示,短期間內台灣資通訊科技產品雖不受RCEP衝擊,但難保長期下來不會出問題。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市場依賴度還是很強,因此ECFA明年能夠延續,對台灣產業具有很關鍵的影響力。

鄭再興説,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也開始重視碳排及環保、永續等理念,台資企業自然也面臨這樣的挑戰。企業若跟得上轉型就能生存,反之若跟不上,很容易被市場淘汰。過去台灣地區習慣把美國、日本的技術轉移進來,但現在不少台灣傳統產業正在消失或被取代。台灣必須想辦法朝更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鏈移動、擴充,不然就會被消滅掉。(林靜嫺/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6 字。

轉載請註明: RCEP即將上路,島內專家憂:台灣傳統產業恐面臨衰退或被淘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