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劣汰,這是資本市場不變的法則。
無論曾經有多輝煌,一旦跟不上市場的腳步,很快就會被投資者所拋棄。
今年,在特斯拉股價大漲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成為了股票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對象。無論是新能源產業鏈上的企業,還是新能源汽車車企,今年股價都有不錯的表現。
而國內四大"造車新勢力"在今年也迎來了爆發期。特別是蔚來汽車,2019年年末一度被傳出現金流幾乎枯竭,股價最低跌至1.19元;但是一年後的今天,蔚來汽車的股價已經漲至28.48元,一年的時間股價大漲超20倍,市值更是達到359億美元,折算人民幣市值達到2404億。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企業一片火熱的背景下,傳統的車企卻頻頻遇冷。例如曾經的車企老大哥——廣汽集團,今年的業績和股價表現都不理想。
和新能源車企股價持續攀升截然相反,廣汽集團的股價已經連續多年低迷。在2017年創出20.52元歷史最高價之後,廣汽集團的股價迎來了快速的下跌,不到半年的時間其股價就被腰斬,隨後兩年原地踏步。
除了股價之外,廣汽集團的業績表現則更加不理想。雖然"兩田"的銷量依舊穩定,而其營收也並沒有出現太大的下滑,但是廣汽集團的淨利潤卻大幅減少,同比去年更是大跌52.87%,出現了腰斬的情況。
不得不承認,曾經的汽車龍頭,在如今新能源汽車崛起的衝擊下,已經走向了下坡路。難道廣汽集團就真的拼不過這些新晉的新能源車企了嗎?
其實,廣汽集團的現狀並沒有股價呈現得那麼"慘",其在汽車行業仍有一席之位。
雖然廣汽集團的市值被各大新能源車企超越,但是其汽車銷量依舊可觀。
根據數據顯示,廣汽集團今年前9個月的汽車銷量為1,407,167,銷量依舊龐大。
但是很明顯,廣汽集團的大部分銷量還是來自於本田和豐田。"兩田"的9月銷量達到168786輛,佔了9月銷量的77.4%,而其餘數個品牌的銷量僅佔22.5%。
嚴重依賴"兩田",這或許是廣汽集團急需解決的問題。
畢竟"兩田"依舊是外國的品牌,即使銷量再大,也不過是在為別人"打工"。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壯大,廣汽集團就永遠只是一家"拼裝車企"。而這或許也是其市值被多家新能源車企超越的重要原因。
除了"兩田依賴症"以外,廣汽集團還面臨品牌知名度不足的問題。
其實,廣汽集團也有研發新能源汽車,而且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並不差,特別是旗下車型Aion S,已經是國內新能源銷量第二的車型,銷量僅次於特斯拉Model 3。
雖然這一款新能源汽車銷量可觀,但是其品牌知名度卻並不高。在大家都在討論特斯拉、蔚來汽車的情況下,國內銷量第二的Aion S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品牌知名度不足,這是廣汽集團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重視的問題。讓大家知道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不只有特斯拉、比亞迪或者是蔚來,廣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也"不賴"。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點,還有一點急需廣汽集團作出改變,那就是剔除虧損的汽車品牌。
其實,單從廣汽本田、廣汽豐田以及自主品牌三項來看,廣汽集團的業績並不差。但是除了這三個品牌,後面的數個品牌,業績卻連年下滑,成為了廣汽集團的"拖油瓶",而這也是其業績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
剔除這些虧損的品牌,集中力量發展自主品牌,這也是廣汽集團"重獲生機"的關鍵,如果不把這些"拖油瓶"剔除,無論"兩田"的銷量有多高,自主品牌發展有多快,廣汽集團的業績仍然難有起色。
作為廣州製造業的"牌面",廣汽集團也曾有過輝煌。
然而,在一眾新能源汽車企業崛起的衝擊下,廣汽集團這個老牌車企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目前的廣汽集團在汽車行業仍有一席之位,但是在如今行業激烈的競爭下,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