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聞: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新京智庫

海聞: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新京智庫

加快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非常必要。

海聞: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新京智庫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圖/新華社

文 | 柯鋭

10月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二十大報告中有關經濟發展和擴大內需的表述有哪些新意?為什麼必須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就此,新京報新京智庫專訪新京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海聞教授。

1 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新京智庫: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有關經濟發展和擴大內需的表述,有哪些新意?

海聞從經濟學者的角度來看,二十大報告對於經濟發展和擴大內需的表述中的新意之一是強調“高質量”。報告高度強調和重申“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意味着中國未來發展要從重視“數量”轉向提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滿足“最大”轉向追求“最強”。這對各級政府和企業在未來制定發展規劃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新意之二是提出了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這不僅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也指出了滿足內需的重要保障。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人民羣眾對健康、教育、環境、文化以及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我們在這些方面的供給還不能跟上。因此,加快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非常必要。

新意之三是強調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是用來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產要素以外的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來自於技術進步、效率改善、規模效應等。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未來的發展不能光依賴於生產要素的不斷投入,而要更加註重技術進步、制度改革、管理效率提升等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 人們的需求隨着收入的提高在不斷變化

新京智庫: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需要怎樣做?

海聞我們首先要清楚,現在和未來的內需是什麼?隨着中國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處於短缺和貧困的狀況,那時對供給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生產出來的商品,基本上都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那個階段的主要問題不在供給方面,而在如何提高人們的收入和消費能力。

人們的需求隨着收入的提高在不斷變化。從最初的吃飽穿暖,到耐用消費品,再到汽車住房,人們對生活所需物資的追求逐漸得到滿足後,開始進入一個追求生活質量的新階段。除了對商品的高質量、高科技、高品位的要求外,人們對醫療健康、居住環境、文化教育、交通信息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供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説,當年隨便生產一個產品都能賣掉的話,現在一個產品如果不環保的話,可能免費都沒人要。

要滿足人民羣眾對高質量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國目前的供給側就必須進行改革,包括政府層面的和企業方面的。在政府方面,要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創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滿足人民需求中的創新主體地位,同時做好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等監管和服務工作。

在企業方面,要通過機制改革,加強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注重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供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3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新京智庫:深入實施擴大內需,為什麼必須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海聞拉動經濟增長的總需求方面,雖然包括投資、消費和淨出口,但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消費尤其重要,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這是因為,當一個國家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以後,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如何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消費也不僅僅是滿足物理上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逐漸從投資轉向消費,生產主要是圍繞消費進行的,只有滿足消費的投資才是有效的,只有滿足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才有市場價值。經濟也會逐漸從“生產者主權”轉變為“消費者主權”的經濟。

這一點,也可以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説明。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化較早的國家目前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均超過50%,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總消費超過70%;韓國等戰後經濟起飛的國家,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也達到了46%,社會總消費接近65%。經濟越發達,消費在經濟當中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也説明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

消費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儘管今年上半年的淨出口增長了58.8%,投資也增長了6.1%,但由於疫情等原因,消費減少了0.7%。上半年的GDP只增長了2.5%,主要拖累因素就是消費。

新京智庫:那麼,該如何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海聞這需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努力。需求方面,需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收入,提升人們的消費能力。如何提高收入?又取決於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企業如何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政府要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要重視民營企業對創造就業的貢獻。

同時,也要合理地做好收入分配工作。通過税收和補貼的機制,為低收入羣體提供必要的消費支持。由於低收入人羣的消費需求相對更多一些,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也更高一些,對他們的收入補貼也可以更多地促進基礎消費。二十大報告中也強調了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要完善分配製度,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這些對於促進消費都是非常必要的。

消費能否很好發展還取決於供給方面的努力,也就是説,取決於企業能否提供人民羣眾想要的消費品。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就是要發揮供給方面對促進消費的作用。通過改革和創新,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生產更多滿足現在和未來消費的產品,有助於使得消費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動力。

撰稿丨新京報記者 柯鋭

編 輯丨鄭偉彬

校 對丨吳興發

實習生丨付 佳

聯繫我們: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庫

新京智庫是依託於新京報平台成立的新型媒體智庫,我們着眼於自身立足北京的區位優勢,服務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在國家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等方面,生產具有高度專業化、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作品與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行業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5 字。

轉載請註明: 海聞: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