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藍網
這兩天,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傳遞途經紹興與寧波,展示了深厚的人文資源和現代化大都市的濱海風貌。
火炬在紹興,從古城跑向新城。紹興正以“全城申遺”作為目標,用繡花針的功夫進行古城有機更新,在保護古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中打造“紹興模式”。
火炬在寧波,劈波斬浪,奮楫揚帆。寧波正圍繞“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繼續擴大“開放是寧波最大的優勢”,以“東方大港”的姿態,與世界相擁。
作為浙東的“雙子星”,它們擁有跨越千年的牽絆,“薪火”在兩城間相傳至今。
兩城山水相連,同脈而興。春秋戰國,越王勾踐率眾開鑿山陰故水道,是浙東運河的最早組成部分。正是這條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養育了越地風土,悠悠運河之水從紹興流經寧波,穿城而過,東向大海。盛唐風華,詩仙李白沉醉在“浙東唐詩之路”,向西眺,是《夢遊天姥吟留別》裏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向東望,那是《早望海霞邊》裏的“四明三千里”。紹興與寧波,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着這片大自然饋贈的山川河海,這才得以在火炬傳遞的俯仰間,瞰大海,望名山,看見兩城共同繪就的詩畫江南。
兩城精神相通,意藴相似。2500載歷史的越國古都紹興,至今城址未變。一個越子城、一座八字橋就串聯起了從王羲之到陸游、王陽明、徐渭、張岱,再到魯迅、蔡元培、秋瑾、周恩來等等一系列“比鄰而居”的紹興名人、中國名士;而建城1200年的“後起之秀”寧波,自兩宋“桃源書院”建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王陽明、黃宗羲帶着“四明學派”和“浙東史學”走向全國。近百年,寧波是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從談家楨、童第周再到屠呦呦,兩院院士總共有121人。時光灑在古越藏書樓與天一閣的一隅,同時照映出紹甬文人志士曲水流觴、風雅天下的才情,與敢為人先、乘風破浪的風骨,至今熠熠生輝。所以,你能在火炬傳遞的前後幾小時內,卻感受出“從歷史跑向未來”,體味“向海而生,勇立潮頭”。
兩城商賈往來,俱為一體。一千年前的兩宋,浙東轉運司設於紹興,商品交換繁榮,商賈往來的船隻,順運河而下至寧波,在這個連接世界大通道的開放口岸,開啓“海上絲綢之路”。到了近代,紹甬兩地並肩攜手商海。紹興有“老三缸”產業四海皆知:酒缸、醬缸、染缸;寧波有“三把刀”行當出海闖蕩:剪刀(裁縫)、菜刀(廚師)、理髮刀(理髮)。近代經濟史的圖景裏,沿海的“寧紹幫”聯袂登台,閃耀東南。而到了現在,古城紹興選擇求變,破舊立新,將“老三缸”迭代成“芯片、藥片、刀片電池”為代表的“新三片”,連續10年獲省“騰籠換鳥”考核先進市;毗鄰的寧波也將“三把刀”進化成了更有分量的“三板斧”——化工、紡織服裝、機械製造,並摘得“單項冠軍之城”的美譽。所以你能在火炬傳遞內外,識得匯聚未來“智力”的鏡湖新城,也探得一流生產製造水準的吉利汽車梅山汽車製造基地。
兩城共迎亞運,加速同跑。古城紹興,是除杭州外,承辦亞運賽事最多的一個城市,籃球、排球、棒球、壘球、攀巖五大場館虛位以待,靜候卿來。不僅如此,在羣眾體育方面,古城也“先人一步”:在全省率先實現“一場兩館”全覆蓋;每年一萬名孩子免費學游泳;而新科“奧運冠軍之城”寧波也有“過人之處”:僅在最近5年,寧波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20個、亞洲冠軍24個、全國冠軍172個。與此同時,正在打造的“運動寧波”城市品牌,也助力體育公園和運動場館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來到百姓身邊,都為羣眾體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從越地古城風韻到海絲古港氣魄,大運河上的紹甬兩城,正從千年歷史畫卷上的小船,蜕變成而今時代的巨輪,乘風破浪煥發着披荊斬棘的活力。這也正契合了體育精神中不斷向前,不斷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拼搏精神。
秋色漸染,整裝待發,共同期待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盛大開幕,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