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9年後 他們的家何時開建?

西中和路位於鄭州火車站附近,因為歷史原因,沿線曾有很多居民自建的老房子。為了改善周邊環境,政府於2012年對該區域進行了拆遷。但9年過去,改造項目遲遲沒有動靜,原本的居民區,已經變成雜草齊腰、樹比人高的荒地。

不過,據拆遷區域所在的鄭州二七區蜜蜂張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域將在6月底開工。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

黃金地段,卻有一大塊地荒蕪

鄭州京廣路與建設路交叉口東南角,毗鄰鄭州火車站,與鄭大一附院只有一路之隔,周邊還有優質小學、中學,從各種層面上來説,這裏不説寸土寸金,至少也應該是黃金地段。然而如今這裏卻有一大塊地處於荒蕪狀態。

5月19日,穿過一棟富有年代感的老樓,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了這塊荒地上,地面上雜亂無章,有不少垃圾。

荒地上的樹木長得比成年人要高許多,雜草也能輕鬆超過人的腰部。

“已經9年了,原來這裏沒有樹木雜草,都是自己長的。”附近居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裏曾經是居民區,一場拆遷後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塊荒地處於京廣路和西中和路之間。靠近西中和路一側,被鐵皮圍擋圍住,而靠近京廣路一側,則用圍牆圍住。“這圍牆是一塊‘遮羞布’。”附近一位居民稱,以前這裏沒有圍牆,又緊臨車流量很大的京廣路,十分扎眼,後來就用圍牆圍住了。

所在區域,曾多是居民自建房

老徐家以前的房子,就在這塊荒地上,“我從小就在這裏長大。”

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祖籍江蘇,幾十年前,父母逃荒至鄭州,便在這裏紮了根。“那個時候,我父親靠打零工養活一家人,攢了很長時間錢才買了一塊地,在這裏蓋了個房子。”老徐今年已經60歲,他見證了自己家房子從土房變成瓦房,然後再變成磚房。

老徐稱,原來在這裏居住的老一輩,很多都是從全國各地來到鄭州的,以撿廢品、拉架車、打零工為生,漸漸地在這裏蓋起房子,融入這座城市。

“相較於家屬院、小區,我們這邊的居民總體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老徐表示,正因如此,直到拆遷前,這裏的房子大都是居民自建的,“跟農村那樣,兩三層的那種。”

“雖説是自己建的,但都是有房本的。”老徐説。

和老徐相似,58歲的老梁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父母是幾十年前從河北逃荒到鄭州的。“我們這裏,跟城中村差不多,但不是城中村。”老梁説。

9年等待,一些老人租房困難

生活的改變從2012年的一場拆遷開始。“居民自建的老房子,一家一個樣,確實不好看。”老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為了響應政府號召、提升城市形象,2012年西中和路沿線與附近的北工房進行了拆遷。

“當時説是3年內安置,大家都可高興了。”老徐稱,因為當時政府要提升周邊環境,而且大家可以住進新房,所以都很支持。

然而,讓居民們沒想到的是,第一個三年過去了,之後三年又三年,大家依舊沒有等到安置房。

“現在大家都只能到處租房住。”老徐表示,原來的街坊鄰居,如今有的住在鄭州北郊,有的住在南郊,到處都有。

“我們這個地方比較特殊,住的老人很多。”老徐稱,9年等待中,很多老人已經過世,還有不少老人因為年紀大,租房很困難。

“上了年紀,誰敢把房子租給你啊,大家都怕有意外。”老徐表示,無奈之下,一些老人只能掏更高的房租,或者去親戚朋友家租房。

“過渡費倒是沒有拖欠過。”老徐稱,只不過,大家更想早點有個屬於自己的家,不想一直在外“流浪”。

“如果説我們的安置房現在開始建了,也不會這麼着急。”老徐説,看着原來的家園荒廢9年,遲遲沒有絲毫動工跡象,大家心裏十分難受,“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地方。”

回應

預計下月底開挖地基,11月開建地面部分

拆遷區域所屬的蜜蜂張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坦承,該區域的確從2012年開始拆遷,至今沒有妥善安置,老百姓的心情能夠理解。

該負責人介紹,西中和路與北工房拆遷區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蜜蜂張村城中村改造,另一部分是舊城改造項目。此前通過貨幣補償、異地安置等方式,已經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安置問題,目前還有大約700户未解決。

該負責人稱,拆遷區域建設原來是由開發商進行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開發商沒能如期建設。目前已經由區級國資平台介入,進行融資並尋找建設單位。

“一些居民只有房產證,沒有土地證。”該負責人表示,拆遷區域涉及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目前正在解決部分土地確權問題,之後就可以收儲,然後進行招拍掛。

該負責人稱,經過多方努力,拆遷區域安置房建設有了新進展。按照計劃,預計6月底開挖地基,11月開始建設地面部分。

作者:韓忠林

來源:河南商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4 字。

轉載請註明: 漂泊9年後 他們的家何時開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