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後,中東並不會“拯救”歐洲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俄烏衝突已持續兩個多月,歐盟正致力於推動新一輪的制裁措施,試圖通過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來打擊俄方的能源行業。儘管有歐盟官員希望能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來彌補俄羅斯的缺口,但美媒近日指出,中東產油國家未必會“拯救”歐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9日發文稱,雖然中東國家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和閒置產能,但在政治、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地區衝突等因素的影響下,該地區的很多產油國未必有技術、也未必有意願為了歐洲增產石油。

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後,中東並不會“拯救”歐洲

CNN報道截圖

報道舉例稱,作為海灣地區主要產油國,擁有足夠閒置產能的沙特和阿聯酋卻並不願意大幅增加石油產量;伊朗雖然有巨大的出口潛力,但該國能否重回全球石油市場要取決於伊核談判的進程,而美國和伊朗不太可能為了石油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家則深受基礎設施不足、政治動盪等因素影響,難以增產石油。

對此,一些石油分析人士也直言,歐洲最好不要對海灣地區的石油抱有太大的希望。

沙特與阿聯酋不願提高產量

CNN指出,沙特和阿聯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閒置石油產能最多的國家,其剩餘的產能足以每天再生產250萬桶石油。然而,沙特在今年3月已明確拒絕了美國提出的石油增產要求,這意味着OPEC也不太可能會聽從歐洲的增產需求。

美國能源信息公司“能源情報”記者阿梅娜·巴克爾(Amena Bakr)分析稱,在OPEC看來,導致油價上漲的俄烏衝突是地緣政治問題,超出了該組織的能力範圍。同時,OPEC也非常重視與俄羅斯的關係,他們更傾向於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的態度。

英國路透社則提到,OPEC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都在4月11日曾對歐盟表示,俄羅斯的石油產能是不可替代的,“在制裁措施或其他自發行動的影響下,我們可能會看到俄羅斯石油及其他能源的出口每天減少700萬桶,考慮到當前的需求,這種產能損失是幾乎不可能彌補的。”

目前,OPEC及其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產油盟國組成的OPEC+只同意實施每月小幅度的增產計劃。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OPEC+在5月5日的會議上同意,將下個月的日產量目標提高43.2萬桶。

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後,中東並不會“拯救”歐洲

CNBC報道截圖

能源市場分析機構ICIS的石油市場分析師阿杰·帕爾馬(Ajay Parmar)分析稱,OPEC+不太可能向市場供應更多石油來解決供應壓力,“他們樂於看到油價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任何大規模增產都會壓低油價。預計他們將在2022年繼續緩慢收回市場份額。”

分析人士對CNN表示,在沙特和阿聯酋都缺乏增產意願的情況下,唯一可行的途徑就只有讓供應商削減亞洲客户的供應,並將這部分產能用在歐洲國家身上,但這種做法是“需要代價的”。

迪拜能源諮詢公司Qamar Energy首席執行官羅賓·米爾斯(Robin Mills)表示,只有在長期合同允許的範圍內,或是與亞洲買家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這種調整產能的行為才有可能實現。

基礎設施不足、政治動盪,多國石油增產無望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另一個重要的產油國,報道稱,該國目前的石油日產量大約為每天434萬桶,最大產能為每天500萬桶。儘管在理論上,伊拉克的每日產量還能再提高66萬桶,但基礎設施建設的缺乏和政治動盪基本打消了這種可能。

英國路透社此前報道稱,由於幾處重要油田在3月初因維修及抗議活動短暫關閉,伊拉克3月平均石油日產量為415萬桶,不僅沒有達到OPEC+規定的石油日產量配額,較2月的日產量還下降了11.2萬桶。

分析人士還對CNN表示,伊拉克現有的基礎設施水平並不足以支持提高石油產量,投資也需要數年才可能取得進展。“石油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投資,而這種投資需要時間來發揮作用。”巴克爾説。

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後,中東並不會“拯救”歐洲

伊拉克一處油田 圖自外媒

同為OPEC成員國的北非國家利比亞更是飽受政治動盪和衝突的影響。4月底,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表示,由於主要油田和出口碼頭被抗議團體封鎖,該國石油日產量損失超過55萬桶。

對此,英國能源分析機構CMarkits首席執行官尤素福·阿爾沙馬裏(Yousef Alshammari)坦言,在不穩定的局勢影響下,利比亞的許多油田一直處於停產狀態,該國的閒置產能幾乎不可能投入生產。

伊核談判陷入僵局,伊朗重返石油市場阻礙重重

為了彌補歐洲國家需要的石油產量,CNN甚至還把目光投向了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劣的伊朗。由於遭到美國的制裁,身為產油國的伊朗被長期排斥在全球石油市場之外,但伊核協議談判使得該國有望重新加入石油貿易。

CNN稱,如果美國能夠取消制裁,伊朗每天可以向市場提供120萬桶石油。數據分析公司Kpler還估計,截至2月中旬,伊朗石油的浮動存儲量約為1億桶,這意味着在三個月時間內,伊朗每天還能額外供應100萬桶石油。

但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美國和伊朗能夠在談判桌上達成一致。自2021年4月起,伊核協議相關方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多輪談判,但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雙方仍有許多分歧未能得到彌合。

今年3月11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宣佈,第八輪談判因“外部因素”暫停。之後,美國政府3月30日又宣佈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措施。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4月10日表示,在過去兩三週內,美方提出了與協議文本某些段落相矛盾的過度要求,伊朗尋求解除制裁,但前提是帶着尊嚴以及達成持久的協議。“美國人一直在談論直接對話的必要性,但我們沒有看到與美國直接對話的好處。”

對於美國和伊朗在短期內達成協議、解除制裁的前景,分析人士也普遍不抱樂觀態度。巴克爾直言,美國不太可能為了更多的石油供應而輕易做出讓步。

分析人士:中東產油國無法“拯救”歐洲

5月4日,歐盟委員會公佈了對俄羅斯的第六輪制裁方案,尋求在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歐盟各成員國卻遲遲未能就制裁達成一致。美國彭博社8日報道稱,在當天舉行的各成員國駐歐盟機構代表的會議上,匈牙利再次阻止了俄油禁運方案。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隨後在聲明中強調:“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其他制裁方案都投出了贊成票,但最新的制裁將破壞匈牙利的能源供應安全。只要布魯塞爾的提案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不會投票支持它。”

歐盟的石油供應高度依賴俄羅斯,2020年約四分之一的石油都從俄羅斯進口,這幾乎佔到了俄羅斯出口總額的一半。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俄油禁令可能會導致歐盟面臨每天220萬桶原油和120萬石油產品短缺。

有歐盟官員曾表示,隨着禁令逐步實施,歐盟將尋求通過增加從其他來源的進口來彌補缺口,比如海灣國家、尼日利亞、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

但CNN直言,雖然中東國家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和足夠的閒置產能,政治因素、基礎設施不足、地區動盪及衝突卻在很大程度上斷絕了該地區產油大國“拯救”歐洲的可能。有分析人士直言,歐洲最好不要對依賴海灣地區的石油抱有太大的希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79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後,中東並不會“拯救”歐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