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將時針撥回4年前,西藏日喀則市薩嘎縣,橫亙在人們面前的是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嚴酷的生存環境和緩慢發展的產業經濟,脱貧攻堅工作一開始便面臨着“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重”的堅中之堅和“扶貧成本高、脱貧難度大”的難中之難。

  次巴,曾經是昌果鄉亞卡亞村貧困户。2016年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户,而在2017年卻退出了貧困户行列。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次巴的脱貧致富是怎麼實現的?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脱貧 一組數據的變化

  2017年之前,次巴一家除了政府政策性補助,沒有任何的收入……

  2016年收入0元,2017年收入13810元,2018年收入35000元,2019年收入89000元,一年更比一年高,這一切都是因為——外出務工。

  細看每一個醒目的數字,我們不難看出次巴是積極向上,是充滿希望的。這些數字記錄着次巴從一貧如洗到根除等、靠、要思想逐步奔向富裕的歷程;這些數字講述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牧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的故事。

  “2017年開始,鄉里組織務工,我便參與到了鄉完小的建設項目中。我在工地主要做打磚的工作,一天有150元的收入。後來我就開始自己找活兒做,主要還是在工地上打工。”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起初,次巴家比較貧困,他對生活也沒有目標,一直依賴黨和國家的政策來維持生計。從他被識別為貧困户開始,鄉幹部、幫扶對象多次上門一對一進行思想教育,以思想教育為主、結對慰問為輔,從摒棄懶惰思想和宗教迷信思想等進行多次教育。

  昌果鄉黨委副書記索朗旺堆説:“自從次巴被納入貧困户後,結對幫扶對象,縣、鄉幹部輪流到他家做工作,給次巴宣講脱貧政策,幫助他擯棄落後的思想,改變就業觀念,積極投身到外出務工、脱貧致富上。”

  經過扶智與扶志教育,次巴摒棄了過去的陋習,轉變了等、靠、要思想,外出務工,實現了從2016年的0收入到2019年8萬餘元收入的巨大轉變。

  脱貧 就業機會多

  有了生活目標,次巴整個人也有了精氣神,靠着勤懇的工作作風、樂觀的生活態度,他不僅得到了施工地負責人的信任,也得到了鄉黨委、政府領導幹部的支持。2018年,鄉政府將清理垃圾的工作交給了次巴,每運輸一次垃圾可以拿到7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能有近6000餘元的收入。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平時不管在工地上多忙多累,次巴都會按時將鄉政府和邊境派出所的垃圾清運乾淨,從未找理由推脱和耽誤過。”索朗旺堆説到。

  2019年,昌果鄉邊境派出所把每月的單位生活垃圾運輸清理工作全部交給了次巴。就垃圾運輸一項,次巴每年就有15000餘元的收入。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考慮到次巴的家庭條件比較困難,他又是我們聯防隊的一員,就把這份工作交給了他” 昌果邊境派出所的民警羅布頓珠説“次巴工作認真負責,得到了我們派出所民警的一致好評。”

  走進昌果鄉邊境小康村建設施工現場,遠遠看見次巴忙碌的身影。次巴説:“每年的冬季外出務工都比較困難,趁着這個空窗期做清理垃圾的工作,既可以增加額外的收入,還可以陪伴家人。非常感謝鄉黨委和派出所將這份工作交給我。”

  如今 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過去,家裏住的土胚房採光不好,遇到暴雨天氣還有坍塌的風險,易地搬遷後住的新房子乾淨又明亮;以前家裏很難吃到新鮮的蔬菜,現在有了收入,想吃什麼都可以買到;因為過去沒有收入,我欠了幾千塊的外債,現在不僅外債還清了,我還有了七萬多元的收入。”談及生活的變化,次巴一臉幸福地説着。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如今次巴的生活條件、生產條件等各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易地搬遷的小樓房、藏式傢俱、各種家電,擺放的整潔有序,走進次巴家,就給人温馨舒服的感覺。

  説到現在的新生活,次巴的妻子旺姆開心地説:“在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下,我們不愁吃穿。我現在也在工地打工,一天能有190元的收入,兩個女兒也在鄉完小上學。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這一系列看得見、摸得着的變化,充分映照了次巴已完全擺脱了貧困,走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這是扶智和扶志的根本體現,更是轉變陋習、摒棄惡習,實現新風尚的具體寫照。

  不滿足現狀的次巴還説:“我妻子有廚師資格證,我現在要多攢些錢,將來跟妻子開個小餐館。我們家的小日子肯定越過越紅火。”

  主編:戎新龍

  編審:何勝科

  編輯:王   莉

  記者:根秋曲珍  王思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9 字。

轉載請註明: 次巴:勞動致富的新牧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