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誌網站3月9日發表了題為《檢查現實》的文章,作者為挪威希布斯泰德媒體集團公共政策部主任卡琳·彼得松,文章稱,《巴黎協定》是可以逐步建立的結構,表現出人類最優秀的一面,因為它使基於啓蒙運動原則的共同(減排)行動成為可能。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全球平均氣温升高3攝氏度,人們將如何忍受?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能走多遠?
幾年前,196個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温控制在與前工業化時代的水平相比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遺憾的是,這一承諾被證明是個謊言。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現在規模的話,地球的温度將上升3.2攝氏度。
到目前為止,情況很糟糕。但是,具體講這究竟意味着什麼?金·斯坦利·魯濱遜的新小説《未來部》就該問題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具啓發性的答案。
小説的情節從印度的北方邦開始。年輕的人道主義援助工作者弗蘭克·梅在那裏遇到熱浪——這樣的表述還是太弱,“焚化爐”或“地獄”才是更合適的詞彙。魯濱遜以難以忍受的細節描述了老人和兒童如何首先死亡、供電和供水系統如何崩潰、水泵發生故障以及應急發電機被盜。沒有人來營救,也沒有供眾人避難的場所。最終有2000萬人被熱浪奪去生命。
所有這些都將發生在2025年,即未來4年內。這也是在氣候緊急情況下的一種現實。
我們如何制止可能很快導致成百上千萬人喪生的大規模滅絕呢?這關乎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命。將發生什麼?允許使用什麼手段?
魯濱遜的書涉及生態恐怖主義、地球工程、非對稱戰爭、有機農業和貨幣政策,同時反對暴力、權力與金錢。書中可以聽到氣候難民、恐怖分子、農民和官僚的“和絃”,內容形式包括報告、事實、備忘錄和會議記錄。
如今,氣候變化已經引起飢餓、移民和戰爭。魯濱遜猶豫地向他自己和我們提出的問題是:那些靠化石燃料賺錢或仍在向二氧化碳排放投資的公司的遊説,難道不是在國家以及法律制度的默許下進行的慢性暴力嗎?
當現有手段不足以拯救人類時,我們該怎麼辦?當2000萬甚至1億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際,我們又該做什麼?
《巴黎協定》是可以逐步建立的結構,表現出人類最優秀的一面,因為它使基於啓蒙運動原則的共同(減排)行動成為可能。魯濱遜場景中的悲劇在於,在事情真正發生變化前,肯定會出現數以百萬計的死亡、恐怖以及不可逆轉的環境破壞。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