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歐有容乃大,美國攪不了雙方關係

中德歐領導人視頻會晤星期一將舉行,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背景下,觀察這次視頻會晤在西方輿論中平添了更多角度。一些美國主流媒體試圖先聲奪人,唱衰中歐關係,把歐洲輿論最大化地往華盛頓方向拽。

那些美國媒體像華盛頓的政客一樣,極力渲染、放大中歐意識形態分歧和經貿摩擦,強調中歐之間的所謂“根本不同”,鼓動歐洲對華強硬。

然而中歐意識形態分歧是長期的,雙方在這方面磕磕碰碰,實際上形成了管控這些分歧的諸多默契。經貿摩擦是擴大合作的伴生物,不斷解決它們是雙方共同致力於的方向,中歐投資協定處於緊鑼密鼓的談判當中,一旦它能在今後最終達成,將是對各種議論和雜音的最好回應。

大形勢是,中美戰略博弈激化,歐洲的戰略空間面臨了新的外部條件。歐洲不可能完全倒向美國,那不符合歐洲人的利益,這是毫無疑問的,中國人對此很放心。美國的政客和輿論機構無論使出多大力氣,也做不到把歐盟變成“五眼聯盟的新成員”,這不用中國人着急,歐洲人自會摸索在中美之間的“平衡點”。

無論歐洲輿論會在美國壓力下針對中國“人權問題”怎麼唱高調,歐洲當下的最大地緣政治主題是維護歐洲的獨立性,歐洲人談這個話題不太高調,但他們很清楚,這是歐洲真正的立命之本。

中歐都是多邊主義的倡導者,北京對歐洲加強戰略自主性沒有意見,其涉及中國的部分完全可以協調。而華盛頓則是歐洲這種獨立性的強烈反對者,它要的是歐洲的順從和配合,長久習慣美國的霸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多個場合表達對德國的不滿,美方在5G問題和俄歐“北溪-2”天然氣管道等問題上強烈壓柏林,完全不尊重德國和歐洲的利益,那些才是非常本質性的矛盾,與香港、新疆事務能對歐洲人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所以中歐關係説複雜就複雜,因為矛盾和衝突點很多,尤其是歐洲的意識形態力量很活躍,很希望在中國方向刷存在感,他們會製造出諸多麻煩。另一方面説簡單也挺簡單的,那就是歐洲除了維持並且加強同中國的務實合作,其實也沒有別的選擇。歐洲會在輿論的吵吵嚷嚷中不斷擴大同中國的合作面。

中國人在中歐關係上一定要有定力,不要被美國唱衰這一關係帶了節奏,更不要被那類聲音的合唱嚇住。從全局上看,歐洲發出一些可以被解釋為“對華強硬”的聲音,除了真實的態度,還有一些是他們需要在西方“隨的大流”,另外包括他們想向中國要價的表演。歐洲對華強硬是有戰略限度的。

中國從沒有想利用自己的實力增長在政治制度上影響歐洲,改造歐洲。同樣,歐洲改造中國的興趣也不可能是無限的,不會被放到歐洲自身發展利益之上。中歐沒有嚴重地緣政治衝突,所以歐洲對華意識形態施壓從本質上説屬於一份“閒心”,與美國想把意識形態問題搞成對華戰略打壓的主戰場,其內在動力畢竟是不同的。

我們相信中歐合作將繼續往前走,這不以部分歐洲對美“死忠派”的意志為轉移。當然與此同時,中國社會也要習慣中歐關係不斷呈現出新的複雜性,不被一些淺層的衝突所迷惑,也要對雙方深層的博弈保持耐心。有容乃大,這注定是中歐雙方的共同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7 字。

轉載請註明: 社評:中歐有容乃大,美國攪不了雙方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