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永續發展再闢通途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永續發展再闢通途
中新社記者 聶芝芯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個政治詞彙,被寫入中共二十大報告,引起海內外關注。
作為一項創舉,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現實層面正對世界產生影響,展示了一條通向永續發展的可行之路。
現代化是世界性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嚮往,也是幾代中國人的夙願。100多年前,孫中山提出的《建國方略》,被稱為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持續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工業化”、“四個現代化”、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中國式現代化的圖景越來越清晰,現代化建設的進度條越來越快。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實現全面脱貧、小康夢想成真,創造了一個個經濟社會發展奇蹟,從“現代化的遲到國”轉變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完成時部分”。
“全面小康之後還要現代化”,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進行時部分”。最終要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幸福的國家、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此節點,中共二十大發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動員令,並基於一系列實踐經驗,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闡釋。
“現代化”曾被視為“西方的發明”,話語基本為西方所壟斷。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認為,“中國正在給人類現代化留下自己的定義”。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則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使世界現代化道路和現代化模式由單數變為複數,重構了世界現代化理論新譜系”。
回顧歷史,西方國家率先走上現代化之路,將現代化與西方化劃等號一度盛行。一些“非西方國家”照搬西方現代化模式,反而迷失了自己,陷入發展陷阱。
正如習近平17日在參加中共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紮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
中國基於國情走出一條“非西方化的現代化”之路,向世界表明“走得對、走得通”,也能“走得穩、走得好”。
王義桅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自己主場的現代化”,啓迪發展中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增強他們“你能夠成為你自己,實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信心。
置於世界現代化版圖上看,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指出,現代化不是西方經典模式的單選題,而是世界各國共同探索的開放題。
不僅如此,中國式現代化對於當前西方現代化困境也具有觀照意義。
中共二十大報告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與之相對照,西方現代化被認為是“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
在周文看來,中國式現代化凸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和諧,而西方現代化製造了一種衝突感,貧富分化、社會失序等亂象預示着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失靈,“西方需要調整觀察世界的視角”。
從面向未來的維度上看,中國式現代化所藴含的進步的價值底色,尤其是注重人與自然關係和諧、國與國關係和諧,對人類如何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具有破題意義。
當前,世界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從地緣衝突到環境問題,人類社會面臨一系列風險。破壞性、擴張性的現代化老路,已遭到越來越多質疑。人類未來需要新的價值參照。
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可分享、可持續、具有包容性的現代化,契合人類未來。
從文明的高度來看這份現代化的中國方案,王義桅認為“它不僅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也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