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更輕更安全 五菱是如何將高端鋼材放到入門級車的?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綜合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汽車工業發展至今,車輛各個部分的生產標準已經日漸成熟。隨着國民經濟的增長,用户對車輛安全的關注比以往時期要更多,尤其是在家用車領域,關乎的不僅是個體,而是整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因此,車輛的安全性能愈發受到重視,這也促使車企鑽研安全技術,推進技術的革新,以推出滿足現階段用户對用車安全的需求。
五菱凱捷車系頻道|參配|圖片|點評|論壇|經銷商
預售價:8.98~11.98萬
搶先試駕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內的熱衝壓產線和核心技術基本處於國外壟斷狀態,暫且不具備核心技術和產品的自主開發生產能力。2014年,上汽通用五菱(下文稱五菱)結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和實際的用户需求,開始佈局新階段的車輛安全技術。在2015年,五菱與寶鋼聯合打造創新工作室,正式開啓了“產學研模式”。
“產學研模式”的開啓
什麼是“產學研模式”呢?五菱通過產學研模式,一方面加大對科研項目的投入,一方面及時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技術應用,研發出更符合時代要求的零部件,集中打通了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
在這些研發項目中,五菱與寶鋼、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寧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單位聯合開發的科研項目《汽車用熱衝壓材料與零件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研發出可達到1500MPa(兆帕)以上的超高強度零部件,它也是目前應用在汽車上強度最高的材料,有效的提高車身安全和達到輕量化的目的。
這項創新技術的成功應用,也打破了此前國外企業對這項技術的壟斷。自今年起,這個項目技術已經全面投入產業化應用,成為中國汽車工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在自主及合資品牌的車企均有廣泛的應用。項目也獲得了2020年冶金科學技術獎的一等獎。
“熱成型超高強度鋼”有多黑科技?
現如今,車輛安全已不是單看車架鋼板的質量、厚度等要素就能判斷的,過去的生產工藝與時下的工序大相徑庭。在整車研發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塊材料的存在意義也並非統一,在核心的防撞梁、機艙蓋,延伸至車前的A柱、B柱位等地方,會運用到更高強度的鋼材。通過現場演示的車架,我們也能直觀的感受到,紅色標註的部分需要有更耐撞的屬性,這部分會優先使用更高強度的鋼材。
高強度鋼的判定標準是怎樣的?從目前國內高強度鋼的發展進程來看,鋼性強度在180-240MPa(兆帕)可稱為高強度鋼;340-700MPa(兆帕)歸屬於超高強度鋼;1000MPa及以上則是熱成型超高強度鋼,
熱成型超高強度鋼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目前應用在汽車上強度最高的鋼材。同時,它有着其他高強度鋼不可比擬的優點,它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比一般鋼材要更好,普通鋼材在成型後一般無法再次發生形變,如強行變化則會失去原有的鋼性。而熱成型超高強度鋼則可以在既定條件下再進行熱衝壓工藝,達到更高強度而不失去原有的性能。
在目前的技術發展階段,好材料自帶了一個缺點,那就是:貴。如果將這種鋼材覆蓋至更親民的車型上,恐怕不是大多數車企所能夠接受的。現階段能夠廣泛應用的車型,多數出現在豪華品牌的車型上,以安全性能著稱的沃爾沃,便是其中的代表品牌。熱成型超高強度鋼在其旗艦車系上的運用率達到了40%,車輛的安全性能指數不言而喻。
“產學研模式”的實際應用
回到最初的話題,經過歷時5年的研發後,中國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熱成型超高強度鋼技術。按照五菱的“產學研模式”,受益的自然是旗下的最新車型:五菱凱捷(詢底價|查參配),這款定位於“大四座”的家用MPV。
作為一款家用級MPV,用户自然將安全性能提升至關鍵位置,凱捷是根據C-NCAP五星安全標準研發,採用籠式+網狀乘用車BFI一體化車身結構設計,其車身多處承擔力傳導重任的關鍵骨架、縱梁,都使用上了超高強度鋼,以此增加車艙主體框架的強度。全車高強鋼比例高達63%以上,熱成形超高強鋼比例在同級別車型中有着獨到的優勢。
同時,熱成型高強度鋼也能達到輕量化的要求。據瞭解,凱捷在配備這種鋼材後,整車的重量下降了61.5kg,相應降低百公里0.2L的油耗,一舉多得。在家用車用户最為關注的安全及燃油經濟性上,都展現出不錯的競爭力。
首款銀標五菱 凱捷車型回顧
· 外觀 ·
五菱凱捷基於全新的設計理念打造,利用線條展現出力量美,寬大的前格柵搭配五菱全球銀標LOGO,格柵內部由多根鍍鉻件橫向貫穿,如同獵鷹羽翼般富有層次感。還採用了隱藏式B/C/D柱設計,打造出懸浮式車頂的效果。而尾燈造型同樣簡約大氣,使用了鑽石切割多稜面的設計手法,美觀而具有辨識度。
· 內飾與空間 ·
內飾設計在複雜與簡潔之間找到了平衡點,讓人覺得看似簡潔實則層次感豐富。五菱凱捷提供兩種內飾配色給消費者選擇,分別為:米+黑搭配和全黑內飾,個人認為雙色搭配的內飾更適用於家庭用户。配置方面也進行了升級,實拍車型配備了全景天窗、雙10.25英寸的液晶屏、全景影像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
第一、二排的乘坐體驗相當不錯,尤其是第二排的兩張獨立座椅,不僅支持前後移動,還支持左右的橫向移動,可以與旁邊親密接觸亦可為第三排乘客留出通道;而前後調節的幅度也相當大,移動到最後時與第三排無障礙溝通。後備廂擁有隱藏的“負一層”,而四座狀態下後備廂的地台也能全平,滿足不同的需求。
· 動力 ·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1.5T高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30kW(177PS),峯值扭矩達290N·m,與之匹配的是CVT變速箱。
全文總結
伴隨着自主品牌的發力,我們欣喜地看到更多屬於自己的“黑科技”。在感慨國內汽車工業向上發展的同時,以大眾較能接受的形式,消費者也能切實的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期待未來有更多、更成熟的自主技術產出。(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廖煒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