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小編作為一個汽車媒體人,卻一直在考慮一個有關技術快速迭代進步太快到底有沒有必要的問題。尤其是看了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社區團購的相關消息,我們也在思考,儘管技術進步、迭代太快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技術進步能不能等一等那些還沒法“接入”這些技術的人們?比如社區團購走向縱深,那些除了賣菜別無生計能力的人們,將往何處去?當然這也僅僅只是我們一點小小的疑惑而已,當技術進步太快的情況下,能不能給沒有技術、沒有學識、沒有保障的人們一點生存的空間?
當然最終我們還是要説回汽車本身,在國內汽車市場,存在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兩種車企形態,合資品牌的外方車企基本上都是幾年之前就存在的品牌,積累了非常多的技術和口碑,這一點是自主品牌的短板。所以其實最近兩年,儘管有很多自主品牌已經被迫離場,但是留存下來的自主品牌在技術進步這一塊,還是相當明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城、長安、吉利、奇瑞、比亞迪等自主品牌車企在技術層面的積累還是很值得肯定的,而且相比於合資品牌的技術使用速度,自主品牌也要快出一大截。
就拿普通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來説,很多技術自主品牌都已經用上了,但是合資品牌車型卻依然沒有用上,相比於自主品牌在很多車型上的迭代速度,合資品牌產品的技術和配置增加更像是“擠牙膏”。這一點從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在新車改款換代的產品變化上就能看出來。
一般情況下,合資品牌的改款,基本上就是小修小改,也就是在一代車型存在的時間段裏,廠商每一年或者兩年時間,對車輛都要進行所謂的改款。但是合資品牌車型在改款方面是相當保守的,也就是一款全新車型的第一個年款車型和最後一個年款車型,在本質上是沒有多大變化的,對於這個車系不太瞭解的消費者來説,甚至看不出來這一代車型到底有什麼樣的變化。只有到了換代車型上,我們才能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一些新的配置和設計才會出現在全新車型上。
而對於自主品牌來説,由於處在相對弱勢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地位下,所以對於新技術和新設計就特別依賴,所以我們看到,大多數自主品牌在產品設計層面非常大膽,一旦有比較有市場競爭力的設計出來,就立馬推出小改款車型,而且在推出新設計的同時,也在配置上大幅度提升,將老款車型和新款車型這段時間研發或者採購的新技術和新配置給用上。所以我們發現,很多自主品牌的改款車型整體進步特別大,如果按照合資品牌的標準來看,基本上就是換代了。比如長安鋭程CC,2020款車型的1.5T發動機最大馬力僅為156Ps,而2021款車型的1.5T發動機最大馬力達到了180Ps,這樣的變化在很多合資品牌上,基本上不會出現。
改款堪比換代的推新速度和力度,對於自主品牌本身當然是有好處的,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持產品的綜合實力,跑在競爭對手的前面,甚至可以從合資品牌手裏搶來一部分市場份額,而且這也是自主品牌在市場認可度沒有達到合資品牌高度的情況下,為數不多的辦法。
但是這樣的改款速度,對於消費者來説,卻未必是好事。之前一位自主品牌車型車主向我們吐槽,之前購買了一輛自主品牌中大型SUV,落地價格超過了20萬元,結果僅僅過了3年,現在這台車的二手車報價最高只有9萬元。除了自主品牌的保值率相對低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新款車型的外觀設計、配置進步特別大,而且價格基本上沒變,那麼和新車型一比,老款車型的劣勢就非常明顯了,二手車報價自然就高不了了,這是一個基本現狀,很多自主品牌車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合資品牌在車型改款方面“擠牙膏”,卻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這一代車型相對穩定的保值率表現,因為本身變化也不大。
所以其實技術進步過快,對於廠商來説,是保持競爭力的不二選擇,也是自主品牌相比於合資品牌,更能體現誠意的地方。但是自主品牌在技術、車型層面快速進步、迭代,卻讓一些老車主趕不上廠商的腳步,畢竟絕大多數消費者是沒有能力在購車頻率方面趕上廠商推新的速度,國產車車主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