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領航者,混動普鋭斯可以看作是成熟新能源車型的開山之作,在推動油電混合汽車的發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今,豐田的混動技術也遙遙領先於汽車行業,旗下豐田、雷克薩斯已經具備了完整而成熟的混動車型體系。作為先行者和行業引領者,豐田應該要繼續堅持自己的表率工作,但是掌門人豐田章男還是有自己的想法。
電動汽車在當下被過分炒作,不論是製造電力造成碳排放以及向電動車過渡的成本被忽視。
豐田章男沒有説錯,新能源汽車必須是建立在完善甚至完美的技術體系上,這裏所説的技術絕不僅僅是電機、電池、電控,也不是新造車勢力們拼命鼓吹的“軟件代替硬件”,更不是人工智能場景化等,而是極為樸素真實的供能佈局、報廢車輛處理、生產環節的清潔健康等等,這才是主導們需要真正重視的問題。
此前國內就有專家説過類似的話,電動車並不見得環保!如果純燃油車的污染來自於尾氣排放,那麼純電動車的污染則主要來自於電池的生產和報廢,雖然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已經避免了多晶硅和單晶硅的重污染,但是污染並未因此消失,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豐田章男明面“炮轟”電動車,本質上,是對多維度利益的堅持!
不管他如何憤慨,豐田集團在新能源電動車的佈局和發展上,依舊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於是讓我更明白了他炮轟純電動的基本動機,無非就是四個字:既得利益。
依靠融資存活的新造車勢力們,實力明顯和傳統車企難以抗衡,但是它們似乎已經走在了各大傳統車企的前頭,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研發加上拼湊實現一台電動車的量產並不難,在技術、人才、資金和生產線都不成熟的背景下,想造SUV就造SUV,想造轎車就造轎車,但是對新造車勢力們而言,一台電動車從PPT走向量產化,重點需要關心的是投資人的心情,而不是生產過程中衍生出的環境問題、成本轉型以及員工就業等現實問題。
其實新造車實力展示給我們,都是風光無限色彩斑斕的概念和理念,而不是一個成熟完善的產業。
對於豐田這樣的傳統車企而言,環境成本、資產成本、人才成本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研發一台電動車並非難事,難的是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過程中,對現有技術平台、人才儲備、生產流水線的放棄,這需要放棄多少呢?豐田集團現在有4323.88億美元的資產,其中大部分是建立在燃油車的基礎之上,在向純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大量成本支出,其中就包括需要放棄的現有有形資產,特別是技術平台、生產線都要進行重新設計和更新。
天文數字的成本支出,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可能連概念都無法建立,只能是一串需要用手指去數的數字。但是對於豐田,對於所有汽車集團而言,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但現實還有什麼?完善的、以國家為單位的純電動車材料供應、生產廢料排放處理、充能樁架構、報廢車處理這些關乎行業發展命脈的環節,基本還處在一個空白的階段,所有關於電動車的未來,僅僅是車企們在自行努力罷了。
改變行業的未來!這是很多企業常説的話,但是明白人都清楚,這只是一個企業的願景和展望,是自我貼金的吹擂,想要改變一個行業,必須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基礎性的完整建設,只有底層建設足夠堅持,才能以此發展出一個全新的行業。燃油汽車是汽車,電動汽車也是汽車,但實際上已經屬於兩個不同的行業生態。
現實也不止於此!各大傳統車企已經為新能源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如大規模減產裁員、關閉燃油車工廠。早在2018年春夏之際,寶馬、奔馳和奧迪開始了裁員,按照BBA的官方消息,截止2022年底,三巨頭裁員人數將超過2.5萬人,但是大規模裁員不僅僅是它們三家,福特、通用等世界大廠,也都出現了裁員的現象,這背後則是新能源研發和生產帶來的燃油車產能過剩問題,是十萬數家庭的生存問題。
豐田章男只是跳了出來説了一句實話,這一次,他值得被我們尊敬,他的炮轟或許只堅持於豐田本身的利益,實際卻涵蓋到了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現在和未來,正如他所説,電動車已經被過分炒作,也被過分營銷,如狼似虎一般的新入局者屬於輕裝上陣,它們沒有巨輪轉頭的艱難,沒有員工舍離的痛苦,辣哥辭掉一個不上進的員工都要糾結很久,都要調研一下他是否有眼前的生活困難,況且是以萬人為單位的裁員。
但是大勢所趨,豐田章男終究只是轟了一個寂寞,卻剝開了車企的被動現狀,在市場還沒有成熟,在消費觀念還沒有成熟,在基礎建設還沒有完善的前提下,這場轟轟烈烈的電動車運動,讓我想起了曾經的鍊鋼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