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變少了,出現很多獨生子女而且家庭條件普遍提高,父母也有了能力給孩子更好的,所以在對待孩子上很多父母都會寵着孩子,家裏的長輩們都圍着孩子轉,開明的父母會把握好度,讓孩子不逾矩,知書達禮,而有的父母就會把孩子寵壞,這教導的不同,很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自利不孝的人,怎麼知道孩子孝不孝呢?不用等到老,其實從飯桌上就能看出來,父母要學會培養。
1.孝順的孩子
有的孩子儘管父母多是滿足着長大,但是父母同時會教給孩子很多道理的,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有的父母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孩子在這種影響下,儘管可能有些嬌氣,但是對於孝順還是不含糊的。朋友的生活條件就是很不錯的,朋友又是疼孩子的人所以她的女兒平時是很嬌氣的,本以為孩子會是不懂體諒父母的孩子,但是一次聚會就改變了看法,在飯桌上的時候,其他桌上的小朋友都是由父母夾菜,而她則是給朋友夾菜,還説媽媽上班辛苦該多吃,孩子這麼小就知道疼父母,長大後必然是孝順之人。
2.不孝的孩子
而有的孩子,因為父母多事事滿足和遷就,導致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所以也很不知道體諒父母,多覺得父母就該為自己服務,這種孩子多是父母的吸血鬼的,同時也是個不孝的人。也是一次外出吃飯,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旁邊是一個家庭,看着有孩子、父母還有爺爺奶奶,服務員給他們上完菜以後,男孩就大喊別人不許吃,而四個大人竟然笑着聽從,只見孩子吃飯以後,大人們才動手,真是讓人唏噓呀!
父母的做法:
孩子的孝與不孝其實都是父母釀成的果,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關係的,父母是不應該溺愛孩子,讓孩子做個不孝的人的。著名學者李玫瑾教授就説,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樹立家庭意識,不然孩子很可能變成一個自私的人,然後説了她的教育方式,一次帶着孩子去爺爺奶奶家,孩子拿起橘子讓自己剝開給她吃,而她剝開後然孩子依次去給爺爺奶奶姑姑爸爸,到最後的時候孩子主動把橘子放到了李玫瑾教授嘴裏,然後又重新給了孩子一個,自此孩子都是會想着家人的。
所以為了不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人,也不讓自己吃這個孩子不孝的苦果,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從小就樹立起家庭的意識,讓其知道父母的不易,孩子會更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