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黑醫美”監管不能缺位
吳佳佳
日前,備受關注的“網紅抽脂感染去世”事件,再次將醫美整形行業長期存在的亂象暴露出來。特別是隨着醫美行業消費復甦,“黑醫美”有抬頭趨勢。
目前,醫美糾紛存在司法認定難、調查取證難和美療標準統一難等問題,這也導致消費者維權難。據瞭解,醫療美容與傳統醫療之間不僅存在較大區別,而且醫美行業還缺乏配套法律法規,出現糾紛只能參照診療護理過程的醫療糾紛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此外,由於美是主觀感受,醫生和受術者對手術結果的評判不一致,通常情況下,維權者若沒有被鑑定出一定的傷殘等級,難以獲得賠償。這讓一些“黑醫美”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助長了行業亂象。
遏制醫美行業亂象,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衞生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要各盡其責,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提高“黑醫美”的違法成本。
例如,要特別注意關口前移,加強醫美機構和相關人員資質管理,規範醫美技術臨牀應用,嚴查虛假醫美廣告;建立風險評估機制,集中精力監管問題較多、風險較大的醫美機構;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法機構特別是違法者實行聯合懲戒;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化預警,強化事前監管能力。
遏制醫美行業亂象,需要平台企業履行監管責任主動作為。近年來,伴隨虛假賬號、刷量等黑灰產操作,短視頻平台、社交平台等成為不少“黑醫美”的營銷主陣地,虛假醫美廣告在社區和平台上氾濫。因此,各平台企業應為構建和諧健康的平台生態承擔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醫美內容審核,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力遏制、圍剿虛假內容、黑灰產操作及相關利益鏈。同時,還要提供更多真實、優質的內容,擠壓、封堵虛假內容空間。
遏制醫美行業亂象,還需要醫美消費者擦亮眼睛,增強防範意識、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進行醫美項目的時候,都是在非合法手術下進行的。如此龐大的基數下,出現大量手術失敗的情況也不足為奇。因此,消費者應對醫美的風險有所瞭解,不聽信無良商家的忽悠,在就診時選擇正規的醫美機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