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醫藥股全面下跌,給一級市場投資哪些啓示?

截至8月20日收盤,A+H股的醫藥、醫療板塊紛紛暴跌,尤其是以恆瑞醫療、邁瑞醫療這樣的行業一哥更是放量暴跌,通策醫療、安圖生物、金域醫學等紛紛跌停。

焦點分析 | 醫藥股全面下跌,給一級市場投資哪些啓示?

圖片來源:通達信

這似乎與大眾認知的“醫藥賽道黃金十年”的論點,以及一級市場的投資熱度背道而馳。

另外,縱觀整個行業基本面,曾被寄予厚望的PD-1競爭之惡劣、傳統業務下滑之快、大藥企生存之困難,全部打破了行業人的預期。

這是為什麼?反映了什麼行業訊息?這給一級市場投資帶來哪些啓示?

“暴跌”背後的行業基本面瞪羚社指出,在A股這個充斥着投機氛圍的市場,做趨勢、短期主義的遊資、機構比比皆是,聽到什麼風聲撤出某個板塊可以很果斷,直接帶來了多殺多的後果。

不過,目前的股市也多少映射出了市場對一些行業現狀的“擔憂”。

目前來看,醫藥賽道龍頭公司二季度業績普遍低於市場預期,市場會擔心未來業績的成長性,尤其是與二級市場高估值的預期難以匹配。

以恆瑞醫藥為例,上市時間超過20年,卻在昨晚(2021年8月19日)交出了最近幾年以來最“差”——絕對利潤可觀,但同比增速最不理想——的中報業績:僅實現了3.31%的同比增長,無論用什麼PE指標來看,當前的估值都是高估了。

焦點分析 | 醫藥股全面下跌,給一級市場投資哪些啓示?

來源:恆瑞醫藥公告

作為國內醫藥行業的絕對一哥,恆瑞的成績單着實讓市場擔憂。與此同時,在以仿製藥而非對外融資“養”創新藥的思路之下,恆瑞醫藥轉型升級的速度慢於近幾年快速崛起的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再鼎醫藥等一眾創新藥公司。

另外,創新藥企也面臨新的課題——提高可持續盈利能力。這在一眾公司的財報數據上體現尤為明顯。以再鼎醫藥為例,公司2021年Q2收入3693.5萬美元,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5441.4萬美元,費用率高達147%。

而這除了與其本身License-in的模式有關,更與創新藥企普遍面臨的行業生態有關:集採給行業帶來重大利空;在資本蜜月期內不注重成本控制和研發效率,商業模式的缺陷逐漸暴露風險;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研發、人力、生產等各項成本快速上漲,創新研發面臨新挑戰

無論如何,華麗的資本故事已經講完,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也普遍進入了現實主義的年代,可持續盈利能力成為市場最重要的考量,如果不具備那被“捨棄”也是必然。

另外,目前的政策趨勢給行業帶來利空,一份非常明確的信號就是:下半年高值耗材、大型醫療器械、醫藥等相關集採預期將進一步強化。

日前,安徽省醫藥集中採購服務中心公告開展臨牀檢驗試劑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採購產品範圍主要為部分臨牀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臨牀使用較成熟、市場競爭較充分的化學發光檢驗試劑。

焦點分析 | 醫藥股全面下跌,給一級市場投資哪些啓示?

來自政府官網

其實,化學發光一直被視為封閉系統(即專機專用,用户須搭配原廠商特定試劑才能完成檢驗),不匹配“集採屬性”,也是最被資本市場看中的護城河,上述公告足以見得政策趨勢——化學發光是高值耗材集採向化學發光開的“第一槍”,後續相應產品線也將面臨集採壓力

而這也徹底帶崩了器械一哥邁瑞醫療。邁瑞醫療是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設備供應商,其主要產品包括括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血液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凝血分析儀、超聲診斷系統、數字X射線成像系統等。

另外,就在前天,胰島素集採方案也已出爐,明年初正式執行;骨科關節集採預計也會在下月出結果;生物類似藥集採也提上議事日程。

據悉,國家醫保局將結合生物製劑的相似性、穩定性和可替代性方面的特點,考慮臨牀用藥需求,充分徵求臨牀和藥學專家以及相關企業意見,摸清企業產能,形成適合生物製劑特點的規則。

另外,第三輪高值耗材國家級集採將開啓倒計時,涉及面更廣、競爭更激烈,應採盡採,能卷全卷。

要知道,對於藥械企業來説,集採之下,未來低價中標的囚徒困境不會改變,現在還不是利空落地,而是剛剛開始

倒逼行業創新的大幕拉開

其實,在人口老齡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制度逐漸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下,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疊加其剛性消費與弱週期性的屬性,醫療產業這塊蛋糕只會越做越大,黃金十年的長週期邏輯不變。

但上述現象也會是集採政策大背景下整個行業誰都逃脱不了的命運,長期來看,對於不能免疫於政策的企業而言,只有放棄路徑依賴、真正擁抱創新才得長久。

以上文提及的IVD行業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IVD的上市公司已經高達30幾家,但其實不少公司有極強的“營銷”背景,“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比比皆是。這次化學發光如若開始集採,必然將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這也會讓資本更多將目光放在真正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上來。

面臨嚴酷的環境,創新藥械的生態已然發生重要改變,如何實現長遠有序發展也是重要課題。

長期專注生物醫藥的行業KOL阿基米德君認為,面對國內支付環境惡化,出海是最重要的改變。目前,行業已經有諸多實際案例,中美雙報漸成主流。

譬如就在近日,老牌藥企石藥集團附屬公司NovaRock與Flame Biosciences達成了6.4億美元創新藥NBL-015海外授權交易,期待將創新藥大規模賣到海外。

典型如百濟神州,2019年其創新藥澤布替尼在美獲批上市,成為中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的在美國獲批上市的抗腫瘤創新藥;今年上半年,公司全球銷售額超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7%,已在智利、阿聯酋和以色列獲批商業化上市,並在全球多個地區提交註冊申報。

另外,已上市的國產PD-1正在全員出海,包括恆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以及康方生物與中國生物製藥聯合研發的派安普利單抗。據悉,即將上市的國產第6款PD-1賽帕利單抗的海外權益,早在2017年8月,已被譽衡藥業與藥明生物許可給了美國生物公司Arcus Biosciences。

與此同時,對於政策免疫的標的,資本也要重點思考其估值可否穩住的問題:首先,誰付費,以及最終溯源是否會有醫保局(這就涉及絕對的政策免疫和相對的政策免疫);其次,中短期內是否有市場獨佔性、競爭格局怎樣、技術能領先多久等。

瞪羚社分析指出,絕對的政策免疫主要是那些B端付費的業態,譬如CXO和科研服務,由企業“掏錢”;加之其與創新和卡脖子密切相關,國家一定是鼓勵態度,尤其是在這個拼經濟發展的時代;相對政策免疫則指的是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板塊,國家暫時還鼓勵相關的經濟形態,畫風轉的不會太快。

回溯歷史,中國的醫藥行業經過了太長時間的沉寂,如今在資本、科學家、創新藥企和醫療機構共同的“炒作”下,行業才逐漸呈現一片虛假的繁榮。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關乎14億人生存的行業,除了需要泡沫來堆出更高的台階,也需要時間來給它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8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 | 醫藥股全面下跌,給一級市場投資哪些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