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壞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從小對他“百依百順”

文:蜉蝣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孩子。

很多父母以為事事順着孩子就是愛,以為只要孩子高興就是愛,從來不考慮這種愛是飲鴆止渴。

1、父母最大的問題,是不會拒絕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對於這句話,很多父母正在身體力行的實踐着:

自己可以吃差點,但是孩子不能沒營養;

自己可以不買衣服,但是孩子的衣服一定要買好的;

自己可以不在意物質,但是孩子想要的必須要滿足。

父母的一味滿足,不會拒絕,其實是在撐大孩子的慾望。

孩子習慣了向父母索取,習慣了自己的要求一定會得到滿足,一旦父母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要麼充滿對父母的怨恨,要麼深陷能力與慾望不匹配的痛苦之中。

盧梭曾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有網友説:“每一個‘白眼狼’孩子身後,都有一對‘自討苦吃’的父母。”

的確,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不是在愛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學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才是父母的必修課。

2、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捨得管教的父母

網上曾經曝出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在等地鐵,恰巧旁邊有位女孩手裏提着雞排,小男孩告訴媽媽自己想吃,小男孩的媽媽直接讓孩子去找女孩要。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一臉憤怒地走了回來,他告訴媽媽那個女孩拒絕了自己。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結束,可沒想到就在地鐵進站的時候,小男孩掙脱媽媽的手,衝上前使勁推了女孩一把。

女孩一下子重心不穩,整個人差點栽下站台,還好旁邊有人及時伸手拉了一把,這才避免慘劇的發生。

男孩的媽媽在看到孩子的舉動後,不但沒有厲聲呵斥,反而趕緊拉着孩子走進了地鐵,消失在了人羣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説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孩子永遠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變成令人厭煩的熊孩子,追根溯源,還是父母盲目的給予和百般袒護。

歸根結底,最不該原諒的人,其實是父母,父母的教養是因,孩子的行為是果。

但是外面的世界是公平而殘酷的,父母可以輕易原諒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

3、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講了一對兄弟一母同胞,人生際遇卻天差地別的真實故事。

富哥哥是一個身價千萬的企業家,住着別墅。

而弟弟居無定所,開着一輛卡車,靠打零工過着節衣縮食的生活。

兩個人的生長環境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一樣的房屋,一樣的事物,一樣的教育,一樣的父母……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20歲之前,弟弟一直在吃糖,哥哥卻總在吃苦。

當弟弟躲在父母懷裏遊手好閒的時候,哥哥在幫別人遛狗、修理草坪、送報紙,在超市打工。

當弟弟閒得到處闖禍的時候,哥哥已經離家創業,歷盡艱辛去做生意,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弟弟生活在甜甜的蜜罐裏,被父母寵的一事無成,哥哥在生活一次次錘鍊下,學會了如何生活,如何為人處事。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再愛孩子,父母也無法永遠替他走路,也不能把他捧在手心一輩子,溺愛至死。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必須要面對的麻煩和壓力,如果父母非要代勞,那麼所有父母替孩子走的路,日後都可能變成孩子爬不出的坑。

4、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下得了狠心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需要獨自長大,父母並不能完全代替他們成長。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裏説: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所以,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下得了狠心。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下得了狠心管教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中,下得了狠心逼孩子學習;

在孩子長大後,下得了狠心放手讓孩子遠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種愛不是控制,更不是替代,不是一味的保護。

而是當孩子有一天離開了自己,或者自己哪一天自己永遠離開了孩子,自己能不能真的安心,孩子是不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幸福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0 字。

轉載請註明: 養壞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從小對他“百依百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