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1時30分,弈城網,“百年虎嘯”上線,頭像忽閃一下,亮了起來。“斧行江湖”,一直都在。“就現在,如何?”比計劃提前了半個小時,“斧行江湖”發出邀請,江湖行者是王曉明,虎嘯之人是張建東,20年了,兩人又一次網上手談。他早已不是困陷阡陌農家的迷茫青年,他也霜染了兩鬢幾度夕陽。昨天這盤棋,延續的,不止黑白的角力,更有良善與真摯。這個世界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艱難,但別灰心,每一朵烏雲都鑲着銀色的邊際,留給你,一點光,一點亮。因為有愛,神奇圍棋老師的故事,終究破局,成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盛滿希望……
>>>相關鏈接:
人物 | 病牀上的神奇圍棋老師
追蹤丨昨天新民晚報刊登的這篇稿件,引發了一股熱潮……
2002年的那盤棋
2001年,王曉明也二十多歲了。他困居病牀,村子裏年齡相仿的同伴不是去市區討生活,就是繼續求學。“到我家裏來找我玩的,都比我年紀小。”他下圍棋,浦江鎮已無對手。但到底是限於一方,外面的世界很大。
王曉明查到了晚報《新民圍棋》的電話,找到了張建東。“類似的電話其實打過很多個,都是相關圍棋的,有機構,有媒體,也有社會組織。”
他説張建東老師的名字這輩子都不會忘。
“肯定一直都記得。打了一圈電話,沒什麼人睬我,只有張老師很熱情地和我聊了聊。”
張建東還找了浦東新區圍棋協會的相關人員,後者派了一名圍棋老師上門和王曉明下了一盤棋。“閉門造車之後,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瞭解自己的水平。”他輸了,很慘。
20年前,沒有支付寶,也沒有微信支付。王曉明常年卧牀,父母付出良多,他從不提什麼要求。想出門曬太陽,他不響;想吃什麼時興的菜,他不響;想買什麼新書,他還是不響。“父母照顧我已經夠苦了,不想再提任何額外的要求。”2002年,王曉明響了,他要買一台電腦。“後來證明,這對我來説,改變了整個人生。”他一頭鑽進了網絡圍棋的世界,從此,天涯海角的棋友,都可以成為對手。
王曉明老師(左)
王曉明又打電話給張建東,想和張老師直接下一盤棋。張建東從小學棋,1975年上海少體校圍棋班恢復,特招了7男5女,這其中就有張建東,當年他15歲。與其同窗的,還有後來的職業九段曹大元、中國圍棋隊領隊華學明。1988年,張建東曾代表上海圍棋隊參加首屆晚報杯全國業餘圍棋錦標賽,獲得團體冠軍和個人第六名。“張老師立刻就同意了,我記得當時我們在新浪圍棋下了一盤棋,他讓了我三個子,我還是三下五除二就輸了。”這盤棋,更讓王曉明認清了人外有人。他鑽研棋局,醉心對弈,棋力快速增長。
張建東
本報刊登《病牀上的神奇圍棋老師》之後,王曉明忙了起來,媒體採訪,家長諮詢,他仍保持着圍棋人的執着,“很想再和張老師下一盤棋,我想這一次應該不會那麼糟糕。”
2021
03·09
本報
此前報道
2021年的這盤棋
總嘆,沒有歲月可回頭。那就朝前看吧。光陰的腳步,一刻不停。18歲,王曉明開始領殘疾人補貼。一開始,三百四百,如今,兩千多元。去年,王曉明和媽媽“鬥爭”了很久,終於租了鎮上的兩居室,開始“自立門户”了。父母節儉慣了,兒子住了出去,酷暑嚴寒,空調便再也沒開過。冷了,多添幾層衣服,熱了,搖搖蒲扇,日子,總能過。
十幾年前,王曉明開始教棋。一開始,學生少,收費又實在低廉。他不過是多些零花錢,買點瓜子之類自己喜歡的零食。“後來學生增加了,學費也相對多了起來,我就開始想,我想活出點樣子來。”2019年之前,王曉明每個月的消費不到千元。他的慾望,寥寥。
天涯道場的小弟子們沉浸在曼妙的“手談”世界中
關於圍棋,他卻充滿了渴求。教學,是最用心的。下棋,是最上心的。媽媽拿着《新民晚報》,到相熟的鄉里鄉親家裏,一遍又一遍地説着“來看看我們曉明”,到底,這是一個母親的樸素驕傲,也是一個兒子的無以回報。“圍棋,給了我尊嚴。”沒錯,20年後,王曉明再次邀戰張建東。張建東去年已退休,看到報道後第一時間在弈城上聯繫了王曉明,並定下昨日再戰。
去年,
張建東(左)獲中國圍棋天元賽
特別貢獻獎
“我已經很多年不怎麼下棋了,比賽之前,有圈內人提醒我,弈城9段很厲害,你要小心應對哦。”張建東與王曉明事先溝通,一切“客從主便”。王曉明選擇了“分先”,也就是“平下”,兩人在前100手可謂難分難解。“中盤開始激戰,不過局勢變得複雜之後,再加上讀秒,我就有些吃力,這一直都是我的弱項。此時,張老師的底藴就體現出來了。”王曉明説自己在120手時就覺得大勢已去,之後完全是在拼搏,但還是沒能頂住。兩人一共下了193手,王曉明告負。“結局完全在我的預料之中,但真的非常開心。”
比賽結束後,兩人還通了一會電話。“他的風格比較‘兇’,能反擊的時候一定會反擊。這些年,曉明的棋力長了很多。”張建東還為王曉明帶去好消息,上海棋院副院長劉世振看到報道後希望有機會能把王老師請到棋院來做客。王曉明一直對上海棋院心懷景仰,“我以前下中國象棋,後來愛上了圍棋,可以説,上海棋院是我心中的殿堂。”
2021年,是個好年份。
王曉明説因為身體原因他從不作長期計劃,“今年有兩個願望,一是在十幾年後再一次走進醫院,去做個基因檢查,看看自己究竟為什麼會得這個怪病。此外就是希望去外灘,陸家嘴看看,作為上海人從未去市中心遊覽,心中有些遺憾。”
20年,摩天大樓,車水馬龍,上海,時代的領跑者。更難得的是,這座城市的暖,一直保温。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對王曉明,對每個人,莫不如是。
記者手記丨為了愛
當年的棋迷王曉明,如今鑽研更多的,是如何教好小朋友。備課,做教案,上網課,自己篤悠悠地下棋,變得奢侈起來。為了20年後的這又一盤棋,他做了什麼特殊的準備?王曉明笑笑,“實在沒時間操練,但我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20年前,環境閉塞,與外界的聯繫幾乎完全沒有。看了書,學了棋,又成了鎮上的“獨孤求敗”,王曉明很難判斷自己的真實水準。20年前輸棋,他説自己“受了當頭一棒”。
20年後,互聯網連接起世界的角角落落。資訊四通,人情八達,隨之改變的,還有生活習慣。“我料到這次應該還會輸,但不至於那麼慘吧。”王曉明選了分先,電腦生成後,張建東執黑,“看得出來,曉明還是很有自信的。”黑白棋盤上,王曉明是挺立的。他棋風剛毅,“別人出手,我就戰鬥。”真好,面對頑疾的逼迫,他已一退再退,這一處,他終能大展拳腳。
這個神奇的圍棋老師,如今多了名氣。有媒體相約採訪,有村委説來探望,最緊要的是,想拜師的人更多了,這是他得以自立的根本。王曉明卻是一如往常的實在,他甚至還勸退了好幾個慕名而來的家長,“我這裏是單純上網課的,不太適合零基礎的小朋友。剛開始學圍棋,如果在線下學,小夥伴們在一起把圍棋當作遊戲,激發興趣,興趣才能讓孩子堅持。所以,讓剛進入圍棋世界的小朋友跟我學,效果不會好。”
圍棋,滿足了王曉明的精神世界;圍棋,也讓王曉明獲得了尊重。當孩子們離開網絡,感嘆“原來你是這樣的王老師”時,其實他們也在感嘆,任磨難與險阻,終遮蔽不住陽光片片灑落。
撰文: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華心怡
編輯:沈毓燁
圖片:受訪者供圖、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手繪:邵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