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深途(ID:shentucar),作者:黎明,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2022年只剩2個多月,是時候來盤點一下車企們年度KPI的完成情況了。
每個月1號,造車新勢力都會公佈上個月的新車交付成績;每個月中旬,乘聯會公佈所有車企上個月銷量。截至現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都已經出來了,通過這9個月的數據,我們可以大概看出各家車企2022年的KPI能否完成。
以比亞迪為例,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是150萬輛,前9個月賣了118萬輛,還差32萬輛。而比亞迪現在一個月就能賣20萬輛,年度KPI是肯定能完成的。
再比如小鵬,今年的目標是確保25萬輛,衝擊30萬輛。前9個月的成績是不到10萬輛,單月交付量在1萬輛上下。所以今年的KPI不可能完成。
按照往年的操作,車企們在年底還會衝刺一波,尤其是12月會明顯發力,但其實整體的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了。
深途提前盤點了各大車企的KPI完成率,並對全年完成情況做個預判。等到年底的時候我們再來核對一下,看看哪家車企值得點贊,哪家還需努力。
年底衝KPI,幾家歡喜幾家愁通常而言,車企會在年初定下KPI。在確定KPI的具體數值時,會參考上一年的銷量。
深途統計了明確公開2022年銷量目標的車企,以下是它們2022年KPI和2021年銷量之間的對比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銷量規模是最大的,2022年的目標都是150萬輛。不過比亞迪更激進,去年比亞迪只賣了60萬輛 (新能源汽車) ,而特斯拉賣了93.6萬輛。相當於今年比亞迪要用1.5倍的增速,追上特斯拉。
埃安、小鵬、問界這三個品牌,都把目標設定在了25萬輛這條線之上。埃安和小鵬是要翻倍,問界則是從零直接到30萬。
蔚來要保守一點,目標增幅65%,是這其中最低的。哪吒跟蔚來設定了一樣的目標,都是15萬輛,哪吒去年只賣了7萬輛,想要在2022年翻倍。
剩下的造車新勢力,理想、零跑沒有明確公開宣佈2022年的目標,理想説要在2025年拿到中國智能電動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零跑要在2025年實現年銷量80萬輛。這都屬於未來的大餅,是沒譜的事兒,暫不在本文中做探討。
規模小一點的新勢力如極氪、極狐、嵐圖,也公佈了自己的銷量目標,這個我們後面再説。
那麼,2022年過去三個季度了,這些車企的KPI完成咋樣了?
請看下錶。
比亞迪、哪吒、埃安這三家公司,今年前9個月的業績完成率是最高的,都超過了70%,其中又以比亞迪最高。按照它們當前的速度,完成2022年的全年銷售目標應該是沒問題。
特斯拉目前只完成了61%,完成率略低於預期,要完成全年目標壓力不小。不過特斯拉一向不守常規,每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都要顯著高於前三季度。而且現在特斯拉德國柏林工廠投產了,產能有一定保障,年底狠狠衝一波銷量很有可能。
極氪、蔚來都是剛完成超過一半目標,屬於那種按道理應該是完不成,但也許會有意外發生的類型。 極氪在今年7月對極氪001免費更換8155芯片之後,銷量一下就上來了,不排除四季度大爆發的可能性。蔚來的幾款新車都是在四季度交付,也值得期待一下。
小鵬、問界、嵐圖、極狐這四家公司,大概率是完不成目標了。小鵬今年前三個季度才交付不到10萬輛,即便剩下的這一個季度再交付10萬輛,也還差5萬輛。嵐圖的2022年目標是這些新造車公司中最低的,只有3.1萬輛,但即便如此,目前看來也不可能完成。
極狐和問界,要完成年初設定的銷量目標,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這都只剩3個月了,極狐還差75%,問界差85%,即便是訂單跟上來,產能也跟不上。
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兩家公司都跟華為有關聯。極狐是第一個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品牌,問界是第一個華為智選模式落地的品牌。可見華為雖然技術強、渠道廣、流量大,要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訂單也不容易。
現在實際掌權華為汽車業務的是餘承東,餘承東人稱“大嘴”,特點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年初餘承東説問界要挑戰年銷30萬輛,很多人認為他在吹牛。今年4月中旬他自己承認説,“根本做不到30萬輛,第一年能完成10-20萬輛已經是奇蹟了。”但他的理由是芯片短缺。
總體來看,新造車公司們在年度銷量KPI的完成上,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比亞迪非常強勢,特斯拉不講武德,哪吒後生可畏,蔚來壓力山大,嵐圖極狐還在掙扎。
誰可能超車?誰正在掉隊?接下來我們把車企的KPI缺口拆解一下,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它們當前的處境,並找到那些可能影響最終結果的變量。
上圖列出了車企的KPI缺口,計算出了四季度這三個月,平均每個月最低需要交付多少輛車,才能完成全年目標。
我們先看末尾的這四家,嵐圖、小鵬、極狐、問界,數據已經非常冰冷地告訴我們,它們不可能完成目標。接下來三個月裏,嵐圖不可能一個月賣5800輛,現在它的平均水平是一個月1500多輛。小鵬不可能一個月交付5萬輛,問界更是不可能交付8.5萬輛。
我們再看頭部的三家,比亞迪、哪吒、埃安。它們的特點很明顯,就是每個月銷量都在增長,從年初一直漲到現在。雖然平均下來每個月稍微低點,但四季度的三個月肯定會很高。所以目標肯定能完成。
值得展開説的是中間的三家,特斯拉、極氪、蔚來,它們能否完成目標,還存在變數。
特斯拉衝刺150萬輛不是沒有可能,但挑戰極大。不過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今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不是特斯拉,而會是比亞迪。當然如果只看純電動車型的話,特斯拉還是冠軍,比亞迪一半的銷量來自插混車型。
蔚來還有6.76萬輛的缺口,3個月完成,平均每個月要交付2.3萬輛。這意味着接下來蔚來每個月都要創新高。蔚來的籌碼在於,新車型ET5開始批量交付了,這是一款走量車型,而且有合肥新橋第二工廠保證產能。另外蔚來ES7和改款的“886”車型也會帶來增量。
但要每個月交付兩萬還是很有挑戰性的。目前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中,已經有一批邁進了月銷過萬陣營,但還沒有一家實現過月交付兩萬。蔚來董事長李斌説,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標,但壓力很大。
極氪還差3.1萬輛,需要接下來每個月交付過萬。極氪001免費更換8155芯片後,市場反響熱烈,過去三個月極氪的交付量增長很快,每個月都在創新高,9月交付了8276輛。只要極氪保持住這個勢頭,就有可能完成全年KPI。
銷量KPI的完成情況,一方面跟企業的決心和策略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產品和渠道。KPI不止是一個數字,它能體現車企的風格。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車企,年初在制定KPI時,風格不盡相同。
特斯拉的風格非常隨意。 之前特斯拉説,在未來數年裏,預計交付量每年增長50%。其實,每年的市場情況不同,銷量的基數也在變化,但這恰恰説明特斯拉非常自信,因為要保持每年50%的增速是很難的。
特斯拉2020年的目標是50萬輛,2021年是100萬輛,都基本完成了。這樣接下來的KPI就很好計算了,2022年150萬輛,2023年225萬輛……
有一些車企則完全相反。嵐圖2021年的交付目標是1.3萬輛,只完成了一半。2022年一開始定的是4.6萬輛,後來眼看完不成,7月的時候下調到3.1萬輛,現在看還是完不成。
車企定銷量目標時一般都是定個大概,取整數。像嵐圖這樣有零有整的,實在是很少見。這看起來像是經過精密測算,應該是很嚴謹的,而且嵐圖還中途修正了目標。但讓人費解的是,嵐圖最後實際完成情況跟目標之間的差額高達50%。這讓人看不懂這個目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唯一能解釋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埃安也在中途調整了目標,不過它不是因為完不成,而是目標定低了。埃安一開始是要“保20萬輛挑戰25萬輛”,結果剛過去9個月就完成了18萬輛,10月就要提前完成KPI了。所以埃安調整為“保25萬輛挑戰30萬輛”,給團隊一點壓力。
小鵬則對形勢判斷失誤。小鵬是去年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年度銷冠,交付了9.8萬輛。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P7的熱賣。今年小鵬把目標定在了25萬輛,要翻一倍不止,這顯然過於自信了。
去年四季度開始交付的小鵬P5,賣的不是很好,現在月交付只有2000多輛,沒能從P7手中接過沖量的大旗;9月上市的G9,因為價格配置問題被罵上熱搜,緊急改了價格,目前看形勢不是很有利。
還有一些車企已經躺平了,比如威馬。威馬很久不公佈銷量了,原計劃這個月上市的威馬M7也遲遲不見蹤影。
比KPI更重要的事情銷量很重要,KPI很重要,它能説明很多問題,但不是全部。對於新造車企業而言,還有一些比KPI更重要的事情。
蔚來在去年進軍挪威市場,設立海外CEO,採取直營模式,不設銷量KPI。這個月,蔚來在德國柏林舉行發佈會,繼續佈局歐洲市場。出海是蔚來謀劃已久的事情,是戰略考量,不看重短期銷量。
小鵬一直在大力研發智能駕駛,從高速NGP到城市NGP,難度越來越大,挑戰越來越多。對於很多人而言,智能駕駛或許還不是影響購車的決定因素,對於銷量的貢獻遠不如優惠1萬來的明顯。但小鵬選擇堅持投入,沒有退縮。
理想更現實一些,通過爆款車型理想ONE打開了市場,又通過新車L9,把過去很多豪車才有的體驗和配置,帶給了普通人。在銷量和口碑上做到了平衡。
不論是出海戰略,還是堅持自研,或者在用户體驗上做創新,都不能直接歸入KPI,但長期它們一定對完成KPI有幫助。
另外還有很多車企想要品牌衝高,但有點茫然不知所措。這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但短期難見成效的事情。
哪吒、零跑的品牌形象一直比較低端,它們的銷量已經能夠跟蔚小理平起平坐,但外界始終認為它們屬於第二梯隊。即便它們賣出再多的哪吒V、零跑T03,還是撼動不了蔚小理的位置。
哪吒推出售價更高的哪吒S,零跑推出C01,都屬於戰略層面的動作,承擔着品牌向上的重任。這比多賣幾台便宜車,意義要重大的多。
埃安也是如此。從銷量來看的話,埃安的表現算是不錯了。埃安在兩年前從廣汽獨立,去年進行資產重組,是傳統車企推出的子品牌中比較亮眼的一個。
埃安跟新勢力叫板,也在每個月1號準發佈上個月銷量成績。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説,要將“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但在很多人眼裏,埃安品牌還是屬於傳統車企那一派,不夠“新勢力”。
如何扭轉外界的刻板印象,樹立品牌形象,是這些車企面臨的一項長期課題。
至於財務上的盈利,更是一個比銷量更難達成的KPI。造車新勢力中,除了特斯拉,基本都處在虧錢階段,沒有一家實現過全年盈利,大部分沒有清晰的盈利時間表。
今年剛在港股上市的零跑,開盤就股價暴跌,已經提交了上市申請的威馬,還在等待審核中。鉅額虧損都是影響它們上市和估值的重要因素。
造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終的銷量是結果,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結果的變化。
設定合理的KPI是有必要的。雖然我們不以銷量論英雄,但拿得出手的銷量,是盈利、上市、競爭等一切的基礎。
造車就像是一場長跑,不會短期決出勝負。對於車企而言,只要還在牌桌上,就永遠還有機會。希望上述提到的車企,都能完成年度銷量KPI。
*題圖來源於pexels 。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