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帶兵才能拴住戰士的心
■王祖俊 解放軍報記者 李佳豪 通訊員 高俊迎
去年退伍季,當厚厚一沓的留隊申請交到自己手裏時,第77集團軍某旅二營火力連指導員祁一帆確信:這場“拔河賽”,他贏了!
“所謂‘拔河賽’,其實是一場‘走’與‘留’之間的思想角力。”祁一帆告訴記者,在前年年初的一次談心中,將滿服役期的近30名戰士,僅有4人表示願意留隊;連隊6名幹部中,有一半人也表達了轉業意願。
“不想留的原因有很多。”採訪中,排長鄭子明以自己舉例:移防前,他在駐地購了房、談了女朋友,可沒想到一紙命令卻讓自己隨部隊搬到了千里之外。
對於更多的官兵而言,“想要走”的原因更為現實。“高原條件艱苦,身體吃不消”“調整後崗位超編,發展空間受限”“移防後家庭矛盾多,後顧之憂倍增”……座談中,官兵們紛紛道出苦衷。
此外,祁一帆上任之初的種種做法,無疑給“天平”本就失衡的一端壓上了新的“砝碼”。
原來,為了多在新領導眼前露露臉,上任後,但凡旅裏有大項任務,祁一帆都會一個勁地往自己連隊攬,導致官兵沒日沒夜連軸轉;而且,為防止官兵“冒泡”,給自己抹黑,他還定下諸如“不允許使用智能手機”“只要出連門就得請假”等土規定,恨不得把每個人都“綁在自己的褲腰帶上”。
官兵的吐槽,讓祁一帆如夢方醒。
隨後的一個週末,一名機關幹部打來電話,想要私下找幾名公差。放在以往,祁一帆肯定會一口答應,不過這次,他卻以“要組織強化訓練”為由婉拒了。
“指導員像是變了個人。以前是‘眼睛頂在額頭上’,現在‘眼睛長在下巴上’——凡事都會先為戰士們考慮。”座談時,下士秦興民的點評贏得了其他戰友的認可。
隨後,祁一帆逐一與連隊官兵談心交心,將大家面臨的矛盾困難整理成報告,並提出“改善生活環境”“重新進行崗位調配”等建議,呈送到旅領導案頭。
“指導員的建議同旅黨委的思路不謀而合,那份報告中的種種設想很快都變為了現實。”秦興民坦言,正是指導員這次“為兵請命”的舉動,讓他改變了離隊的想法,“這個幹部有擔當,跟着他幹有動力……”
如果説人的思想改變都會有一個拐點,那麼四級軍士長杜林波由“走”到“留”的拐點,則出現得很突然——
一天,杜林波在站哨時犯了老胃病,疼痛難忍便倚着牆壁休息了一會兒,不料卻被糾察記以“形象不佳”,擬在全旅通報。弄清原委後,祁一帆沒有批評杜林波,而是跑去機關申辯,最終使機關改變了決定。
“當了13年兵,這樣願為戰士出頭的幹部還真不多見!”杜林波評價祁一帆説,“跟着他幹,有底氣!”
“跟着他幹,心裏暖!”採訪中,下士小陳道出另一個故事:一天晚上,他的家人打來電話,告知自己的父親病危,想見他最後一面。於是小陳找到祁一帆,希望他能在第二天儘快為自己報假。沒想到祁一帆聽後抓起電話就向當天的值班首長報告了此事,併為小陳緊急辦理了批假手續……
“就不怕得罪別人?”“戰士好比自己的娃,他們遭了變故、受了委屈,我當‘家長’的就得疼着、護着。”交談中,已為人父的祁一帆道出心聲。
經過兩年的“思想拔河”,在去年退伍季時,29名最初想要“轉身”的官兵中,有26人主動申請留下。因編制所限無法繼續服役的老兵畢峯更是寫下長信:“當初説啥也不想留,如今怎麼都不願走……常説‘連隊是個大家庭’,在火力連,這不是一句空話!”
官兵心語
某旅政委 陳振中:古往今來,只有為將者真誠關愛官兵,讓官兵切身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才能催生出滿腔赤誠,凝聚起強大的戰鬥力。部隊調整改革後,官兵現實矛盾增多,各級黨委更應當多解官兵之所難、多急官兵之所急、多幫官兵之所困,讓官兵充分感受到部隊的温暖,感受到親如兄弟的戰友情誼,如此才能讓官兵產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武警某支隊幹事 張杜鍵:“拴心留人”從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靠改善一下硬件條件就能解決的事情。倘若能把“心”真正融進集體,哪怕條件惡劣一些、訓練艱苦一些,官兵也能坦然面對、紮根軍營。因此,我們鼓勵帶兵人多從官兵的“心窩”深處去開展工作,用真摯的感情“拴心留人”。唯此,就一定能在這場“思想角力”“人才拔河”中贏得先機。
某營營長 祁 建:視野決定政績觀。倘若總是“眼睛向上看”,卻不關心官兵疾苦,久而久之自然會失掉兵心;倘若“眼睛一直衝前看”,只想“馬兒跑”,卻不關心“馬兒能不能吃上草”,同樣也難以凝聚人心激發士氣。基層帶兵人想要贏得官兵支持,就應當經常“眼睛朝下看”,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這樣才能讓官兵思想上信任你,行動上跟你幹。
【來源:解放軍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