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在閲讀日報道的12本好書有了聲音版!12位江蘇廣播的主持人,和您一起共讀2017年江蘇省全民閲讀活動領導小組向社會推薦的12本好書。這些叫好又叫座的書籍,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讀者的閲讀需求,同時也反映出大眾閲讀的新趨勢。
此次為大家領讀年度12本好書的主播,都是江蘇廣播中陪伴大家很久的好聲音。書與人,文字與聲音,將有怎樣奇妙的碰撞,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請點擊左下角閲讀原文,一起來聽吧。
點擊圖片“聽”好書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張晨曄
如今,企業由
直接複製鏈接到瀏覽器就可以,網站有時候反應有些遲鈍,耐心等待下,填寫完註冊信息就可以看電子書了~
1. 中小企業創業早知道:5 家小型企業所有者共享成功秘訣
https://resources.office.com/ww-landing-spiceworks-ebook.html?LCID=ZH-CN&wt.mc_id=AID651638_QSG_PD_SCL_185905
2. 瞭解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表示使用了雲而獲得了成功
https://resources.office.com/ww-landing-spiceworks-ebook.html?LCID=ZH-CN&wt.mc_id=AID651638_QSG_PD_SCL_185905
3. CIO 如何才能解決他們的 5 大通信問題
https://resources.office.com/ww-landing-5-biggest-cio-communications-problems-solved-ebook.html?LCID=ZH-CN&wt.mc_id=AID651638_QSG_PD_SCL_185333
4. 7 種讓雲端作業更智能的方式
https://resources.office.com/ww-landing-7-ways-to-work-smarter-in-the-cloud-ebook.html?LCID=ZH-CN&wt.mc_id=AID651638_QSG_PD_SCL_185904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2017-09-21)
追風箏的人原版封面
小説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故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人社區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親“爸爸”是普什圖人,一名法官的兒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則出身哈扎拉人。阿米爾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着想的人,兩個人經常一起玩耍、遊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即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因為阿富汗斯坦的傳統是線被切斷而落下的風箏歸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對兩個孩子都很喜愛,但嫌阿米爾過於怯懦。兩個孩子和人打架時總是哈桑出頭。阿米爾展露出寫作的才華,但爸爸並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爾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斯坦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
社區中一個仰慕納粹的普什圖族孩子阿塞夫和阿米爾、哈桑發生衝突。哈桑用彈弓維護了阿米爾。1975年,在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贏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奪冠軍,哈桑則保證去追到第二名的風箏以證明阿米爾的戰績。但在哈桑的歸途被阿塞夫等人截住。阿塞夫要哈桑把風箏給他,但哈桑不肯,於是他強暴了哈桑。這一切被阿米爾看到,但由於怯懦阿米爾沒有挺身而出。
之後的日子裏阿米爾由於無法面對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僱,被嚴詞拒絕。於是阿米爾在13歲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説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禮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認了偷竊。阿里和哈桑不顧爸爸的反對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賈特山區。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斯坦,1981年爸爸帶着阿米爾逃往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給拉辛汗照看。後來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阿米爾在美國上大學,畢業之後成了作家,還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裏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爸爸在此期間因肺癌去世。阿米爾和索拉雅搬到了舊金山。他們想有一個孩子,但始終沒能如願。
2001年,罹患絕症的拉辛汗從巴基斯坦給阿米爾打電話,讓他去巴基斯坦,因為“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原來拉辛汗在阿米爾父子走後, 去哈扎拉賈特找到了哈桑及其母親,他們一起回到喀布爾管理阿米爾家的大房子,哈桑還有了一個兒子索拉博。然而1996年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之後,強佔了這個房子,還因為種族歧視當街槍斃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進了孤兒院。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回去喀布爾救索拉博,但阿米爾不願意。拉辛汗於是告訴阿米爾,哈桑其實是阿米爾爸爸的私生子。
簡體版封面
追風箏的人
阿米爾在出租車司機法裏德的幫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爾。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兒院之後,發現索拉博已經被一個塔利班頭目帶走,而這個頭目會出現在足球賽上。阿米爾在球賽中約了這個頭目,並在之後其住所見到了他。原來這個塔利班頭目就是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蘇聯人扶植的共產黨政權的監獄中受盡折磨之後加入塔利班,和蘇軍作戰,成了一個頭目。索拉博已經成了一個性侵犯的舞童。阿塞夫告訴阿米爾可以帶走索拉博,但必須和他先處理一些陳年爛賬。在屏蔽左右之後,阿塞夫戴上黃銅拳套,輕鬆毒打毫無搏擊經驗的阿米爾,但不料索拉博用形影不離的彈弓打瞎了其左眼。阿米爾和索拉博這才趁機逃出。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因為阿米爾無法證明索拉博是孤兒,而無法取得美國簽證,從而收養索拉博。索拉博需要暫時入住孤兒院。出於對孤兒院的懼怕,索拉博割腕自殺,之後被救起。在阿米爾帶着索拉博回到美國之後,索拉博因為感情受到傷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後的一個週末,在一個公園裏,索拉博終於因為追風箏對阿米爾微笑。[2]
創作背景
編輯
據作者自述,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爾度過的日子就像阿米爾和哈桑的生活那樣: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上學。冬天就去放風箏,在電影院看約翰·韋恩的電影。書中跟他的經歷最相似的情節是在美國的日子,阿米爾和他的父親努力創造新的生活。他和阿米爾一樣,是一個來自於阿富汗斯坦的移民。他家在瓦茲爾·阿克巴·汗區的房子很大,在那裏能舉行盛大的派對;他們還去帕格曼野餐。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非常美好。
人物介紹
編輯
阿米爾
主人公阿米爾是一個有着複雜形象的人物,在與哈桑玩耍時慫恿哈桑用彈弓將胡桃射向鄰居家的狗、朝山羊擲石頭等惡作劇被發現後,從來都由哈桑來揹負,並且認為理所當然。
儘管他是一個孩子,但阿米爾也存在等級觀念和宗教民族觀念,“我從來沒有認為我與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因此在開哈桑玩笑或捉弄他之後,儘管心懷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辯解和自我原諒。乃至鬥風箏比賽結束後,阿米爾看到哈桑為保護追到了的風箏被阿塞夫強暴的場景,懦弱地跑開了。而阿米爾的心裏活動是:他只是個哈拉扎人,不是嗎?可是,對父愛的渴求、對優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對惡勢力時的自保並不能籠統地説是人性的惡,阿米爾只是表現出了人性中本來面目。何況自此以後半生,他都被愧疚自責的陰影所纏繞。面對曾經的錯誤的時候,心靈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經使他在贖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實質性的贖罪行為(回國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極大的彌補。所以阿米爾已從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變成正直勇敢的能夠擔當的男人。
文章中阿米爾設計使哈桑父子離開的片段體現了人性當中的劣性戰勝人性中的善性,但最終阿米爾踏上為自己也為父親的贖罪道路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終戰勝劣,小説的主題得到昇華。
哈桑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一句話令多少人感動,這是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忠誠表白,為了阿米爾,哈桑願意做千千萬萬的事情。哈桑出生以後叫的第一個人名是“阿米爾”,意味着他
將阿米爾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猶如對母親一樣的依賴。他心甘情願地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哈桑一生都在為阿米爾犧牲,體現了一個孩子到一個男人不變的忠誠與正直,可以説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體現了人性中的大善,卻與民族、宗教和等級等全部無關,他是哈拉扎人,是什葉派,是富家奴僕,沒有金錢地位,沒有接受文化的機會,可是他勤勞勇敢、忠誠正直,擁有赤裸裸的原始個體所具備的一切完美特性。
阿米爾的父親
同樣也是哈桑的父親,他身上可以説結合了阿米爾與哈桑的個性。他説盜竊是一切罪的宗源,可是他與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偷走了對阿里的忠誠,他向阿米爾隱瞞了事情的真相,他隱藏哈桑,偷走了哈桑本應得到的父愛與社會認同感。拉辛汗説過:“當惡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贖。”所以阿米爾的父親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幫助別人,祈求為自己贖罪,與此同時也得到了別人的崇敬和愛戴。阿米爾的父親表現出來的對阿米爾的冷漠和厭棄,是因為他從阿米爾身上看到了自身懦弱欺騙的一面,某種程度上表現的是對自身性格里的劣性的厭惡與懊悔。而哈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忠誠、正直無私是他所推崇並且引以為自豪的自身優點。所以可以説阿米爾和哈桑這兩個兒子各自代表了他性格的兩面。[3]
總的來説,他的救贖是成功的。
作品鑑賞
編輯
作品主題
《追風箏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寫實的筆法,訴説着温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它不僅僅展示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也展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史,一個國家的苦難史。這部小説流暢自然,就像一條清澈的河流,卻奔騰着人性的激情,藴含着阿富汗斯坦這個古老國家豐富的靈魂,激盪着善與惡的潛流撞擊。因為這部書,讓世界瞭解了一個遭受戰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斯坦人,這才是文學的魅力,也是這部小説的藝術魅力。但是這部小説不僅如此,它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同民族、國家的讀者,撼動讀者內心纖細的情感,是因為它討論了關於人性和人性的拯救問題,這是現代人類面臨的共同話題。其實,人性的救贖是這部小説的核心價值。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一旦進入讀者視線,就具有了獨立客觀的意義,不管作者的主觀創作有沒有意識到那些意義的存在,並不能否認它的客觀價值。風箏是該書的靈魂,雖然只在小説的兩個地方出現,卻藴含了豐富的意象,風箏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更是作者對未來希望的象徵。小説的精妙之處在於跳出了一般個人與社會前台背景的關係,跳出了人和社會那種互相影響的從屬關係,兒子與父親、人和祖國就像風箏那樣,互相掙脱又互相糾纏,逃不出宿命的天空。[4]
藝術特色
風箏隱喻
童年時期
風箏隱喻自由、自責、期盼父愛的生活狀態。 風箏在天空中飛翔象徵着哈桑和阿米爾一起度過的的如影隨形、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阿米爾做為一名大户人家的少爺,由於自己的出生給母親帶來的災難,造成阿米爾認為這是父親恨他和不喜歡他的原因,內心總是充滿罪惡感,長期無法擺脱自責的困擾。導致做事唯唯諾諾,跟父親的性格迥然不同,無法滿足驍勇善戰的父親對自己寄予的期望。
少年時期
風箏隱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徵 。風箏大賽中,哈桑犧牲個人的尊嚴為阿米爾取回了最後那隻風箏。然而阿米爾的內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所折磨着,對自己的自私、懦弱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不能自拔。為了逃避這樣的情緒,他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壓在哈桑的身上,讓父親趕走他們。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不存在的偷竊行為,不顧阿米爾父親的勸阻,執意離開。對哈桑的背叛使阿米爾付出了人生中最慘痛的代價,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惡感、悔恨與痛苦一直折磨着他。這也暴露了人性的虛偽和脆弱。 風箏在作品中通過阿米爾的回憶反覆出現,每次看到飛翔在高空的風箏,都會提醒他的友誼、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當初對哈桑的背叛。這些隱喻通過風箏這一象徵體反覆出現。
不惑之年
風箏象徵着心靈上的救贖。一個夏天的午後,父親生前的好友拉辛汗打電話給阿米爾,告訴了他,哈桑和阿米爾竟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並給他指明瞭方向: “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最終戰勝懦弱,冒着生命危險回到被塔利班佔領的喀布爾去解救哈桑的兒子,將他帶回美國,收為養子。這是他在成長的生命歷程中,第一次主動採取行動來挽救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並非逃避。
在異國他鄉和哈桑的兒子放風箏,風箏也同樣帶給索拉博微笑,並讚揚自己曾一直不願承認的事實,即哈桑的勇敢,累積多年的憂鬱和自責在那風箏翱翔在空中的那一刻釋放,阿米爾終於驅散了第一次追風箏時籠罩在心靈的陰霾,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拯救了自閉的索拉博。他表明決定要向哈桑當年忠於自己一樣,永遠關愛索拉博,逐步實現個人美好人性的迴歸。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對一種希望的寄予。風箏,成了救贖靈魂的上帝。
《追風箏的人》通過對風箏的表述,隱喻了主人公在歷經各種挫折、磨難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內心的坦誠,撫平了心靈的創傷,最終得以頓悟,人性得以成熟的過程。風箏這一象徵體在促成結構完整的同時,進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創造出內容上的藝術美感。[5]
作品影響
編輯
《追風箏的人》在美國亞馬遜3月底文學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第二,超過《達·芬奇密碼》,併成為英國《觀察家報》2005年度最佳圖書、台灣誠品書店、金石堂、博客來書店銷售冠軍。[6]
法國讀書會2006年度首選書,法國《ELLE》雜誌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説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
2007年被導演馬克·福斯特 拍成同名電影[7]
,影片獲獲得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
作品評價
編輯
《追風箏的人》
該書偏重個人的情節,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開始,這段感情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這兩個男孩所放的風箏,象徵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際,備受考驗。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温馨閒適,卻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而現緊張。書中充滿令人回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義腿;足球賽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石頭砸死;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着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 (《紐約時報》評)
極為動人的作品……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煉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無須圖表與詮釋就能打動並啓發吾人。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隻鶴》,而非馬哈福茲的《開羅三部曲》。作者描寫緩慢沉靜的痛苦尤其出色。 (《華盛頓郵報》評)
《追風箏的人》最偉大的力量之一是對阿富汗斯坦人與阿富汗斯坦文化的悲憫描繪。作者以温暖、令人欣羨的親密筆觸描寫阿富汗斯坦和人民,一部生動且易讀的作品。(《芝加哥論壇報》評)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説值得矚目,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單就書中的角色刻畫來看,這部初試啼聲之作就已值得一讀。從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爾到他具有多層次性格的父親,直到阿米爾回到阿富汗斯坦之後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在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分岔……這些內容締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卻成為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的文化呈現世人面前。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極為難能可貴。 (《出版商週刊》評)
作者以極其敏鋭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阿富汗斯坦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此書是一部睿智併發人深思的小説:贖罪並不必然等同幸福。(《休斯敦紀事報》評)纏繞着背叛與贖罪的小説以阿富汗斯坦近代的悲劇為骨架,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成長或移民的辛酸故事,作者把這兩個元素都融人到得之不易的個人救贖宏景之中。所有的這些,加上豐富的阿富汗斯坦文化風情:魅力難擋。 (《科克斯書評》評)[2]
作者簡介
編輯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於阿富汗斯坦首都喀布爾市,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醫學系,現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
《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説,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追風箏的人》已經由夢工廠改拍成電影。還著有:《燦爛千陽》(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羣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
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讀者評論
非常喜歡這本書,裏面每個角色個性鮮明、鮮活,看書的同時畫面也隨之在腦海中輪番上演,為哈桑忠誠到奮不顧身卻得不到回應而憤懣,為阿米爾前期的怯弱、自私而痛恨,好在高潮來臨的不晚,我終於看到一個成熟有擔當的阿米爾重生般站立在我的面前,奮不顧身去救贖、去試圖挽救當年那個無能的自己,在這場無聲無息但又仿若聲勢浩大的戰役中,他如願以償做到了自我救贖,並從此成為了一個“好人”。
2017-07-19 17:10:45裝幀設計:精美已購
7
匿名用户普通會員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飽含親情、友情的話語,卻又令我感受到了命運的輪迴與更替。風箏是什麼呢?在我看來,至少有着希望,它是阿米爾被父親讚賞的希望,是哈桑守護友情的希望,是索拉博眼中的閃光。哈桑是擅長追風箏的,一直追逐着生命中的希望——阿米爾。阿米爾更擅長鬥風箏,更有心機,操縱着手中的線。阿米爾,得到了贖罪後的解脱,還是陷身於命運的漩渦呢!唉
2017-06-15 15:10:26裝幀設計:精美已購
匿名用户黃金會員
許久沒有靜下心來捧起一本書,一天半的時間足以使我深深陷入其中。 讀到最後竟發現我和譯者一樣在同一段文字裏淚流滿面,同樣是因為故事太動人心絃。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始終在我的腦海裏盤旋。我不禁思量哈桑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或許是一種我無法理解更無法揣測的境界,也或許只是因為他深愛所看重的一切——阿米爾。 故事的巧合與輪迴,背叛與救贖,對祖國的愛與它所受創傷的恨一樣深刻。精彩不失往常,平淡不失深刻,這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書。 最後譯者的話“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我追。
2017-06-09 15:39:04已購
匿名用户白銀會員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 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展開評論
2014-03-08 15:10:28已購
4 踩
濃霧號角sc...普通會員
這本小説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學與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題,都交織在這部驚世之作裏:愛、恐懼、愧疚、贖罪……“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説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裏,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展開評論
2014-02-25 10:28:48已購
beagnes普通會員
小説《追風箏的人》由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個身在美國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後對兒時過錯的心靈救贖過程。劇情跨度是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全書類似自傳體小説,主人公的經歷和背景非常類似作者本人的經歷背景。主人公出身阿富汗上流社會,父親經商積德,在當地非常有聲望。而主人公由於孩童的自私,非常想獲得父親全部的愛,並因此總是因為父親對僕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兒時性格懦弱,僕人的孩子勇敢忠誠,心態失衡的主人公後來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僕人一家,導 追風箏的人 致僕人一家流落異鄉,後來阿富汗爆發戰爭,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展開評論
2014-02-11 10:57:05已購
鹹蛋也是超...鑽石會員
小説《追風箏的人》由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個身在美國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後對兒時過錯的心靈救贖過程。劇情跨度是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全書類似自傳體小説,主人公的經歷和背景非常類似作者本人的經歷背景。主人公出身阿富汗上流社會,父親經商積德,在當地非常有聲望。而主人公由於孩童的自私,非常想獲得父親全部的愛,並因此總是因為父親對僕人孩子的温情而心生嫉妒。主人公兒時性格懦弱,僕人的孩子勇敢忠誠,心態失衡的主人公後來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了僕人一家,導 追風箏的人 致僕人一家流落異鄉,後來阿富汗爆發戰爭,主人公一家被迫出…展開評論
2013-11-21 18:10:26已購
ningliwen1...普通會員
這是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心靈救贖的故事;一個關於童年的故事;一個親情與背叛的故事;一個與愛和友情有關的故事。 在沒讀本書之前,簡單看了一下書評,出人意料的是一致的好評如潮,多是讀者們表達出對本書欲罷不能的閲讀感受,這在網絡這種評論環境中是不多見的,由此更引發了我去買來這本書一讀的想法,畢竟此書能得到這麼廣大羣體的認同,應該絕非是等閒之輩吧? 《追風箏的人》,起初看書名就覺得別具一格,因為自己無法理解這樣一個標題究竟藴藏了怎樣的含義,直到通讀完全書你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與一個背景有關,那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而作者早已在開篇…展開評論
2013-12-13 14:35:04已購
一口小白牙...普通會員
用了將近一週的時間看完了《追風箏的人》,總覺得該寫些什麼,關於哈桑,關於阿米爾,關於他們的阿富汗。只可惜對於阿富汗我只知道有個叫本拉登的恐怖分子,其他一無所知。 關於讀後感的標題,想了好幾個。一條變好人的路、風箏與風、背叛與救贖、自我救贖。。。今天上午突然想起周渝民的一首歌《最特別的存在》。 &;lsquo;天很藍風吹著白襯衫快樂也像漲滿風的帆,抱著你感覺那麼自然不必客氣你隨時可以去依賴愛上誰不是一種交換我心甘情願這樣守護你你不用還,最特別的存在你值得我等待,一顆心就這樣被你一點一點佔滿&;rsquo;。 我想對於哈桑來説,阿米爾是最特別的…展開評論
2013-11-30 11:04:49已購
a在雨中哭...普通會員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作者以温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小説《追風箏的人》由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個身在美國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後…展開評論
2014-04-25 23:46:46已購
紫羽星辰普通會員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因為其他感受真的無法用需要描述。既嘆息人物所處時代的悲哀,又感嘆阿米爾當時個性中的無力,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做呢?經常提問自己,卻不知怎樣回答。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好多梗是我想都沒想到的,以至於後來,為了知道人物命運的走向,基本時時刻刻把着書。人類最可貴最長久的便是友情,任何一個人脱離了友情註定是孤獨的。
2017-08-17 08:37:44
無暱稱用户普通會員
開頭看的還不是很明白,不過我也堅持讀下來了。雖然對於穆斯林民族的民俗不是很瞭解,但是通過文章的逐步深入開始不能自拔,男主角和自己玩伴間複雜的情感關係特別揪心,看到快要結束時真的是毫不誇張的嚎啕大哭,好像自己內心深處的什麼情感崩塌了一樣,形容不出來,但是我能感覺內心的震撼,以至於我無法説服自己再去看作者其他類似的作品,這種情感宣泄時隔十幾年有一次就夠了。。。
2017-08-03 19:42:32已購
無暱稱用户鑽石會員
這個故事最令人着迷的就是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整本書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前説的,而第二次是在阿米爾為索拉博(哈桑的兒子,阿米爾的侄子)追風箏前説的。這也是這本書最有魅力的地方,“為你,千千萬萬遍”看似普通的幾個字組成的一句話,卻給人心靈上莫大的震撼,這要有多麼大的勇氣才能作出這樣的承諾,這樣如生命一般重量的承諾。 “為你,千千萬萬遍”,裏面包含了忠誠,奉獻與犧牲還有無盡的不求回報的愛。哈桑對阿米爾的愛,阿米爾對索拉博的愛像是一個接力將這種愛傳承下去,讓她照耀着每個人的路。反省自己,我是…展開評論
2014-04-27 12:37:12已購
大頭。夢01...白銀會員
初評生死關頭還能為他人伸張正義!這樣的人不多,值得尊重!或許這個也是這對父子之間的最大差距!每個人都有良知,只是有些人更敏感些,有些人更遲鈍些。當你做了不坦蕩的事後,心裏那種自責,內疚,會一直折磨着你。做事光明磊落,心裏坦蕩蕩,良心才會安。一旦關係有裂痕,就很難修復了,更不可能再恢復到從前。 看完第十七章,又哭了,想了很多,感慨很多,感慨當時戰爭的殘酷,感慨哈桑的善良,感慨作者的悔意。在之前的十六章裏,作者總會不經意間想起兒時最好的玩伴哈桑,他對不起哈桑,更不願讓他的悔恨永遠伴隨他的人生,有時想想還真是自私。但願知道真相的他…展開評論
2017-07-04 08:56:35已購
追評終於讀完了這本書,閒來之際,靜靜思考,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黑暗,我看到了黑暗中一些人性的善良和美好,那隻嚮往自由天空的風箏,和那個追風箏的人,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金色的陽光下,在綠色的草地上,追尋着與黑暗冷酷截然相反的光明與自由! ?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從童年開始講起,哈桑的父親是主人公的管家僕人,因此哈桑是是主人公的小主人,哈桑對主人公忠心耿耿,並且他們是很好的朋友。
(2017-08-27)
1999年,餘秋雨先生跟隨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車隊,長途奔襲四萬公里,摸索着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的希冀,行走於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爾之間。在遠古文明的斷壁廢堡、幢幢黑影、閃閃目光中,經歷着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揪心着人類文明的崩塌、體味着宗教極端主義的恐怖、反思着中華文明的累累傷痕......
這本書,其實是餘秋雨先生每一天的隨筆。在寧靜的小旅館之夜,在顛簸的行車旅途,在震地撼天的古蹟腳下,甚至在陰森槍炮之下,餘先生用厚重而平實、優美卻不華麗的語言,記錄着文明的衰落,找尋着華夏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我讀此書,一是敬佩餘先生的勇氣,二是羨慕餘先生的博學,三是驚歎遠古文化曾經的輝煌,四是心痛數千年文化巨構如今的淒涼。
冥冥中,我想,如果一切機緣允許,我有沒有勇氣也這麼走上一遭。雖不會像餘先生這般博大精深,被數千年的人類文明盪滌一下靈魂總是可以的吧......
(2017-07-31)
一片清涼的思想世界。
1.《東方的文明(全兩冊)》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亞洲史學界泰斗、法國科學院院士勒內·格魯塞的又一力作。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一本瞭解東方文明(特別是藝術珍品)的簡明教科書。
選取四個亞洲古代文化中心――圍繞兩河流域的中近東、印度、中國、日本,把東方曾讓西方人嚮往不已的、最奪目的歷史與藝術展示給讀者。
介紹與論述了近年與中東、印度、中國、日本的藝術文明史,既是一本學術、資料價值很高的東方學專著,也是一本雅俗共賞的高水平普及讀物。
在這部書中格魯塞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地毯式地把所有東方國家都包羅在內的百科全書,他巧妙又合乎情理地進行着對東方文明的講述。
2.《肖斯塔科維奇傳》前蘇聯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不凡一生。
關於肖斯塔科維奇,我早就這讓認為:他幾乎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真誠的一位藝術家了。
—— Ю.А.沙波林
人們渴望得知,
肖斯塔科維奇在新創作的交響曲、協奏曲或絃樂四重奏當中,
將以怎樣的形象出現?
他又要展示自己音樂天賦的那些嶄新的側面?
作為作曲家, 他從未讓大家失望過。
他的創作形象一貫是風格獨特並不斷得以豐富。
人們彷彿覺得,他的創作潛力永無止境。
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雖兩度被蘇聯當局禁止演出,但仍受到民間廣泛好評,也是當年少數名氣能傳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
3.《缺席與斷裂:有關失範的社會學研究》第三屆(2003年度)胡繩獎獲獎作品,從“失範”概念入手來重構社會學面對“社會的缺席”,甚至“斷裂”時刻的理論可能性。
如果説社會學這個傳統的許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團結、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濃厚的社會救治的味道的話,那麼有一個概念可能是個例外,這就是失範。
涂爾幹聲稱這個概念對於社會學家是個悖謬:失範意味着“社會在個體身上的不充分在場”和“社會的缺席”。
本書是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渠敬東對於社會學理論這一根本的“困境”的深刻理解,十七年後再度出版不可錯過。
4.《英國革命:1688-1689》何以稱“光榮革命”?此一事件的歷史意義如何?
這不僅僅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英國後世民主的議會制政府和宗教自由的基礎,
奠定了英國政治權力平衡、社會長期穩定的基礎,
從而使英國保持了長久的世界領先地位。
這種寬容和尊重法律的根深蒂固的習慣,在光榮革命後的一百年間,深深地滲入了英格蘭人的心靈之中……它使被壓迫者,看到了一條躲避災害的途徑,光榮革命從根本上挽救了王權和其他很多東西。
—— 屈維廉
作為一名著名的輝格-自由主義史學家,屈維廉對光榮革命的解釋基本上代表了現代英美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另外一個需要提到的地方就是屈維廉的文風……文筆優美,敍事生動……屈維廉則認為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使所寫的一切東西能使廣大讀者感到有趣。
—— 譯者序
5.《全球現代性的危機:亞洲傳統和可持續的未來》對已知的現代性模式的一個深刻挑戰。
正是競爭性的民族國家建構導致了全球資源與環境危機,而只有建立在對話式超越理念上的天、地、人關係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全球現代性危機。
杜贊奇教授學術著作中主旨最為宏大的一部。杜贊奇教授稱之為一種“歷史社會學”,但這本書的範圍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歷史社會學的專題研究。
除了圍繞“超越”和“流轉歷史”的歷史敍述與討論之外,這本書還涵蓋了關於亞洲政治文化、環保運動、宗教傳統、道德實踐、國家建構以及區域形成等諸多重要的歷史和當代課題。
6.《明清時期關中地區水資源環境變遷與鄉村社會》探討研究人和水資源的關係,分析解釋農民的行為、鄉村社會組織的運作以及制度與政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就整個明清時代而言,農田水利工程民辦方式經營日益發展和壯大起來,在這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水和自然之間表現出豐富細膩的衝突與互動。
探討如何合理認識和對待人在水資源利用中的地位,總結古人在農業水資源利用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為今天正確處理水資源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鑑。
7.《民俗節慶與地方認同——源於廣州的多案例比較研究》從文化地理學視角探討了城市民俗節慶情境下地方認同建構過程中的權力關係,關注全球文化與城市本土文化衝突與融合背景下城市傳統民俗節慶對地方認同的重塑。
傳統民俗節慶、新創民俗節慶、復興的民俗節慶分別體現了誰的文化記憶?
彰顯了誰的文化身份?
不同行動者如何參與地方認同建構?
地方認同是單一的還是多元的?
世居居民、父輩移居者和新來者等不同羣體地方認同建構有何差異?
不同類型民俗節慶在地方認同建構中有何差異,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何在?
作者選取了迎春花市、廣府廟會和廣州龍舟節三個廣州民俗節慶,採取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8.《從憲法規範到規範憲法:規範憲法學的一種前言》我國“規範憲法學”研究的代表性論著。
首次提出了“規範憲法學”(The theory of normative constitution)這一概念
立足於規範主義的學術立場,既有意識地告別了新中國憲法學研究中業已形成的政治教義憲法學,又有意識地克服了憲法學研究中無中核結構的那種“泛社會科學化”的偏向。
通過本書的論述,讀者可初步形成一套屬於“規範憲法學”自已的規範理論。其中,既可確立“規範憲法學”的方法論和基本理論,又可就“規範憲法學”最關注的一個系列問題嘗試一次“規範憲法學”式的具體實驗。
9.《語言經濟學導論》系統闡述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的基本問題和主要領域。
重點分析了作為人力資本的語言及其投資、經濟學視角下語言的產生與演變、語言產業和語言經濟、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的經濟學分析、語用與博弈、經濟學語言的修辭以及中國的語言經濟學研究狀況等,有助於明確語言經濟學的學科定位。
10.《牛津初階英漢雙解詞典(第4版)》初學英語人士的必備圖書,譯自2012版Oxford Essential Dictionary第二版,吸收大量教學研究成果。
精選19000個適合初學者的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單詞、短語,釋義語言簡單準確;
配合13000條英漢對照的地道例證,充分展示單詞、短語的用法;
收錄400幅插圖和照片,幫助記憶難以用文字清晰描述的內容;
特設20頁研習專頁,涉及打電話、信函寫作、日常會話等實用話題;
包含16頁彩圖,以主題的形式教授交通工具、水果、蔬菜、人體等內容;
標註2000個核心詞,重點詞彙一目瞭然;
列出1100個同義詞與反義詞,便於擴展詞彙量;
設置600餘項附加説明,涵蓋語法、發音、詞語辨析和文化知識。
11.《貨幣理論》全面闡述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貨幣理論及其發展脈絡,集貨幣理論、貨幣與銀行理論、宏觀經濟理論與經濟思想史為一身,當代經濟學的經典著作。
理解貨幣政策和作出個人理財決策的基礎。
根據貨幣理論的歷史發展,闡述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貨幣理論。
只有真正理解了貨幣理論,才能説真正理解了現代經濟學
—— 韋森《現代貨幣理論譯叢》總序
我一向認為,從閲讀教科書開始是全面系統的瞭解一個學科最有效的途徑。在我讀過的有限貨幣理論教科書中,這本是最好的。這本書已出版了三十年,至今仍被國外許多學校作為研究生教材,被許多學生所喜愛,證明了它的經典性。它是在哈里斯多年研究講授貨幣理論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客觀而全面系統地概述各種貨幣理論,值得每一個經濟學研究生精心閲讀。
—— 譯者序言
涵蓋貨幣中性與非中性的爭論、貨幣數量論、凱恩斯主義傳統的貨幣理論、利率的期限結構理論和流動性偏好的利率理論等重要理論。
從宏觀經濟的視角談貨幣理論,把很多在其他著述中只見其原始形式的理論集中到一起討論,幫助讀者把握貨幣理論的發展脈絡。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