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曾説過:“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在短視頻日漸火熱的今天,人們走紅的時長或許會更短,只有15秒。
隨着大拇指在手機屏幕上輕輕滑動,上一個在熱舞的少女已經被用户拋至九霄雲外,下一個有着燦爛笑容的少年已經迅速跑到用户的眼前。
井噴的短視頻猶如流量的海洋,讓用户目不暇接。
在這樣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有些博主才智過人,已然找到了“財富密碼”。當你忍不住給他的視頻投幣點讚的時候,你就走入了他設置好的迷局裏。
鏡頭下的貧困老人
最近,我們在多個平台可以看到這樣的短視頻。它們的點贊量一般都上萬,甚至破百萬。
這些視頻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套路都是相似的:
博主去到貧困老人家裏,送他糧油、衣服,或者幫他打掃屋子。
博主看到路邊席地而躺的老人,對其進行慰問,給他送吃的喝的。
老人推着一車高粱走不動了,博主用他的轎車幫助老人載高粱。
總結起來,無非都是在幫助貧困老人。
但是因為激起了網友的同情心,所以播放量很可觀。沒有人看到在垃圾堆裏哭泣的老人,步行12公里賣廢品的老人,會不動容。
“好人一生平安”、“你們真是發自內心的善良”,諸如此類的評論很多。
這樣的視頻不止一個博主在拍攝。我隨便一搜,就有六七個博主在拍攝相差無幾的內容。
那些商品鏈接,也往往跟幫助老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往往花樣百出,什麼樣的都有——成功學書籍,打底褲,乳酸菌……
我在新榜查詢了上述某賬號在平台上的直播數據,發現它在這個月就直播了10場之多,時不時還帶帶貨,而且還獲得了不少打賞。
通過廣告報價平台搜索,會發現該賬號目前的廣告合作報價為7萬一條。
儘管他們的確給貧困老人帶來了關注度,但這麼多的商業行為帶來的收益,到底是用在博主身上還是會用在老人身上呢?需要打一個問號。
這些公開救助老人的視頻,摻雜的是公益還是商業,還是很難定奪的。
擺拍的“正能量”
如果説上面的視頻還是在實打實地幫助老人,下面所説的視頻就真的是在作秀了。
各大平台同時也流傳着這麼一種視頻分類——好人好事。
博主們表演着各種橋段的“正能量”段子,讓人目不暇接:
撿着垃圾的環衞工接到了電話,透露出幫奶奶籌集醫藥費的辛酸經歷。
經過的行人聽到了對話,連忙從兜裏掏出厚厚一沓人民幣,塞進了易拉罐裏,交給了環衞工。
“老鐵,你覺得我做得對嗎?”路人最後對着鏡頭生硬地説道。
且不説現在誰的包裏還時刻備着厚厚一沓現金,就視頻最後路人對着鏡頭説出的話語,就已經讓人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一男子看到汽車在往後溜車,連忙拿了塊磚頭堵住了輪胎,避免了一場事故。司機下車,忽然開始質疑男子是不是在偷東西。
男子理直氣壯地對着鏡頭説道:“認為我不是賊的朋友,請點贊!”
簡直讓人忍不住誇讚這其中的衝突感是多麼有力。
一個盲人在過馬路時,遇到了前方的水坑。
正常人一般會提醒盲人有路障。可博主偏偏不。她甘願躺在水溝裏,給盲人作腳墊。
這樣擺拍性質的視頻,可以説是毫無邏輯,氛圍也尷尬無比。但卻“感動”了很多用户。
不少用户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正能量!兄弟給你點贊!
這還不夠。有些博主用近似攝像頭的視角,炮製了一系列看起來十分真實的“正能量視頻”。
其中“男子拉起男童拯救兩個家庭”視頻甚至被各大媒體當成新聞事件轉載。
最後創作者出來發聲,承認該視頻為擺拍,“只為傳播正能量”。
我們推崇正能量,是因為那些人和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能夠影響周圍的人。一個大前提,就是“真實”。
而這些擺拍的視頻,嘴上説着“正能量”,但跟真實毫不沾邊,本質上只是為了吸引流量,和消費善意。
刺激用户的“爽點”
這些好人好事題材,似乎都成為了視頻博主的財富密碼。儘管內容相似,也沒有絲毫的鏡頭美感,但他們只要擊中了用户的同情心,就能夠獲得一大批的關注。
而當這樣既尷尬又土味的視頻越來越流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博主投身到這樣的題材中去。
久而久之,用户會不會越來越麻木,視頻內容會不會越來越同質化,已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長期來看,這並不有利於短視頻行業的發展。
而這樣的“深水炸彈”也是由短視頻的性質決定的。
短視頻奉行短平快,十幾秒的時間長度足夠決定一個博主的熱度。那為了盡力吸引用户的眼球,博主只能夠盡力貼合用户的需求,刺激用户的“爽點”。
馬斯洛需求有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在情感和道德方面的需求,會讓用户對一切悲慘之事產生同理心。
某些視頻博主正是牢牢把握住了用户的這個心理。至於視頻的真實性,公益的純粹性,倒不是他們所強烈追求的。
這樣的過程不止反映在好人好事視頻上,也反映在越來越流行的豎屏短劇裏。
豎屏劇往往只有一分鐘,沒有什麼鏡頭語言,充斥着手撕綠茶、智鬥惡婆婆、回擊渣男類的“爽文”情節。儘管狗血,但觀眾愛看。這樣的視頻,動輒就能夠獲得幾十萬的點贊量。
“用户很懶,我們要讓他們以最懶的方式獲取信息。”視頻製作者曾這樣説道。
這就如同快餐一般。博主在最短時間內炮製出味道可口的盒飯,雙手奉上。用户只需盡情享用就好。
《娛樂至死》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電視新聞節目提供給觀眾的是娛樂而不是信息,這種情況的嚴重性不僅在於我們被剝奪了真實的信息,還在於我們正在逐漸失去判斷什麼是信息的能力。
這個觀點放在短視頻身上,也同樣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