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人的一員"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愈發嚴重,生活在美國的亞裔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歧視與攻擊,這可能正揭示了一項關於“美國身份”的殘酷現實。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報道,現年31歲的劉文(音譯)雖然並沒有在美國出生,可自從移居美國之後,她就非常希望能夠儘快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她會去觀摩橄欖球賽,看美劇《慾望都市》,還會去慈善機構“食品銀行”(food bank)做志願者。

在疫情暴發之前,她從未想過,一名來自東亞的人生活在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有什麼問題。她表示:“説實話,我並沒有覺得我和周圍人不一樣。”

可情況已經變了。如今新冠疫情已經在美國奪去了約10萬條人命,而身為亞裔就有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這一點,劉文已經感覺到了。

她説,她的一位韓裔朋友去食品店買東西時,一些人就對她大吼大叫,甚至動手推她,最後還要求她離開,僅僅因為她是亞裔,而且還戴着口罩。

“這次的疫情讓我意識到,因為我是亞裔,因為我的長相和故鄉,我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人的一員。”

在她的韓裔朋友遭受歧視之後,劉文決定要買一把槍。

“我希望用到它的一天永遠不要到來”,她説,“因為那時的情況一定非常嚴重,嚴重到我無法想象。”

紐約和洛杉磯的官員稱,針對亞洲族羣的仇恨事件已經增加了。舊金山州立大學與一些倡議羣體合辦的報告中心也表示,自該中心3月份成立以來,美國的45個州已經報告了1700多起和新冠病毒有關的歧視事件。

有評論員指出,一些位高權重的政客,比如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都或多或少地在語言上激起民眾反對亞裔的情緒,這使情況變得更糟。

BBC報道截圖

美國的反亞裔現象有多嚴重?

根據BBC報道,大量的美籍亞裔和在美國生活的亞洲人都表示,他們的生活在新冠疫情開始之後有了巨大變化。

38歲的金伯利·哈(音譯)是一名華裔加拿大人,在紐約已經生活了超過15年。今年2月的一天她外出遛狗時,一個陌生人指着她,並朝她喊道:“我不怕帶着輻射的中國人,你們不應該出現在這裏,從這個國家滾出去,我不怕你們帶來的病毒!”

這之後的幾週中,她發現當她出現在公眾場合中時,“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會怒視她。她説:“我從來沒感覺到對我的敵意會上升到這個程度。”

而在美國另一邊的加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Madison Pfrimmer)今年4月份也遇到了針對亞洲人的攻擊事件。在那之前,雖然她也聽説過一些亞裔遭受攻擊的情況,但她並不認為這些是普遍存在的。

事發當天,有着一半中國血統、會説普通話的法萊米爾在洛杉磯一家超市中為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妻做翻譯。那時,一位憤怒女性對他們進行了持續性的辱罵,還朝他們扔水。

她當時喊到:“你們怎麼敢到我家人購物的商店裏來!你們怎麼敢到我們這裏來毀掉我的國家!就是因為你們我的家人不能再掙錢了!”

法萊米爾盡力與她爭辯,但是她對法萊米爾為那對夫妻翻譯而感到非常憤怒,並朝法萊米爾扔了一瓶水,弄濕了她的腿部和腳步。

在他們排隊準備結賬時,那名女性跟了上去,並朝他們噴了空氣清新劑或是消毒液一類的東西。

一些亞裔人權組織和舊金山州立大學合作創辦了“停止仇恨亞裔和太平洋島裔” (STOP AAPI HATE)數據庫,裏面記錄着美國45個州中和新冠肺炎有關的、針對亞裔和太平洋島裔的歧視事件。其中,來自紐約州和加州的報告佔據了大部分。

這些事件的種類很多,其中“言語騷擾”(verbal harassment)最為常見,“迴避”(shunning)、“肢體攻擊”(physical assault)、“職場歧視”(workplace discrimination)、“禁止進入”(being barred from establishments)以及“破壞”(vandalism)也被數據庫標出。另外,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成為目標。

BBC報道截圖:言語騷擾佔1710起歧視事件的絕大多數

管理這個數據庫的是舊金山州立大學的教授張華耀(Russell Jeung)。他發現許多事件中的被害人有“被朝着咳嗽和吐口水”(being coughed or spat upon),因此增加了這一類別。

而這一條也正是泰德·嚴(Ted Nghiem)所遭遇過的。今年37歲的他是一名越南裔美國人。3月時有一名男性朝着他罵粗話,並朝他喊:“滾出去,是你帶來的病毒!”當時他並沒有覺得受到冒犯。不過在同月,另一個人和他相遇時朝他吐了口水,這讓他難過了一兩天。

“我報了警,但不知道有沒有後續”,泰德説道,“我很慶幸在那之後我沒染上什麼病。”

STOP AAPI HATE數據庫中的信息,源自網絡上自發的報告。而BBC根據採訪以及美國媒體的報道,也出具了一份分析,涵蓋了100多起自1月以來針對亞裔或亞洲人的事件。

根據這份分析,有70%左右的事件明確指向了疫情,大約有40%的事件報告給了警方。

有一些事件已經到了“仇恨犯罪”的程度。根據紐約市警察局的説法,他們已經調查了14起與新冠病毒有關的仇恨案件,其中受影響的亞裔有15名。

此外在加州,一位老人被人持鐵棍毆打。一名青少年也在被暴力襲擊後送往醫院治療。

美國廣播公司(ABC)援引一份聯邦調查局(FBI)報告指出,在得克薩斯州,一個來自東南亞的家庭在超市中被人刺傷。其中,2歲和6歲的兩名幼童也受到了傷害。據嫌疑人交代,他攻擊這家人是因為覺得他們來自中國,並且傳播了新冠病毒。

另有亞裔人士報告稱,由於他們的種族背景,一些酒店和Uber司機拒絕為他們提供服務。

馬特(化名)是一名康涅狄格州的華裔醫師。他除了知道一些人在聲稱“有亞洲人曾在他們附近咳嗽”後要求住院治療之外,也在給疑似新冠患者治療時親身經歷了對亞裔的歧視。

他説:“我把全套的防護裝備穿好後走進了病房,並做了自我介紹。但當他們得知我的姓時,他們卻説:‘不要碰我,可以讓其他醫生來嗎?’、‘你能不要靠近我嗎?’”

馬特擔心,發生在他身上的這種情況會打擊醫療工作者的士氣。

“現在我們的壓力非常大,我們要比以前工作更長時間,而且總是要穿着一身不舒服的裝備。我們中的許多人還暴露在新冠病毒之中。”

“長得像華人,就會被攻擊”

自疫情在美暴發以來,特朗普屢屢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企圖將自身抗疫不力怪罪於中國。儘管之後他也説美籍華裔需要被保護,並表示病毒的傳播和他們並沒有關係,但這沒能根除華裔或是亞裔被針對的情況。

張華耀教授説,他收到的報告中只有40%左右是針對華裔的,絕大部分案例發生在其它的東亞族羣上。“這是一個‘種族定性’的例子,也就是説‘如果他(她)看上去像中國人,他(她)就會被攻擊。’”

現年23歲、來自韓國的大學生吳多賢(Dahyung Oh)仍記得2月份時,她曾在紐約地鐵的站台上被一個女人用仇恨的眼神盯着看。那時候,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還沒發佈戴口罩的建議。

“她開始接近我,指着我並對我説:‘你為什麼沒有戴口罩?你應該戴上口罩!’”

其實,那個女人自己都沒有戴口罩。吳多賢認為自己是被針對了,“因為當時我們周圍有10到20人,都沒有戴口罩。”

“我感到很生氣。估計因為我是亞裔才被‘挑出來’針對的,而像我這樣身材比較小的女性更容易成為目標。”

張華耀教授表示,亞裔面對着一個“兩頭堵”的問題,“如果戴上口罩,別人就會覺得他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不戴口罩,又會被人認為是已經感染卻不當回事。”

而針對亞裔進行攻擊的情況不只發生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都有許多相關報告出現。BBC報道指出,疫情暴發至今,温哥華警察局已經報告了20起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為什麼亞裔美國人總被視為外人?

美國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美國現有2000萬居民是亞裔,大約佔美國6%的人口。其中的一些,比如日本裔,可能已經在美國生活好幾代了。

然而,針對亞裔或者亞洲人的歧視是非常武斷的,不會去區分他們是否是美國人、或想成為美國人、抑或僅僅是個遊客。

其實早在疫情開始之前,亞裔美國人就有許多相同的經歷,比如他們覺得自己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

“種族,就像許多社會分類一樣,所有人都會看得到,”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戴比·馬(Debbie Ma)博士説道,“正因如此,人們很容易對這些類別標籤化或加以刻板印象,比如説,東亞裔人士是外國人,儘管他們可能並不是。”

在2008年時,這位教授參與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美國的大學生,無論他們是什麼族裔,都傾向於認為英國女演員凱特·温斯萊特(Kate Winslet)是美國人,而紐約出生的華裔演員劉玉玲(Lucy Liu)不是。

上文提到的馬特醫生也説,他經常會被誇讚英語説得很好,並被問及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儘管他解釋自己生於美國。

張華耀教授也表示,儘管他的家庭已經在美國生活到第五代了,他還是會被視作外國人。

馬博士認為,這些就是美國別的少數族裔並沒有的“特殊包袱”。她説,雖然美國黑人也遭受歧視,但沒有人會對他們英語説得好感到驚奇。

事實上,這並不是亞裔第一次在美國遭受排擠:珍珠港事件後,大批的亞裔被關了起來;19世紀時,諷刺東亞人的漫畫,也被用作阻止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移民的宣傳。

如今,一些亞裔美國人感覺他們還處在“試用期”,並需要證明自己的美國身份,這個情況在疫情開始後也變得更為嚴重。

曾經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楊安澤4月曾撰文稱:“對族裔背景一定程度上的鄙視和疏離,已變成了明顯的仇視甚至攻擊。”

他呼籲亞裔美國人“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展現我們的‘美國性’”,例如幫助鄰居、捐獻防護裝備、穿上美國國旗顏色的衣服。然而,批評者譴責楊安澤的言論是在怪罪受害者,並且他似乎內化了一種觀念:由於其族裔背景,亞裔人就是不夠“美國”。

在美國的亞裔如何應對歧視?

BBC報道稱,雖然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是根據在美國槍支店經營者的報告,他們已經見到更多的亞裔來買槍了。

49歲的美籍華人臧東慧(音譯)在紐約皇后區組織了社區巡邏隊,成員超過了200人。他們輪流開車在社區中巡邏,向警察報告可疑行為。其中有12人有可持有武器的證明。

臧東慧形容自己是保守主義者,他相信華裔應該武裝自己,以防社會動盪與犯罪急增。

藝術家與喜劇演員也受到鼓舞而發聲。比如華人説唱歌手傑森·楚(Jason Chu)發起了名為“仇恨是一種病毒”(Hate is a Virus)的倡議活動,還寫了一首關於反亞裔事件的饒舌歌曲。

他説,想以饒舌來展示“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人們有多麼荒謬”,以及“強調亞裔美國人屬於這個國家”。

“我們在美國不是過客,我們在這裏出生,這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想説,仇恨在這裏沒有位置。”

馬特留意到,亞裔美國人羣體近年來在政治領域的聲音更大了,在其他領域也越來越亮眼。“我的很多朋友看到這些反華人的言論,對於談論其他族羣面臨的歧視更感興趣了。”

張華耀則目睹一些亞裔美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或羣體動員起來”。他説,來自不同階層、教育背景和族裔的亞裔人士如今因疫情相關的歧視而“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經歷”。“我們在一同面對種族定性這一過程,希望終有一天,我們會團結在一起對抗歧視,以共情心對待其他同樣面臨種族定性的人們。”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