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科學抗洪的銅牆鐵壁
東部戰區抗洪一線部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遂行任務能力
7月中旬,第71集團軍某旅官兵奔赴抗洪一線後,迅速展開搶險救災任務。圖為封堵管湧。方 知攝
解放軍報南昌7月16日電 谷任紅、記者陳利報道:從氣象水文預報到防汛監測預警,從無人機紅外偵察到各類信息指揮平台……連日來,隨着科技搶險“利器”的廣泛應用,抗洪一線官兵如虎添翼,部隊遂行任務能力大幅提升。
記者從東部戰區抗洪救災前進指揮所瞭解到,擔負氣象水文值班任務的某部官兵利用氣象水文信息綜合顯示應用系統、精細化數值預報系統和一體化預報保障平台,對轄區內主要干支流200餘個水文站點進行監測,動態預報雨情水情變化趨勢及幅度,為抗洪部隊提供保障建議60餘條。
7月12日,第71集團軍某旅抵達九江後,第一時間部署展開某新型指揮方艙,以戰時狀態實時對救援分隊發出行動指令,部隊行動效率大幅提升。7月15日,第73集團軍某旅偵察科科長施澤勇帶領偵察班操控無人機對任務大堤進行低空紅外偵測時,發現一處隱藏在蘆葦叢中的泡泉。抵近現場觀察發現,泡泉正在不斷擴大。他們當即計算圍堰、封堵所需的土方量,在應急分隊趕來前,制訂出反濾圍井處置方案。
作為國家級抗洪搶險應急專業力量,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針對任務區泥土遭持續浸泡,黏性低、易垮塌等實際,事先備好數噸高黏性的砂性土,用於修築、加固高風險堤壩。第72集團軍某旅藉助步履式挖掘機和各類重裝機械,有效提升了官兵裝填沙袋、搬運物資的效率。
“高科技裝備在保障官兵生命安全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領導介紹説,與以往不同,執行救援任務的官兵除了身着救生衣,還在腰間繫了一條僅有5釐米寬的氣脹式救生腰帶。如果不慎落水,只需拉開充氣閥門,儲氣瓶中的高壓氣體便會將氣囊充滿,變成圍在腰間的救生圈,為官兵加裝了一道保險。
進入汛期後,江西省軍區啓用自主研發的智慧動員系統,動態更新全省1.8萬餘名民兵信息員上報的汛情災害信息,為各級指揮組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7月12日晚,永修縣三角聯圩發生潰堤,民兵信息員楊德志第一時間上報信息,縣人武部指揮員迅速組織民兵前往救援,及時轉移20餘名受困羣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