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抗議警察暴力執法示威活動升級:在芝加哥,特朗普大廈門前的美國國旗被抗議者憤怒地扔到河裏;在亞特蘭大,CNN總部大樓被眾多示威者包圍塗鴉;在華盛頓,上千名示威者陸續聚集在白宮圍欄外與特勤局特工對峙。
“不能呼吸”的憤怒席捲全美各州,鎮壓抗議的暴力舉措更讓人驚愕。紐約兩輛警車突然衝向示威人羣致一些人受傷,休斯頓警察騎着馬直接踏過一名和平舉牌的女子,還有一名亞裔女子直接被警察狠狠推搡摔傷進了ICU。此外據報道,國民警衞隊已經在華盛頓特區和至少8個州部署完畢,裝甲車一度開進明尼蘇達州社區。而軍隊在街上巡邏時,有居民只是拿手機拍攝,便遭到橡皮子彈攻擊,多名記者因報道現場遭逮捕。
民眾在槍口下戰慄,哪裏還有“民主”“人權”的影子?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美方將香港的所謂“港獨”和黑色暴力分子美化為英雄,而將美國國內抗議種族歧視的民眾稱之為暴徒?為什麼美方對香港警察剋制文明執法橫加指責,卻對國內抗議者開槍射擊,甚至第一時間動用國民警衞隊?用網友的話説,簡直是“大型雙標現場”。諷刺的是,有示威者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我們不想這樣,但這或許就是‘美利堅合眾國之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黑人弗洛伊德之死”一夜之間點燃怒火,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一直都是美式人權飽受詬病的“燈下黑”。據統計,2019年美國警察殺死1099人,其中24%是黑人,而黑人只佔美國人口的13%。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曾痛批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美國必須採取嚴肅行動。不過,對於“黑白不同命”的社會不公,美國從政府到司法一直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此《華盛頓郵報》在社論中一針見血指出:這次是喬治·弗洛伊德,而歷史表明會有下一次,也會有下下次……
全世界都通過鏡頭看到了美國正在發生的一切,但特朗普的“制暴”方法不是“痛定思痛,反求諸己”,而是在白宮特勤的護衞下不停甩鍋、轉移矛盾——
對於示威起因,他閉口不談種族歧視,反而挑起陰謀論稱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示威者80%都是“境外勢力”,與弗洛伊德之死無關;當示威活動升級,他兩手一擺將責任歸咎於州長市長辦事不力,甩鍋媒體報道假新聞。總而言之,事情發展到今天,都是別人的錯。但人可以説謊,數據卻不會。明尼蘇達州媒體經調查發現,在被捕的示威者中,85%的登記地址在本州。對於特朗普自欺欺人的甩鍋大法,不少美國網友齊聲怒懟“把那個瘋子從白宮趕出,問題也許會解決”並附上“特朗普原地辭職”的標籤。
5月30日,卡戴珊家族的科勒·卡戴珊在臉書上發了張《時代週刊》2015年的封面:照片中,一名黑人在逃跑,他的身後是大批拿着長槍的警察。圖片中,“America,1968”的年份被劃掉,改成了“2015”,如今,又被改成了“2020”。
“後人而復哀後人”。騷亂在全世界都會導致更多的社會痛苦,它在哪裏都不是好的解決方案。但如果美國多花一點時間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悲劇可能會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