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了2017—2020年重大科研進展發佈會,會上傳來一個好消息: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牀試驗進展順利!
從2018年8月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後,按照農業農村部黨組統一部署,中國農科院全力組織開展非洲豬瘟防控科技攻關。與此同時,相關養殖場户的日常生產管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目前攻關的具體進展和近期防控情況如何?記者梳理了疫苗研製的相關情況,並採訪科研人員。
接種疫苗的母豬和仔豬,目前狀態良好無異常
去年,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團隊成功分離出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了條件。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目前攻關團隊相繼完成了非洲豬瘟疫苗創制實驗室研究和產業化中間試製工作,一株基因缺失疫苗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那麼,符合試驗條件的候選疫苗,是如何層層篩選出來的?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介紹,候選疫苗相關的質量標準還有很多,實際篩選過程也極其複雜。在研究中,一些前期候選疫苗在豬體內連續傳代發生毒力返強,這樣的候選疫苗不符合生物安全標準,就被淘汰了。
從時間軸上可以看出,疫苗株進入一重重“考驗”是十分慎重的。這一疫苗株於2019年12月通過國家評審,批准開展環境釋放試驗;2020年3月獲農業農村部獸用生物製品臨牀試驗批件,獲准在黑龍江、新疆和河南三個養殖基地開展臨牀試驗。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按照批准的試驗方案,科學嚴謹推進,取得初步結果。
攻關團隊克服地方極端低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於3月份開始開展疫苗環境釋放試驗。按照臨牀試驗方案,攻關團隊於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別在黑龍江、河南和新疆等三個基地啓動疫苗臨牀試驗,試驗豬共計約3000頭。
“目前處於臨牀試驗的第一階段,主要選取商品育肥豬,觀察仔豬接種後各方面的表現,並檢測疫苗毒是否存在體內持續感染、是否向環境排放,判斷是否存在風險,或造成其他副反應,進而形成安全性的一個綜合判定。” 步志高説。
在安全性方面,截至目前,疫苗接種仔豬生長狀態良好,無異常臨牀狀況;疫苗接種母豬狀態良好,無異常臨牀表現,無異常發情、無流產。免疫豬體內疫苗毒可被快速清除,無疫苗毒排放,無水平傳播。免疫後大部分母豬已產仔,免疫組與對照組產仔、死胎率無顯著差異。
“這裏面有一個核心量化指標,也就是死淘率。目前累計觀察了2個豬場,這一指標都沒有超過1%,可以説是一個很好的結果。有力支持證明了疫苗在田間環境條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步志高説。
目前,臨牀有效性試驗正在進行中。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於非洲豬瘟防控科研攻關的統一部署,按照動物疫苗生物安全管理和獸藥評審要求,加快推進疫苗研發各項工作。
“總的來説,非洲豬瘟疫苗創制研發進程還是比較順利的。”步志高表示,接下來還要開展臨牀試驗的擴大試驗,在更多省份開展更多試驗,擴大試驗地域,並增加試驗規模。
防控管理逐步走向常態化,從圈舍到餐桌築起“安全網”
其實,不光非洲豬瘟疫苗創制工作正不斷推進,我國生豬生產防控管理也在提檔升級,為生豬從圈舍到餐桌築起“安全網”。
“現在我們管理人員已經全部遷出廠區。對養殖場員工,採取松出嚴進的管理手段,他們每月集中休假回來,都要經過嚴格規範的消毒、洗澡,才能見到一頭頭生豬。”山東德州夏津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公共事務負責人紀寶全介紹。
非洲豬瘟疫情後,公司前後累計投入3億元,建立了一套全產業鏈協作防控機制,全渠道多級阻斷疫情傳播。對飼料廠實行生物安全等級分區管理,飼料投放前經過85℃高温處理;人員入場經過兩次隔離、三次洗消;在新建的中轉站,場內場外車輛嚴格分開,入場物資批批檢測,集中消毒。
同樣,位於煙台的龍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從外圍管控區、隔離區、生活區再到生產區、生態後院,均配套實行了防控管理措施。副總經理張瑞説,在尚無有效疫苗的情況下,防控主要以隔離、洗消為核心,實踐證明,這些措施能夠有效保障生產安全。
“山東是養豬大省,疫病防控與生產發展,必須堅持兩手抓。”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唐建俊説。山東省綜合運用種豬直補、保險提標、貸款貼息、標準化改擴建等系列扶持政策,積極扶持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在全國,一項項常態化防控措施持續落實不放鬆。今年全國先對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進行一次全覆蓋檢測,對500—2000頭的規模場按比例隨機抽樣檢測,確保對生豬調出大縣、規模豬場和高風險區域做到檢測全覆蓋。
同時,各地督促規模養殖場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要求,把好出欄檢疫關,強化屠宰環節監管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風險管控,繼續推進分區防控,防止疫情反彈。
一季度生產勢頭向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加301萬頭
隨着一系列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落地,今年以來,全國生豬生產不斷向好,生豬產能在加快恢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能繁母豬存欄比去年四季度增加了301萬頭,今年3月末比去年9月份增長13.2%。
專家介紹,能繁母豬存欄量是重要的生豬產能指標。一頭母豬從仔豬開始,約8個月左右具備生育能力,配種後經過114天妊娠期,產下豬仔,一般一年兩胎。一般而言,平均一頭母豬每年能產出25頭豬仔。所以,能繁母豬存欄量的增加,無疑是產能恢復的一個標誌。
生產勢頭向好,防控更不能放鬆。
“當前,生豬生產正在加快恢復,種豬和仔豬跨地區調運需求持續增加,非洲豬瘟跨地區傳播風險也隨之加大,其中最突出的隱患就是不使用備案車輛、生豬未經檢疫、未佩戴耳標等違法違規問題。”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説。
據悉,今年以來,全國報告發生15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其中大多涉及生豬違法違規調運。為有效控制非洲豬瘟跨區域傳播風險,農業農村部從4月初開始,開展為期60天的違法違規調運生豬專項整治行動,近日又聯合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共同行動,把專項整治升級為“百日專項打擊行動”,具體舉措包括織密以省界、重要樞紐及縣域內高速公路出入口為重點的監管網絡,健全固定站點檢查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監管模式等,以更加有力地防控風險,形成有效防範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通過運輸環節傳播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