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如何破解內澇困境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降雨導致的城市內澇現象並不鮮見。日前,應急管理部發布7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數據顯示,受多輪強降雨影響,7月份全國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生洪澇災害。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遭受大面積洪澇災害。

如何減少城市內澇對居民生產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近年來,河南、江蘇、浙江、北京等省市相繼推出一批海綿城市示範區試點項目。海綿城市建設以來,城市防災減災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今年汛期,一些海綿城市試點已經交出了答卷。

實現城市內澇和雨洪管理

經歷了一場171毫米的暴雨後,江蘇連雲港開發區的排淡河湖濱公園恢復如初,又迎來不少散步遊玩的市民。

連雲港開發區建在臨海的萬畝鹽灘上,地勢較低,土壤鹽鹼化程度高、淤泥層厚,雨季極易積水。但在近期的強降雨期間,不管是城市道路、景觀綠地還是居民小區都未產生明顯積水,越來越多的市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生態紅利”。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告訴記者,海綿城市既是一種城市形態的生動描述,也是一種雨洪管理和治水的哲學、理論和方法體系。通過“滲、蓄、淨、用、排”等關鍵技術,海綿城市能夠實現城市內澇和雨洪管理。同時,還能實現生態防洪、水質淨化、地下水補給、棕地修復、生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公園綠地建設及城市微氣候調節等綜合目標。

排淡河湖濱公園正是海綿城市理念的體現。在設計施工中,結合豎向地形,通過凹凸有致的地形處理,科學設置雨水花園、植草溝,輔以透水鋪裝。“在下雨時,雨水不會在地表停留,而是迅速透過地表,層層下滲,進入雨水收集系統。”連雲港市開發區住建局副局長劉海龍介紹説,海綿城市建設有效緩解了城市強降雨時城市管網的抽排壓力,起到較好的錯峯、緩釋、滲透、蓄存功效。

推進城市防災減災

面對城市內澇困境,建設海綿城市成為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解題思路。20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鎮江、遷安、廈門、武漢等16城市成為首批海綿城市試點。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在今年的梅雨期,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湖北武漢青山區已經經受了十幾輪強降雨的考驗。“以倒口湖公園為例,雨水流入公園,再進入二級箱涵,最後匯入市政管網,海綿的概念就是要打一個時間差。”武漢海綿城市建設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黃永明説。

多年來,湖北武漢青山區倒口湖一直是武漢長江干堤防汛險點之一,經過改造,青山區倒口湖公園綠化面積達到78%,雨水落下後直接滲透至泥土中,路面不會積水,大大降低了周邊社區漬水風險。

山東青島自2016年成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共消除歷史積水點40處,試點成效顯著。青島市海綿城市監測評估平台的實時監控數據顯示,在佈設監測設備的25平方公里試點區內,雨水總體徑流控制率為81.88%。在海綿城市改造後,超八成的降雨可以就地被“海綿”吸住。

海綿城市建設在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的同時,可以使城市增強防澇能力,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損失。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戴慎志表示,海綿城市建設減輕了城市排水壓力和城市內澇損失程度,起到了一定的防災減災效果。

海綿城市不等同於管道鋪設

在武漢、連雲港、青島等地,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已經逐漸顯現。然而,面對夏季強降雨,仍有不少試點城市出現了內澇現象。

“這種現象要綜合看待,夏季強降雨不僅考驗着海綿城市蓄水的能力,也對城市外排水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戴慎志指出,“有的城市外圍水位很高,面對強降雨,城區內水位難以排出去,這也是許多城市出現內澇的原因之一。”

海綿城市建設考驗着城市綜合規劃建設和管理能力。當前,海綿城市怎麼建,如何應對建設難點,仍是急需解決的困境。

俞孔堅指出,有的項目把海綿城市片面理解為工程措施的應用,這是對海綿城市的誤解,海綿城市不等同於管道鋪設。對海綿城市本身的不同認識導致當前試點的效果有所差異。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還需因地制宜。戴慎志表示,海綿城市建設方案不能套用一種模式,應針對不同城市不同的氣候和地質狀況,制定相應的海綿城市建設方案。例如有的城市硬質地面多,雨水難以滲透,或者有的城市地下水位較高,這些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此外,在海綿城市建設中,不僅要做好城市規劃建設,也要考慮到水系的安排調度問題,通過區域綜合調水、河流水利治理等綜合手段來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6日 0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3 字。

轉載請註明: 海綿城市如何破解內澇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