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年輕人,品牌如何時時常新?
當92後已成中年人,品牌如何戳中癢點?
當你還認為拍個TVC,寫個文案就有吸引力,
你到底被“年輕化”甩了多遠?
市場誤判年輕人喜好
代表劇情:《人民的名義》中的鄭勝利
今年上半年,不管是電視熒屏,還是B站、豆瓣、微博,抑或是各種遊戲論壇,甚至在普羅大眾的表情包裏,都可以看到《人民的名義》的元素。誰都不曾想一部反貪腐的電視劇能用這種泛娛樂化和二次元的傳播形式,燃爆熒屏。
而在導演李路特意為年輕人準備的“鄭勝利和寶寶的百姓線”中,“人設不討喜,戲份臭又長,演技很糟心” 的鄭勝利,卻被“千夫所指”,“全民都煩”。對此,年輕人紛紛表示:“我們不需要感情戲”,“導演對年輕人有很大的誤會”,“您這是瞧不起我們年輕人嗎?”場面一時非常尷尬。
這樣的市場反饋,在總製片人高亞麟看來,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實不管是出品方,還是品牌,都會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年輕人。説到底,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市場誤判了年輕人的喜好。
年輕人愛的是 real 還是人設?
代表劇情:娛樂圈猛料十足的九月
對從來都有着熱搜體質的明星們來説,這個秋天註定不平凡。對粉絲們來説,也是個刷新三觀的時刻,畢竟“要錘得錘”。
薛之謙的深情人設崩了,靳東的老幹部人設遭羣嘲了,林心如受害者的形象被反轉了。且不説圍繞他們的事件的是非曲直,就人設而言,我們談談年輕人眼中的“三觀”與“人設”的關係。
以前所謂的“人設”,一般都是影視作品所需,或者節目所需,才設立的“形象”,但在泛娛樂當道的今天,它已經或多或少的融入到社會語境中。
對年輕的粉絲羣體來説,明星的“人設”給了他們站隊的標準,以及夢寐以求的“完美”幻想。但是,往往現實是,太過完美的人設,反而適得其反,零星的爆料都會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應。
這時候,年輕粉絲羣體裏又產生了新的需求,“接地氣”、“自黑”都成了他們粉偶像的理由。辣條王子林更新、熱衷自黑的楊冪等等,這其實也反映了粉絲羣體中共同的需求——他們渴望交流,更渴望歸屬。日常化的偶像人設,不再是高聳入雲、觸不可及的男神女神,而是接地氣的偶像符號。特別是在一些突發的“大是大非”面前,除了所謂“腦殘粉”的不理智,更多的年輕人是站在了“真善美”的一側。
品牌≠VI,裏子常在,外表常新
代表劇情:換logo潮襲來,年輕化這麼簡單?
一般來説,品牌logo一旦被消費者認可,它就不只是一個圖標,甚至還會產生情懷。但近幾年中,很多品牌都加入了“換logo潮”的隊伍中。
其實,巨頭換logo,都有同樣一個初衷,就是“變”,但到底變成如何,則不盡相同。有的為了更好的國際化,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和年輕消費者溝通,還有的是為了更好的業務拓展。面對着這樣的現狀,我們想説的是,換logo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品牌們應該更加重視這件事情。
雖然説時間可以搞定一切,現在無法接受更換過logo的品牌,不代表着以後不會喜歡。但面對着善變和刁鑽的年輕受眾,品牌應該做的是更好的和他們玩在一起,讓品牌和消費者貼的更近,其餘皆為身外之物。
“商標是品牌的,也是消費者的,但歸根到底還是消費者的”。
結語:對品牌而言,年輕化不是一個logo,兩句口號,三個熱詞就能概括的,年輕人也不會因為這些就掏腰包,為品牌買單。在產品即媒體,渠道即社羣的今天,品牌在年輕化道路上,始終堅持的應該是品牌和用户一致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