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你在做什麼?
多麼美好的年齡,讓人羨慕、讓人懷念。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或者埋首在書山題海之中,憧憬着能夠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或者早早離開了學校與老鄉、舊好一起開始為未來而打拼;或者穿上了綠色的軍裝,握緊了手中的鋼槍,承擔起了保家衞國的重任······
1979年就有這樣一批年輕人,他們是在78年的冬季徵兵中入伍的。在79年的對越自衞反擊戰時,他們還只是一羣新兵,然而就是這樣一羣新兵,接到命令後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血與火的戰鬥中,立下了不可磨來的功勳。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8歲。今天,給大家講述一名18歲新兵的故事,他叫李啓。
李啓烈士
李啓,雲南人,1979年1月剛剛入伍,是陸軍13軍38師112團4連的一名普通戰士。
1979年2月21日,我軍決心在柑榶地區打一個殲滅戰。決心以13軍37師從左翼進攻,38師從右翼進攻,實施鉗形攻擊,堅決分割圍殲柑榶之敵,同時以39師攻佔代乃地區,控制要點,組織防禦,抗擊敵316A師的東援,以149師和32師之95團為軍預備隊。
左翼第37師109團於8時30分前連續攻佔了191、205等6個高地,直插谷薩。111團攻佔了280、211、199等高地。右翼第38師亦進展神速,先後攻佔了241、219、439高地。8時許,李啓所在的112團4連繼攻佔了通往柑榶的咽喉無名高地和219高地之後,又以勇猛地動作,攻打369高地之敵營指揮所。
4連戰士李啓跟隨突擊排向越軍右側衝擊。此時369高地的山坡上到處都是長茅草,敵人用燃燒彈引燃了這些茅草,試圖減緩我4連的進攻,同時又以強大的火力向我正面和右側進攻部隊開火。這個時候,李啓不幸不被子彈擊中,他的腿部多處中彈,鮮血直流,疼痛難忍。但他以頑強的毅力,仍然堅持戰鬥。他腿部受傷,已經無法站起,只能趴在地上堅持射擊。
由於正面和右側已經被敵人的火力封鎖,突擊排決定改變突擊方向,改從左側向敵人突擊。腿部受重傷的李啓,主動留下來,吸引敵人的火力,掩護全排轉移。只見他迎着熊熊燃燒的茅草,艱難地向敵人爬去,連爬連射擊,烈火燒燃了他的衣服,燒傷了皮膚,但他毫不在意,以堅強的意志,穿過了120餘米的兩道火牆,先後擊斃敵人4名,吸引了大部分火力。突擊排在他的掩護下從左 翼成功衝上了369高地,然而李啓卻在烈火中壯烈犧牲,年僅18歲。
這名入伍僅一個多月的新兵,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8歲!
戰後,中央軍委授予112團4連”猛虎連“稱號,授予李啓”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葬於雲南蒙自烈士陵園。
他們曾經為國家而戰,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轉發他們的故事,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並照顧好他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