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勤能致富”,為何養蜂人一生勞碌,卻鮮有富貴原因何在?
“勤能致富”這是一條古訓,也是我們一直傳承的傳統!意思就是一個人只要勤勞就能獲得財富。按此推論,養蜂人個個都能富有,但現實卻狠狠打臉。現實是他們一生勞碌,卻鮮有富貴。到底問題出在哪裏了?作為一個養蜂新人,我來分析一下原因:
一、養蜂風險大,收入不穩定。
農村有句老話“家有千萬,帶毛的不算”。意思就是做養殖風險太大,即便有個千百萬,遇到一些“風吹草動”,可能也就打回原形了。養蜂屬於養殖業的一個分支,因此這句話同樣適用。
養蜂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如天氣、蜜源、路線、羣勢、養殖技術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蜂農的收益。這其中人為可控的部分很小,主要還在於天氣。可以説每一次轉場就是一場賭博,去對了地方趕上好天氣收成就好;反之,收成就差。
拿今年來説,棗花結束後老鄉們各奔東西。有去陝北定邊周邊的,有過內蒙的,還有回老家的。今天跟我老鄉通電話,他去的定邊,去那裏半個多月了,今年那裏一直乾旱,現在連花粉都不夠吃;還有一個回老家安康的,據他説老家最近天天下雨☔,全部靠人飼餵;而我們現在待的地方,目前來説還算是風調雨順。所以説,轉場就是賭博,因為誰也預料不到即將去的地方是什麼情況。
接連幾年的收成都不好,許多養蜂人對此都丟了信心。今年盼明年,明年一個樣!這就是當前的現狀。
二、小農思想、小富即安
種菜的叫菜農、種果的叫果農,養蜂的自然就是蜂農。既然是農民,大都有小農思想。 (我不是在詆譭農民朋友,因為我本身也是,我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不懂儲蓄不會理財,可以説大部分蜂農朋友都是這樣。年景好的時候,賺點錢不懂儲蓄。蓋房子、買新車基本上都花到這上面了。似乎蓋了新房、買了新車在村子裏就顯得特有面子,臉上有光。接下來幾年收成不好,往往就入不敷出了。
還有一個現象,養蜂人大都愛打麻將,似乎這是他們唯一娛樂項目。沒事兒的時候,經常三五個人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雖然金額不大,但時間長了數目也不小,既荒廢了時間,又丟掉了金錢。(我本人不反對以此來娛樂消遣,但要是成天玩就不好了。)要是利用這樣時間來幹些更有意義的事會不會更好。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養蜂的大都沒有太高文化,讓他們看書學習也不太可能。
三、只懂養殖、不會銷售
只懂養殖,不會銷售。這也是養蜂人普遍存在的問題。
前面説到大多數養蜂人都沒有太高文化且出身寒苦,由此勢必決定了他所處的圈子、階層和接觸的人不會太高。因此所產的蜂蜜除了很少一部分賣給身邊的親戚朋友外,主要還是靠商販來收購。而商販收購往往將價格壓的很低,面對大量的蜂蜜積壓,蜂農朋友急於脱手,因此即便是知道被人宰割卻無可奈何。畢竟運費、場地費、生活費、家裏的其他日常開支都要花錢,不賣壓在手裏一分錢都拿不到。
這些還算好更有甚者,有的商販收蜜還不給現錢或者只給上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拖欠着。講信用的時間到了能把錢給到手,不講信用的就一直拖着。像我們好幾個老鄉外面有十幾萬欠款都沒收回來,有的能聯繫上,有的已經聯繫不上了。
收購商低價收購的蜂蜜,轉手一賣就能賺得幾倍的利潤,而且不怎麼承擔風險,因為他們有銷售渠道。而蜂農朋友們,承擔着最大的風險,卻拿着最低的收益。
四、單打獨鬥,不會合作
蜂農朋友們多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自產自銷、自擔風險。缺乏一個組織或者單位來牽頭統一組織、統一生產、統一銷售。這樣一來可以抓質量,二來可以拓銷路,三來還可以增加蜂農的收入。近幾年雖然興起了“養蜂合作社”的熱潮,但多流於形式,謀私利的多、辦實事的少。
由於都是自擔風險,而農户的抗風險能力又很弱,所以遇到一些災年或者不好的年份,生存都成了問題,更別説什麼發展致富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關於養蜂人“勤而不富”的原因,這也是一個養蜂五年的新手真實發生的事,如有不妥的地方還請朋友們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