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還須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鉅,要求更高。當前,廣大幹部羣眾奮勇爭先,為落實中央精神和工作部署奮力拼搏、砥礪奮進,但確實也有少數幹部不能適應形勢,認不清大勢,不能迎難而上幹事創業。
圖源網絡
最近一位基層年輕幹部説,他工作的鄉鎮可以向上申報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領導卻推三阻四不願意接。究其原因,這種項目一般集修路、治水、興農為一體,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徵地、清表等多種問題,實施起來比較麻煩。
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幹事。這就是一些所謂“太平官”的為官之道。他們遇事不算大賬算小賬,不求有功求無過;遇到矛盾繞着走,碰到困難往後退;不求激流勇進,要的是四平八穩。就像這位鄉鎮領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有利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夯實發展基礎,在鞏固脱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當口,是個很好的工作抓手,但卻因為怕麻煩、怕矛盾就擱置不問了。
共產黨人從不迴避矛盾,而且善於運用矛盾分析法,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科學開展工作。事實上,任何具體工作都會遇到矛盾問題,尤其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硬骨頭”之所以硬,就是因為矛盾問題集中、利益關係複雜。作為黨的領導幹部,如果不拿出較真碰硬的勁頭,面對矛盾困難缺少勇氣和辦法,改革任務如何落地?
為官避事平生恥。面對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勇於鬥爭、敢於勝利,是共產黨人的本色。鬥爭精神本質上是一種擔當精神。當前,黨中央為育新機、開新局有一系列決策部署,無論是打贏三大攻堅戰,還是抓“六保”促“六穩”,都做不得半點虛功,需要更多肯幹事、幹成事的黨員幹部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積極尋找克服困難的具體對策,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真正成為帶領人民羣眾戰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
實際工作中,為什麼有少數黨員幹部甘於掛“免戰牌”、做“太平官”,不見應有的擔當底氣和鬥爭鋭氣?其中一些人的顧慮可以理解,一些地方問責存在過細過嚴的問題。但也應該看到,從中央到地方都制定出台了幹部容錯糾錯機制,追責問責機制也在不斷健全,執紀監督、巡視巡察越來越趨於嚴管厚愛並舉,其目的就在於激勵和保護幹部擔當作為,為勇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為勇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抓敢管的幹部撐腰。
回顧歷史,我們正是靠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新路、好路。作為黨的領導幹部,理應具備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是被動等環境、條件具備了才幹事,而是要從自身從嚴、從本級從嚴、從現在從嚴,通過紮紮實實的擔當作為,積極主動營造“小氣候”,涵養層層擔當、人人擔當、共同擔當的“大氣候”。
涉險灘、過激流,任憑舟自橫,只會隨波逐流,遭遇更大危險;唯有拿出“中流擊水”的勁頭,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才能抵達光輝的彼岸。要做“太平官”者當慎思之,千萬別辜負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