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新聞網訊 隨着時代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給廣大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犯罪分子也利用網絡通訊平台趁機作案,嚴重影響廣大民眾的安全感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成為危害網絡安全的頑疾。
網信辦聯合網安部門開展2020年護網行動。
相關人員正進行案情討論。
現狀:網絡詐騙頻繁高發
記者從市公安局瞭解到,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各類詐騙案件突發,尤其在疫情期間利用抗疫物資實施的詐騙案件增多,與此同時利用網上刷單購物等實施網絡犯罪的案件也較往年增多。
2020年4月,市民高女士收到一條短信稱,其預定的機票因疫情影響取消,有300元誤機補償。高女士見短信中提到的名字、航班號、航空公司等信息都準確無誤,因當天的航班時間緊迫,便撥打了短信裏的“客服”電話。“客服”稱,退款會直接打到高女士微信錢包內,要求高女士在微信錢包裏找到“轉賬”項並按照自己的表述進行操作。後果可想而知,在高女士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號和手機驗證碼後,銀行卡內的5000餘元被直接轉走。無獨有偶,市民王女士接到“客服”來電稱,購買的商品斷貨、訂單異常需繳納“保證金”來驗證賬户安全,結果被騙子捲走了卡里的2000餘元。
據悉,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淨網專項行動中,我市網絡安全保衞支隊共偵破涉網刑事案件200餘起,刑事拘留400餘人,其中網絡詐騙案110餘起。
抓獲詐騙犯罪嫌疑人。
調查:詐騙套路深 市民需警惕
這些防不勝防的詐騙已經一定程度讓人們心中有了投鼠忌器的無奈。那麼,到底有哪些利用網絡即時交流平台進行詐騙的手段呢?
記者調查發現,常見的網絡詐騙套路有三種,靠誘惑、靠騙、靠心理。犯罪分子往往將人的各種心理研究得很透,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來精心設計各種陷阱和騙局。
市網絡安全保衞支隊陳警官告訴記者:“犯罪分子會冒充貸款機構或銀行工作人員,謊稱有低利息、放貸快、不催促還貸款等誘惑來誘惑受害人,當受害人受到誘惑後,犯罪分子便開始設置圈套,設計為保證金、手續費、轉賬來走流水提高額度等騙局,騙取受害人繳納各項費用。受害人一旦聽信,騙子則會利用受害人已經付款的受騙心理,提出繳納更多費用才能獲得貸款金額。而此時受害者已經深陷詐騙圈套,更多受害人會選擇繼續繳納錢財或者用一種‘將錯就錯’心理來收回自己的錢財讓損失更小。”
公安部門:防詐騙 有攻略
“無論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只要做到‘三不一要’即,不泄露、不聽信、不轉賬、貸款要到正規金融機構辦理,守住安全底線,就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計可施。”陳警官表示,騙子實施詐騙的第一步就是獲得受害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要隨意留下自己的信息。遇到疑似詐騙信息時,不要盲目輕信,切記先多方核實。如需貸款應在國家正規金融機構辦理,切勿圖方便、貪小利,從不知名的借貸平台辦理,而借款中以任何名義要求轉賬的都是騙子。
網絡詐騙層出不窮,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若一旦發覺自己上當受騙或陷入套路貸款,可以立即向警方求助。同時,為了便於警方及時開展案件偵破,追回被騙錢財,市民們應注意保留不法分子的手機、銀行賬號、存取款記錄等信息。(本網記者 蔣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