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化
本書簡介
本書從一個變化着的世界出發,探討了全球氣候變化、國際貿易進程、國際法與人道主義干涉、對外援助與慈善等幾個全球化的核心議題。作者辛格對於每個問題的闡述都試圖超越國家中心主義的傳統觀念和慣性思維。他站在倫理學家的高度,對全球化關鍵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作者以近年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的系列專題講演為基礎,認真總結了聽眾意見,與眾多學者進行討論,並對全書進行多次的補充與修改。
作者簡介: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澳大利亞、美國哲學家, 1946 年生於墨爾本,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畢業於劍橋大學哲學系,曾任國際倫理學學會主席,是世界動物保護運動的倡導者。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和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其代表著作《動物解放》自 1975 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發行,英文版再版多達 26 次。
書籍摘錄:
該優先考慮我們的同胞嗎?
請考慮全球化的兩個層面:第一,生活在阿富汗、伊拉克或也門的人,有能力將死亡和恐懼突如其來地帶往紐約、倫敦、馬德里、巴黎和悉尼;第二,發電廠、汽車甚至還有牛羣排放的温室氣 體。前者留下了令人難以磨滅的圖景,全世界的人都能通過電視屏 幕看到;後者導致地球氣候產生了變化,但只有通過科學手段才能檢測。然而,兩者卻共同揭示了我們現在已經身處同一個世界,而且汽車排放帶來的那些十分不明顯的變化,正在殺死更多的人,其 數量遠遠多於恐怖分子明目張膽殺的人。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雖然科學家們收集到越來越多的證據, 證明温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會危及數億甚至數十億人的生命,但各國 領導人卻一直難以達成一致的方案,實現充分減排,避免這種嚴重的氣候風險演變成毀滅性的氣候災難——雖然這樣一份協議明顯符合全世界的整體利益。正如我們將在本書的闡述中看到的,就連 2015 年達成的《巴黎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也僅僅是杯水車薪。
從小布什身上我們能再好不過地看出,人們是多麼缺乏必要的全球視角。在造成氣候變化的問題上,過去半個世紀里美國的排 放量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但作為該國總統,小布什卻聲稱,“我們絕不會做任何傷害我國經濟的事,因為美國人民才是重中之重。”
這一説法絕不唐突,而是表達了眾多政治領袖眼中天經地義的倫理觀點。小布什的父親,即老布什總統,也曾在 1992 年召開於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峯會議(Earth Summit)上説過大致相同的話。當時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要求老布什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資源過度消耗問題——列入議程,但老布什卻説,“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不容置喙。”意思就是説,這種生活方式容不得討論,即便這種生活方式長此以往將會導致數百萬人因日益難測的天氣狀況而死亡;即便長此以往,隨着海平面上升和區域性洪澇,將會有數千萬人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地。
但是,將美國人的利益擺在首位的,絕非只有這兩屆布什政府。 20 世紀 90 年代初,在討論是否應當干涉波斯尼亞,阻止塞爾維亞人針對波斯尼亞穆斯林的“種族清洗”行動時,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時任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他曾正面引用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的言論,聲稱全部巴爾幹人民都不如他一個士兵的骨頭重要。不過,俾斯麥説這句話的目的,絕不是要去幹涉巴爾幹,阻止反人類的罪行。作為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俾斯麥認定他的國家應當遵從國家自身的利益。把此人的言論當作反對人道主義干涉的論據,就等於要回歸 19 世紀的強權政治,而無視這種政治模式曾在 20 世紀上半葉引發的血腥戰爭,也忽略了 20 世紀下半葉的人們為了奠定和平、遏止反人類罪行而做出的種種努力。
在科索沃,儘管克林頓政府所奉行的“美國人生命絕對優先” 的政策並不妨礙保護科索沃人的干涉行動,但是干涉行動僅僅限制在採用空襲手段上。這一戰略相當成功:北約(NATO)的部隊沒有任何人員傷亡,僅有約 300 名科索沃人、 209 名塞爾維亞人和 3 名中國人遇難。 2014 年至今,在所謂的 “伊斯蘭國”(ISIS)威脅要踏平伊拉克後,貝拉克·奧巴馬總統也採用了類似“僅限空襲”的戰略來應對。該戰略同樣避免了美國人的傷亡,但是正如伊萬·伊蘭德(Ivan Eland)指出的那樣,“如果美國僅僅採取空襲戰術,那麼 ISIS 就會躲藏到城市裏去。美國如果想將這個組織從角落中趕出來,消滅其爪牙,就只能被迫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
在評論美國靠空襲保護科索沃人民的問題時,蒂莫西·加頓艾什(Timothy Garton Ash)寫道:“如果一個道德準則允許 100 萬無辜異族平民淪為赤貧,理由只是你不願意自己的哪怕一個職業軍人去冒任何生命危險,那麼這種道德準則就是邪惡的。”當然,這並不是説,派出“地面部隊”就總是對的: 2003 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就曾引發了地區性的混亂, ISIS 由此而崛起。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的估計,以戰前狀況測算,此次行動還導致了 65.4 萬多名伊拉克人死於非命。無論如何,加頓艾什的評論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倫理問題:一國的政治領導人應當在多大程度上將自身角 色定位為僅限於促進本國公民的利益,而又應在多大程度上關心全世界所有人的福祉?
關於這點,正如加頓艾什所指出的一個強有力的倫理主張那樣:領導人將本國公民的利益置於絕對優先地位,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某個無辜人類的生命價值,並不會因其國籍而有所區別。然而,也許有人會説,“人人有權接受平等考量”這一抽象的倫理觀念,並不足以規定政治領導人的義務。正如我們的觀念中,父母應當優先考慮其子女而非陌生人的利益一樣,任何人如果做到了美國總統的職位,他就成了一個特定角色:有義務保障和促進美國人的利益。 其他國家有自己的領導人,因而也應該為了他們各自同胞的利益而承擔類似的角色。世上不存在一個世界政府,而且只要情形一直如此,就必須有主權國家,因此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也必須優先考慮本國公民的利益。除非大部分選民突然變成了某種前所未見的利他 主義者,否則西方民主制度將會無法正常運轉。美國選民不會選擇 一個在他們自身的利益與伊拉克人或阿富汗人的利益之間不分輕重的總統。政治領導人都會認為,他們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優先考慮本國公民的利益,並且在上述論證中,他們這麼做是正當合理的。
恐怖主義怎樣弱化國家主權?
2001 年針對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的恐怖襲擊的後果則以一種迥然不同的方式凸顯出我們在過去一個世紀裏對國家主權的理解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在一百多年前的 1914 年夏天,也有一場恐怖主義行動震驚了世界:一名來自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地利皇儲弗朗茨·費迪南大公及其妻子。暴行發生後,奧匈帝國立即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並舉證説明這名刺客接受了“黑手社”(Black Hand)提供的訓練和武裝,而黑手社乃是由塞爾維亞軍情首腦所領導的一個秘密組織。黑手社得到了塞爾維亞政府人員的縱容、支持,後者為刺殺計 劃的 7 名嫌疑人安排了進入波斯尼亞的安全入境通道。因此,奧匈帝國在最後通牒中要求塞爾維亞人將嫌疑人員繩之以法,並要求允許奧匈帝國的官員查閲相關文件,以確保能夠徹底追責。
儘管有清晰的證據表明——歷史學家一致認為證據極為確鑿——有塞爾維亞官員捲入了這樁罪行,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 出的最後通牒卻遭到了俄、法、英和美等國的廣泛譴責。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稱其為“我所見過的一個國家向另外一個獨立國家發出的最可怕的文件”。美國退伍軍人協會關於“一戰”的官方歷史文獻則少了一些外交措辭,批判這一通牒為“一份惡毒的文件,純屬無端的指控和專橫的要求”。許多研究“一戰”起源的歷史學家都曾指責過奧匈帝國的這份通牒,認為它提出的要求超過了一個主權國家能向另一個主權 國家要求的合理限度。他們甚至還補充説,在塞爾維亞雖非全部但 至少部分接受了奧匈帝國的諸多要求之後,奧匈帝國依然拒絕談判,這進一步證明了,奧匈帝國及其背後支持者德國只是想要一個發動對塞爾維亞戰爭的藉口。所以,它們必須為發動戰爭並導致 900 萬人死亡一事承擔應有的罪責。
現在,請回想 2001 年由當時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Al-Qaeda)策劃的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對此事件的回應。
相比 1914 年針對塞爾維亞的那些要求,布什政府 2001 年向阿富汗政府提出的要求並不遜色。(主要區別在於,奧匈帝國堅決要求鎮壓心懷敵意的民族主義宣傳,因為當時言論自由還不是當時的工人的人權。不過,由於美國本國憲法對言論自由提供了強力保護,所以,美國很 難要求塔利班去做這種在美國國內違憲之事。)然而,美國的這些要 求不但沒有被指責為發動侵略戰爭的藉口,而且得到許多國家的一致贊同,認為它們正當合理、無可非議。 2001 年 9 月 11 日之後,小布什總統在各種演講和新聞發佈會上宣稱,他不會區分恐怖主義者和庇護恐怖主義者的政權。沒有任何一個大使、外交部長或駐聯合國代表對這一説法進行譴責,批判其為針對其他主權國家的“惡毒” 主張或“專橫”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 2001 年 9 月 28 日的決議,清晰無誤地認可了小布什的這一主張。
看起來,各國領導人默認了這樣一種觀點:一個國家對任何其他國家都負有一種責任—— 必須鎮壓本國境內的某些活動,以免他們在別國境內製造恐怖主義襲擊,如果此國不這麼做,那麼對其發動戰爭將是合理的。這可以 表明當今世界在通往全球共同體的道路上到底走了多遠。當初波斯 尼亞的塞爾維亞陰謀分子要接近他們的行刺目標,只需悄悄越過塞 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的邊境,而如今的恐怖主義卻不再是地方性乃至 區域性的了。駕駛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跨越的距離要遠得多(大多數都是沙特阿拉伯人),而 ISIS 則一直在互聯網上兜售恐怖主義,並煽動其追隨者在自己居住的國家內部發動襲擊。同樣, 2015 年發生的敍利亞內戰,也已經成為整個歐洲的問題,因為難民進入希臘後繼續向歐洲其他地區進發。
就在“9·11”恐怖襲擊發生前,聯合國的一個專門小組曾在報告中指出,即便世上的富人對於窮人沒有任何利他主義的關懷,出於自利,他們也應該幫助後者:
在地球村內,他人的貧困很快就會變成我們自己的問題:產品缺 少市場、非法移民、污染、傳染性疾病、缺乏安全保障、狂熱主義、恐怖主義。
因此,恐怖主義、大規模跨國遷徙和互聯網三者相互結合, 已經以一種全新而又令人恐懼的方式將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個一體化的共同體。對我們構成潛在威脅的活動,不僅來自我們的鄰居,也可能來自世界上那些極為偏遠的國家裏的偏僻無比的山溝住民,因此,後者也應成為我們的關注對象。我們需要將刑法的邊界延伸到那裏,需要擁有將恐怖分子繩之以法且不必對整個國家發動戰爭的手段。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可靠的全球性刑事司法體制,令正義不必淪為國家之間意見不合的犧牲品。我們還需要一種意識——儘管要形成這種意識更是難上加難——即我們確實屬於一個共同體,我們這羣人不但應該承認“不能彼此殺害”這一禁令的效力,而且也應該承認“應當彼此幫助”這一義務的約束力。這也許仍然無法阻止狂熱分子實施自殺行動,但將有助於孤立他們、減少他們所能獲得的支持。就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之後僅僅兩週,美國國會的保守派議員就放棄了對於支付美國拖欠聯合國的 5.82 億美元會費的反對意見,這並非偶然。很明顯,當美國想要籲請全世界幫其消滅恐怖主義時,再也無法延續那個駭人的 9 月清晨來臨之前的老辦法,再也不能繼續蔑視全球共同體的規則。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10、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是他的筆名。列寧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列寧領導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蘇聯。他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 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列寧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9、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在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峯,出現瞭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人物。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被稱為“黃金時代”。
8、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雖然不是國家領導人,但他成立的共產主義思想到現在還深入人心,影響力巨大。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
7、温斯頓·丘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更重要的是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002年,丘吉爾被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不是之一哦。
6、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亨利八世在位期間,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脱離羅馬教廷,又對國家政府機構作了全面改革。這些都促使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體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
5、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1939年5月22日墨索里尼與德國元首希特勒簽訂意德鋼鐵條約,並於1940年意大利正式加入軸心國。1943年墨索里尼被監禁在阿布魯齊山大薩索峯頂,後來被德軍傘兵救出。1945年4月,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擊隊俘虜。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槍決,後被憤怒的羣眾暴屍。
4、彼得大帝(1672-1725),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發動改革。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業,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並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説,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3、斯大林(1879年-1953年),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大元帥。斯大林在大清洗運動中他犯下了錯誤,但是他在衞國戰爭中也是有功的,值得肯定。普京説:“對於我國複雜的、矛盾的歷史而言,斯大林時代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斯大林時代發生了諸多罪行:政治鎮壓、許多民族的人受到驅逐……斯大林是個暴君。但他不是納粹分子!恰恰相反他帶領蘇聯人民抵抗納粹,維護了國家的主權。“
2、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納粹黨黨魁、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是演講天才,並且有極高的文化素養,他還精通英、法、俄、西班牙和拉丁語。希特勒還曾在維也納圖書館閲讀了大量書籍,包括政治、軍事、歷史、藝術和工程方面。他還通曉軍事方面的理論,記憶力驚人,能記得每種武器的各種性能。希特勒還不吸煙,極少喝酒,不好色。作為一個人來説,希特勒無疑是十分優秀的。但這些都不能洗白他惡魔的事實,他野心勃勃,殺害那麼多無辜平民,已是犯了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希特勒永遠都不能被洗白。
1、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拿破崙的軍隊幾乎橫掃整個歐洲,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拿破崙對士兵很好,在戰爭中他也不享有特權,士兵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士兵們睡在哪裏他就睡在哪裏。拿破崙愛兵如子,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他被流放,很多老兵仍然對拿破崙念念不忘的原因。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自由”:希特勒不好色嗎
網友“我想靜靜!”:還是拿破崙牛逼啊
網友“捲煙”:這想法不對啊,兄弟。無論是什麼原因,種族屠殺都是錯誤的!難道猶太人整整一個種族都應該被仇視?這種想法很危險啊。兄弟!
網友“捲煙”:對德國人來説,阿道夫希特勒是英雄!哪怕是對二戰後的德國人來説!
網友“一夢兩三年”:單論影響力 拿破崙比不了希特勒吧
網友“樂途”:拿破崙橫掃歐洲,在當時也是魔鬼的代名詞,幾百年過去了,就像小編説的“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那幾百年後同樣橫掃歐洲的老希是不是也同樣會被人津津樂道?
網友“金戈鐵馬”:上面這些領袖大多都是矮仔 身高不到1.7 ,1.65左右
網友“媽↘她親wǒ”:歐洲哥們
網友“鳳滿樓”:元首隻殺猶太人,其他歐洲民族基本沒殺!仇恨猶太人是有原因的!!!
網友“zenvo914”:俄奸?
網友“中國遠征軍虞師川軍團團長龍文章”:沒有元首,德國百姓就全部餓死了
網友“__碗塗水兒”:列寧有點像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