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報道 “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
“科學精準”的要求、一“小”一“大”的目標,明確了當前防控政策的發力重點,也體現了我們面對疫情的必勝決心。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衞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劉民 。
01
傳播力增加,隱匿性增強,奧密克戎對傳染源的發現、管理帶來挑戰
記者:近期,有些地方因為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染性、危險性認識不足,常態化的防控和應急處置有所懈怠。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的複雜性、艱鉅性、反覆性?
劉民: 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帶來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水平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導致我國境外輸入壓力不斷增大。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出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
山東青島在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工作時,各檢測點均設置綠色通道,為兒童、老年人、孕婦、殘疾人等特殊人羣提供便利。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奧密克戎全球流行的3個多月時間裏,科學界對它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其主要特徵表現為非常強的傳染性、感染病例多為無症狀或輕型、可能會出現免疫逃逸。所謂免疫逃逸,是指人體原有的免疫力會被奧密克戎變異株逃逸,導致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再次感染,即“再感染”;也可以讓接種過新冠疫苗的人出現感染,即“突破感染”。
從全球情況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住院數和死亡數仍非常大,導致了醫療資源的緊張,有些地區的死亡數、重症數已經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因此不能把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當作普通流感對待。
從最早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到今天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在快速增加,隱匿性不斷增強。從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特點看,最主要的是給傳染源的發現和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應對當前疫情,防控措施要更早、更快、更嚴、更實,進一步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性,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機制,切實提高疫情的早發現能力。無論是哪裏,一旦發現疫情,必須快速出手,這樣就可以很快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最怕的就是猶豫和僥倖心理。必須拿出和病毒賽跑的精神和態度,全力跑在病毒傳播前面,決不能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
記者:中國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取得了良好效果。“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如何形成的?適用於怎樣的防控形勢?
劉民: 從疫情初始至今,我國疫情防控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從2021年8月起,我國開始進入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
不同防控策略的選擇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病毒特徵、阻斷傳播的可行性、對疾病嚴重程度的估計、疾病本身及其應對策略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公眾的接受程度和意願,以及政府的決心和能力等。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下,我國的總體策略目標是盡一切可能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新冠肺炎發病、重症和死亡,同時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動態清零”是在應對德爾塔變異株傳播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適用於常態化防控階段、傳染源以輸入為主且出現本土病例時。在此階段,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提升疫情防範和早發現能力;發生疫情後,充分利用疫情發現之初的黃金24小時處置時間,在原來充分發揮檢測隊伍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流行病學調查和監督隊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沒有擴散之前,或者感染者還不具備傳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爭用1個潛伏期左右時間控制住疫情傳播。
02
最大的一本賬,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記者:“動態清零”的優勢體現在哪裏?為什麼是現階段我國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
劉民: “動態清零”的提出,正是基於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時間控制住疫情,使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影響更小的考慮。
“動態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快體現在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快速阻斷;精準體現在精準地流調,精準地劃分管控人羣,精準地進行救治,精準地採取相關干預措施。因為快和精準,儘可能減小了管控範圍。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從而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找到平衡。
方艙醫院和方艙隔離點在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吉林長春興隆山保税區方艙隔離點一期施工現場。新華社發(張揚 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國家所採取的是“緩疫”策略,即以降低、推遲流行高峯減少對醫療資源的擠兑,側重對重症病例的發現、隔離和治療以減少死亡,而對密接者僅進行有限追蹤或不追蹤。這種策略在應對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情中效果有限,尤其更不適用於中國。
在中國,不管“防”只管“治”帶來的醫療資源擠兑是我們無法承受的。中國14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不嚴控,假設中國的發病率與全球平均水平相似,這意味着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將被感染。這樣的數字,任何國家的醫療體系都扛不住,更不用説我國醫療資源普遍緊張,醫院低冗餘運轉,餘量極低,醫療體系必然面臨擊穿危險。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醫療衞生條件有差異,再加上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羣之間的不平衡性,老年人口絕對數大等因素,必須高度重視其潛在危害性。從經濟學角度看,相比於防控政策的影響,數以千萬計的人羣感染、病倒顯然對於經濟社會的擾動更大,可以説在所有方案中,“動態清零”對國家和個人的成本都最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也是為什麼要強調堅決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如果一個國家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一時的歡呼掌聲,是絕對沒有動力和底氣堅持“動態清零”的。可以想象,時刻的警覺、局部的陣痛、和病毒賽跑的壓力、國際上戴着“有色眼鏡”的質疑聲音等,這些都不是能輕鬆應對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堅持“動態清零”,是因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們的最高理念。
03
診療方案調整體現科學精準防控
記者: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發佈。調整診療方案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劉民: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動態清零”的總策略總方針是我們始終堅持的,但具體的防控方式方法舉措,每一階段都在根據病毒株的情況、全球疫情的態勢進行微調,為的就是始終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第九版診療方案的修訂就是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的表現。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病例的發現和報告,在病例的發現當中增加了抗原檢測,形成抗原檢測加上核酸檢測的策略。另外,關於病例的收治提出分類收治的策略。此外,關於抗病毒的治療,以及中醫治療,還有出院標準和出院以後的管理等,都進行了調整。舉例來説,新版方案對“核酸Ct值”的出院標準和出院後隔離時間都做了調整,總體來説會大幅降低住院時間和隔離時間。但這一調整背後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撐,能夠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同時也能讓感染者儘早迴歸正常生活。
面對奧密克戎,不少放鬆防控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病人激增導致的醫療擠兑,和緊隨其後的死亡人數飆升。中國人口眾多,人均醫療資源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第九版診療方案的改動,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層救治,避免資源浪費,提高醫療冗餘度,為人民健康留下更充足的保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