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2年第14期@策劃/本刊記者 郝志舟 王鐳錚 屈舒鶴@統籌/本刊記者 王鐳錚

編者按:

2021年《中國統計年鑑》中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家庭户49416萬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過1.25億,佔比超過25%。

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自我價值的覺醒,帶來了婚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坐在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裏,擁有了日益增強的個體博弈能力,也擁有了更多可能性。

雷蒙德·卡佛説:“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但愛卻往往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定睛望着風暴,不為所動”。

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忙碌的日常中,使出了渾身解數發出光和熱。我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或是靜靜等待一朵花開、一次偶遇,或是恣意在愛裏徜徉,或是幸運地尋得了“完美伴侶”。

單身也好,走入婚姻也罷,這是不同的人生選擇,是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選擇,都意味着不同的跋涉與付出,但作出選擇的歷程,應該是清醒的、獨立的、愉悦的--

《中國青年》雜誌2022年第14期推出專題報道《青春必修課:談談愛情與婚姻》,如果您有觀點想分享,歡迎給我們在微信上或發郵件留言,郵箱:[email protected]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文/王叁倫

伴隨着社會包容性越來越強,青年羣體愈發地關照自我感受、注重自我成長。到了“歲數”自動開啓相親、結婚模式,似乎不再是當代年輕人的必修課。

在2018年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發起的一項《怎樣讓青年更幸福》青年羣體婚戀觀調查中,就“如果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您會怎樣?”這一問題,彼時有近七成青年選擇“願等待,不願將就”。

五年後的今天,筆者記錄下這兩份極具代表性的青年自述--他們面對愛情有着迥異的態度和追求,卻同樣地“不願將就”。

不是拒絕愛情,而是希望擁有更高質量的愛情

“95後”小胡擁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和美的家庭,“母胎solo”的她對給幸福生活“錦上添花”--收穫一段美好愛情,也一直有所期許、有所向往。但在她看來,無論是在相親道路上疲於奔命,還是為“結束單身狀態”而草率開啓一段戀情,都並非獲取緣分的好選擇。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説白了其實我是一個非常相信緣分的人,也可能是青春期接觸了太多青春文學,讓我覺得總有一天喜歡的人會滿身金光地向我伸出手,告訴我‘我喜歡你很久了’。所以,我對相親一直充滿了牴觸情緒,總覺得自己的身高、學歷、性格、財產諸如此類的條件被拿來標價,被不熟悉、不認識的人粗暴地評定、衡量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情,總是能讓我想象到,在標有‘清倉處理’字樣的貨架前大爺大媽們簇擁在一起討論的模樣,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

“本身我的工作環境相對封閉,又不想隨便將就,若是女孩子主動出擊,似乎又會受到非議,諸多因素夾雜在一起,就只能像現在一樣,雖有渴望,卻又無所適從。”小胡説,“但是緣分這種東西又玄乎其玄,碰到了叫緣分,碰不到叫沒緣分,誰也説不好丘比特的弓箭現在有沒有對準我。”

二十來歲的年紀,人生的春天不過剛剛開啓,這廂正鬥志滿滿地預備在職場上大展拳腳,可四周如潮水般湧來的催戀、催婚壓力,讓小胡有些無奈:“我一直沒有遇到心動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但又不停地被熟悉的、不熟悉的親戚朋友催促,沒有人關心我年紀輕輕就已經在工作中得到了重用,大家就只看見了‘這麼大’歲數沒有男朋友、沒談過戀愛,更有甚者暗戳戳地説我性格大大咧咧沒有‘女人味兒’。” 生氣、惱怒、無奈……他人武斷、肆意的評價讓小胡倍感壓力,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她的心情和節奏。

“線上交友也不是沒有試過,奈何三教九流的人太多,兩三句話離不開要一起實施人類火種延續的活動,把我一個保守家庭長大的孩子嚇得不輕,連連發誓上網只和姐妹聊天。”在小胡看來,團組織近幾年也更加關注青年交友的問題,但有些活動形式略顯陳舊,線上玩兒個遊戲,兩個人熟悉熟悉,多少會有些無聊和尷尬,尚沒有接觸到青年人交朋友的核心。“再者,因為單位本身性質的原因,接觸到的也都是和我條件差不多的男生,兩個擁有相同工作環境、做着一樣事情的人着實碰不出什麼火花。”

小胡的心聲很好地代表了部分當代青年面對真愛的態度--充滿嚮往,並執着追求。這種“執着”並非體現在對感情的盲目依附或忙亂追逐,而是極其注重愛情的質量,希望遇到一個足夠契合的靈魂、遇到真正對的人,能夠收穫一份相敬相愛、忠貞不二,在相互理解中共同成長、支持彼此的健康關係,而除此之外,寧缺毋濫。

“愛情對現階段的我來説,並非一種必需品”

另一位受訪對象黃冰冰,對結婚的態度則保持動態中立。她喜歡單身、享受單身,同時又不排斥戀愛,這種“得之我幸”的心態,有人稱之為“單身者自洽”。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雖然之前有段時間態度堅定,覺得結婚這件事跟自己的人生好像沒有什麼重疊的機會,但是也許二十年之後會需要一個能夠相互依賴、相互扶持的伴侶。現在的話,我覺得把精力放到思考這件事上有些為時尚早。”

當被問及是否感受到所謂“單身的壓力”時,她表示否定。“我屬於需要每天有足夠的獨處時間,不夠的話脾氣會變差的類型。雖然有時候開玩笑説也想要甜甜的戀愛,但還是更喜歡一個人獨處的狀態,家人和朋友的愛對我來説才是必需品,愛情不是。”極光大數據《2021當代青年婚戀狀態研究報告》顯示,處於適婚年齡(20-40歲)的人羣中,有55.5%的人目前為單身狀態--即當代青年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是單身。受個人追求、社會價值觀轉換、對單身文化的包容程度等因素影響,很多年輕人不會主動考慮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或是結婚,對黃冰冰這樣享受自由狀態的羣體來説更是如此--一段親密關係的疊加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個人自由,而其帶來的好處可能不足以彌補其帶來的限制,因此沒有也無妨。另有調查顯示,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30歲以上青年羣體更偏向於主動不婚,因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人際交往環境更為寬鬆,也能相對更從容地面對不婚帶來的壓力和負面影響。

“我爸媽屬於思想比較傳統和保守的,這幾年也開始暗示讓我找男朋友了,尤其是今年,已經到了髮長條語音語重心長講道理的程度。”面對爸媽的“着急”,黃冰冰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是沒有在這方面主動出擊的打算,認為順其自然就好:“如果有相親或者牽線的話會拒絕,拒絕不掉就當是增加人生體驗了吧,目前還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關於怎麼認識另一半,黃冰冰覺得無所謂,重要的是希望是對的人。“當下的想法是這樣,但是可能明天又會有新感悟。答案是在變化的,跟年齡、經歷的事情、朋友的故事或者恍然大悟的瞬間有關。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引發了很多新的思考。”

單身與婚姻從不是相互對立的概念,更不必過度誇大或貶低其一--當我們選擇邁入婚姻殿堂時,兩個真誠的人在莊重地交換矢志不渝的承諾,甘心為對方克服自身人性中自私晦暗的部分,那是世界上最勇敢且動人的決定;而當我們選擇單身時,內因也絕非心灰意冷至自暴自棄,而是對親密關係更加審慎、重視自我感受、關注個人發展。此時,社會對不同選擇的每一份包容、每一份尊重、每一份扶持,都是贈予青年人最為珍貴的禮物。

物質浮躁的年代裏同不確定性抗衡的方式,是用力去愛,愛自己、愛我們認為值得的人、愛美好的事物,我們交託出的赤誠,總有一日會悉數收訖,願所有勇敢能在明亮轟鳴的情感裏得到滿足,所有善意終將被妥帖置放。

青春必修課:談談愛情與婚姻愛情降臨的那一瞬進入婚姻之前,這屆年輕人究竟在擔心什麼?

《中國青年》雜誌2022年第14期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審校:張斯絮 劉曉 劉博文編輯:劉博文 王楠(實習)

【來源:中國青年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2 字。

轉載請註明: 最重要的,是傾聽自己的內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