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昊晗

編輯| 曉寒

上汽和阿里一起造的智能電動汽車——智己L7,還沒交付就陷入了用户風波。

就在最近,智己L7的百餘位首批預定車主發佈了一個聯合聲明並要求官方給予回應,原因是L7此前承諾的一些標配突然要收費了、後裝激光雷達安裝條件不明、一些參數同宣傳不符,同時還有像是權益兑換標準模糊等一系列問題……

智己L7發佈於去年4月,定位40萬級中大型純電轎車,在發佈之初就憑藉其炫酷的外觀、亮眼的配置以及小資的品牌調性吸睛無數。從賬面數據來看,這款車完全具備跟熱門車型蔚來ET7過招的實力。這也就是説,如果它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就能讓上汽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

但就在用户久等了一年多時間、車型即將交付之際,L7卻陷入了這場用户“抗議”風波之中。

縱觀事件始末,用户發聲明討個説法其實只是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顯然是這款車的宣傳進度超出了產品定義和研發進度。

比如L7在一開始很可能就沒有考慮要裝激光雷達,但無奈市場競爭太激烈,新出的車型各個都恨不得標配激光雷達,導致智己團隊不得不臨時打補丁用後裝的方式為這款車留下激光雷達的升級空間。最終外界看到的就是首批車沒有激光雷達,同時官方暫時可能也還沒有想清楚後續要怎麼收費來升級…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對智己L7相關權益問題的聯合聲明

又比如,為了給這款車增加傳播亮點,L7一開始的傳播中宣佈自己具備無線充電能力,但最後又突然説要收費6000元才能給車輛安裝無線充電接收器。

至於無線充電能力,智己官方玩文字遊戲背後,顯然就是一開始沒有核算好成本,在誇下海口後又突然發現成本Cover不住,於是就跟用户扯皮,説能力和硬件是兩碼事兒。

如果按智己官方的説法,車輛不裝電機也可以具備“行駛能力”。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準車主們從期待到失落?這場維權事件背後的真相是什麼?L7的競爭力到底如何?車東西通過多方調查採訪後,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百位用户抗議 車沒交付就陷入泥潭

智己L7作為智己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型,定位40萬元級中大型純電轎車,車身尺寸為5098/1960/1485mm,軸距甚至超過了蔚來“最大號”轎車ET7,達到了3100mm。

在動力方面,智己L7搭載前後雙電機,系統最大功率達到425kW(約合578馬力),系統最大扭矩為725N·m,官方百公里加速時間為3.87秒。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關鍵參數

其實,如果僅從上述參數來看,智己L7作為一輛電動車和中大型轎車都屬於目前國內新勢力“造車”的一線水準,跟蔚來ET7成為國內該級別市場上“唯二”的存在。

並且智己L7憑着其出色的外觀設計以及該價位區間中的獨特定位,使該車自去年上海車展發佈之後,一直熱度不減。

但在智己L7交付前夕,智己汽車不僅陷進了“期貨泥潭”,智能化配置和功能遙遙無期;還搞出一些“迷之操作”,引發準車主聲明維權。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

今年5月10日,有102名智己L7定金鎖單及預訂金付款用户在網絡上發佈了一份《對智己L7相關權益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內主要有五大問題。

1、天使輪權益被超越,稀缺席位不稀缺。

2021年4月,智己L7首次開啓預定並推出僅限3000名的天使輪購車權益。但準車主發現集團客户預定車輛擁有更大幅度優惠,並且可享該集團客户優惠的人數估算可達10萬人。

2、升級激光雷達和高容量電池的條件仍未明確。

在開啓天使輪預定時,智己汽車承諾車主可以通過原石(內部積分名稱)積分兑換激光雷達等硬件配置,但至今並未明確積分獲取方式和兑換條件。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升級激光雷達的條件未明確

3、配置表電池容量與工信部和車身銘牌信息不符。

有用户發現車身銘牌、工信部數據上的車輛電池容量為90kWh,而官方配置表裏的電池容量為93kWh,存在一定的“水分”。

4、車展、發佈會以及廣告宣傳的多項功能未兑現。

此前官方宣傳車輛標配無線充電模塊,而後期又需單獨收費6000元;座椅通風疑似減配,只有靠背有通風,坐墊沒有通風。

5、官方APP社區管理混亂。

有用户表示,在使用智己汽車官方APP過程中,發帖被隨意刪除,無法反饋真實問題和相關意見。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

綜上來看,聯合聲明中的五大問題可歸為兩類,其一是智己汽車在預定權益、用户運營上的“迷之操作”,其二就是智己汽車在車輛關鍵軟硬件配置上搞期貨,給用户“畫大餅”。

目前,智己汽車CEO劉濤已經在其官方APP上對上述問題做出相關回應,但回應中不僅稱電池容量存“水分”是測算標準不同導致的烏龍,還在車輛無線充電上玩起了“文字遊戲”,實在是“迷”上加迷。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汽車官方回應

至於用户最為關心的“期貨”硬件的兑換條件、上車時間、換裝流程,官方表示將在今年三季度舉辦溝通會,屆時再詳細解答。

二、軟硬件都追求高配 過度宣傳是根源

智己L7之所以現在會陷入用户維權的尷尬境地,主要還是“期貨”操作太多——不僅搞常見的軟件期貨,還搞起了硬件期貨。

當下,激光雷達是智能汽車領域中最火熱的感知硬件,下至20萬元級的中型家轎,上至售價百萬的豪華旗艦,都爭先恐後地搶着把激光雷達裝上車。並且,激光雷達的佈局方式各家也不盡相同,有的位於車頂呈“瞭望塔”式,有的採用升降式設計,有的嵌入進大燈組……

而智己L7車頂上方也有一個類似瞭望塔式的凸起,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凸起”其實並不是激光雷達,而是一組官方稱之為“智能車載攝像系統”的攝像模塊,並不參與車輛輔助駕駛系統感知。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

那麼,智己L7這款車到底有沒有激光雷達呢?答案是有,但現在沒有。

根據智己汽車官網顯示,在選配頁面有一個名為“激光雷達預埋快速升級版”的選項,具體內容包括預埋專用線束接插件、雷達支架、車頂玻璃等零件,未來可升級搭載2顆激光雷達,並採用頂置方案,分置在車輛擋風玻璃上方兩側。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汽車官網截圖

那智己L7又為什麼不能隨車交付激光雷達呢?

某業內人士告訴車東西:“智己L7在立項之初其實並未考慮搭載激光雷達,但隨着激光雷達上車逐漸火熱,智己也開始坐不住,在進行到大概項目中期才決定將激光雷達搬上車。”

並且,智己L7將搭載的激光雷達型號為速騰聚創M1,該激光雷達目前已規模量產,已簽下多個品牌的十餘款定點車型。整體來説,速騰M1算是業內較為成熟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受到車企、自動駕駛公司的青睞。

所以,智己L7不能隨車交付激光雷達的“鍋”,或許並不是供應商的問題。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速騰M1

日前,智己汽車官方回覆稱將在三季度舉辦溝通會,屆時再公佈具體的激光雷達兑換和上車條件,但目前暫未明確。

據智己汽車銷售人員表示,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將於今年三季度開啓交付,屆時已提車且選裝預埋組件的車主可以進行後期安裝。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搭載(上)和不搭載(下)激光雷達車頂造型

當然,除了激光雷達搞期貨之外,智己L7也在計算芯片上搞起了期貨。

智己L7交車時搭載的是英偉達上一代自動駕駛芯片——Xavier,AI算力僅有30TOPS,屬於兩年前新車的主流配置。

而像蔚來ET7、理想L9、小鵬G9等同樣面向2022年市場、售價在35萬元以上的新車,大多數都選擇了英偉達新一代自動駕駛芯片——Orin-X,單顆AI算力可以達到254TOPS。

對於車輛的智能駕駛感知系統來説,自動駕駛芯片的算力更高,所能處理數據量就更大,也就能支持像素更高的攝像頭以及更多感知硬件,也就一定程度上能實現更高階的輔助駕駛功能。

那麼,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智己L7的輔助駕駛感知硬件配置。

智己L7全車搭載了11顆攝像頭,其中包括2顆500萬像素前向攝像頭,4顆200萬像素的側向攝像頭、一顆200萬像素的後視攝像頭以及4顆130萬像素的環視攝像頭。

此外,智己L7還搭載了5顆毫米波雷達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自動駕駛硬件配置

如果將智己L7與蔚來ET7簡單對比可以發現,前者各方向輔助駕駛攝像頭的像素幾乎都要比後者低了一倍,基本也可以算是2年前新車的主流配置。

當然,蔚來ET7的價格整體要比智己L7貴了10萬元左右,在成本限制下,感知硬件有所差距也算得上合理,但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車輛自動駕駛芯片的算力跟不上需求。

根據智己選配界面顯示,跟激光雷達一樣,智己L7並不是不提供英偉達Orin芯片,也是現在沒有,之後才有,並且兑換條件和上車時間也未明確,也就造成預定車主的疑惑和不滿。

所以,智己汽車在感知硬件上搞期貨,在計算平台上搞期貨,那麼其高階輔助駕駛功能也一定就是期貨。畢竟,現階段像城市領航輔助(城市NOA)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都需要依賴激光雷達和大算力芯片來實現。

智己汽車官網展示全場景智能駕駛功能

總的來説,雖然期貨交付軟件功能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但是像智己L7連硬件都搞期貨的車型並不多見,軟件適配硬件(激光雷達、Orin芯片)需要一定時間,硬件上車也需要一定時間、高階功能研發還需要一定時間、大里程數測試依然需要一定時間。

那麼,用户真正能用上宣傳中所提到的全場景(城市、高速、泊車)領航輔助功能,也就是全場景點到點L2級自動駕駛,就變得遙遙無期。

三、官方謎之操作不斷 泥潭卻越陷越深

就在智己L7因為期貨問題而陷入用户維權風波的同時,官方卻搞了一系列謎之操作,讓自己越陷越深。

首先,智己L7首次開啓預定時推出“天使輪”預定權益,包括用户水晶(積分)福利、智能駕駛全功能包(免費訂閲、升級)、7天購車猶豫期等,該權益名額僅有3000個。

自去年上海車展智己L7首次亮相併開啓“天使輪”預定後,首批2000個預定名額在大約2周時間就已經售罄。這對智己這個全新品牌的首款車型來説,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該車在當時的火熱程度。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天使輪用户畫像

但隨着車輛臨近鎖單和交付,有部分“天使輪”預定車主發現,自己作為第一批支持智己汽車的用户,權益卻被集團用户超越,稀缺名額也變得不稀缺。

集團客户是指集團相關公司的正式員工,以及正式員工的直系親屬。根據網絡截圖顯示,智己汽車集團客户覆蓋範圍包括了智己汽車的三大股東——上汽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張江高科以及這三家公司的合作企業,粗略估算可享該權益的人數可達10萬人。

集團客户預定智己L7擁有連“天使輪”車主都沒有的免息政策,還贈送首年的車險服務包。而如果把兩種權益對比可以發現,集團客户的權益對於買車來説優惠更大,而天使輪的權益基本是買完車之後才能兑換。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

集團客户享有內部權益這點無可厚非,幾乎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內部優惠,但智己L7作為智己這個新品牌的首款車型,首批預定用户權益沒有與集團用户權益持平,“稀缺”名額也並不稀缺,實在是寒了3000位“天使輪”預定車主的心。

此外,無線充電本是智己L7這款車的一大亮點,但是智己汽車卻在這玩起了文字遊戲。

在智己L7首次亮相時,其官方表示車輛標配無線充電技術,但無線充電車端接收器後來卻以6000元的價格出現在車輛選配單上。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曾宣稱標配車端接收器

對此,智己汽車近日表示,智己L7發佈時所稱的“標配”是標配無線充電技術,並不是標配無線充電配置和設備,而後者需要根據車主的充電需求和車位條件進行選配。

那麼,不標配無線充電器,怎麼能具備能力?就類似於不安裝電機,就具備行駛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車此前還表示要在各大商圈和體驗門店設置無線充電車位供車主體驗,但近日車東西致電智己官方詢問無線充電車位的鋪設情況,得到的回答卻是不清楚。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官方回覆

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設備、無線充電配置、無線充電技術能力……像是這樣的文字遊戲確實給用户帶來很大困擾,其實部分用户在乎的根本不是那6000元的選裝費,而是希望車企在公佈配置時就説清楚,有就是有,能用就是能用,收費就是收費,按需索取。

並且,現階段汽車的無線充電基本上都是噱頭大於實用,大部分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少部分量產產品普遍都存在功率低、安裝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無線充電端對齊)、對車位要求高等問題,實際體驗並不如有線充電方便和靠譜。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的無線充電設備(圖源網絡)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外,智己L7竟在電池容量上還存在“水分”。

此前有用户發現,智己L7配置單上的電池容量為93kWh,而工信部數據上的電池容量卻為90kWh,兩者相差了3kWh,存在虛標的嫌疑。

對此,智己汽車回應稱,配置單上的93kWh是根據0.33C放電倍率測算得出,而工信部上的90kWh是按照1C放電倍率測算得出,兩者間的差距並不是因為電池容量存在“水分”,而是測算標準不同,車輛續航里程並不受影響。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智己L7被曝電池容量存在“水分”

四、新造車廣告大躍進 期貨交付苦了消費者

總結來看,上述三個問題雖然看似並不是車輛本身的“大毛病”,並且智己官方也已做出相關回應。但對於智己L7以及智己品牌來説,這些“迷之操作”實在是有損品牌形象,降低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尤其智己還屬於一個“新新造車品牌”。

目前,這102位準車主對智己汽車的質疑,其實也代表了許多國內外新造車品牌所存在的共性問題,火急火燎地忙着出新車、畫大餅、講故事,也就讓一場新造車“大躍進”悄然成風。

除了智己之外,像是最近大火的蔚來ET7,也是發佈近一年半後才完成交付;廣汽埃安也曾宣稱自家石墨烯電池可8分鐘充至80%,續航可達到1000km,結果受到一眾專家的質疑;而特斯拉車主花費64000元選裝FSD,但想要在中國使用卻更是遙遙無期。

而這也就反映了當下新造車品牌們的“焦慮”狀態,它們相較於傳統老牌車企來説,不僅綜合實力偏弱,而且品牌知名度較低,如果不用一些像是提前發佈、誇張宣傳、“畫餅”軟硬件等非常規手段,很難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難以分得一杯羹。

此前,新華社也對這股新造車“大躍進”之風發表了觀點,“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過度宣傳、炒作歪風隱現,一些不良趨勢值得警惕;少吹牛多實幹,新能源汽車“浮誇炒作風”當休矣。”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新華社觀點

對於現在的汽車產業鏈來説,只要資金充裕,造出一輛“跑得好的車”並不是一件難事,真正的難事是造出一輛“用得好的車”。

目前大多數新勢力車企的角色更像是手機廠商,基本屬於解決方案整合商,都認為只要將最新、最強配置堆上去,就是一輛好車,一輛發佈時“有面子”的車,車企們之間也就無形中也就形成攀比之風。

但俗話説,“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同理一輛好車不一定是配置最高的車。但對正大張旗鼓搞軍備競賽的車企們來説,卻往往在攀比中上了頭,忽視了用户側的真正需求。

這也就導致目前的新造車賽道處於一種“大躍進”的發展趨勢,而為此買單的、維權的、投訴的、受苦的只有廣大消費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22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牛皮吹到不可收拾,新造車該如何收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