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擺脱泥濘的力量
您好!我是昱子。
前兩天和朋友們討論一個問題,就是老二的得寵問題。
本來,家裏一個孩子的時候,千寵萬愛於一人。
有了更小的孩子後,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老小身上。
老小得寵,似乎天經地義!
看看我們上輩人或者同輩人中的老小,少有誰不得寵的。
可寵老小,真的好嗎?
我觀察了我家的妹妹,發現自從她出生後,全家人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了她身上,爸爸回家首先惦記着抱她,爺爺和外公也視她若掌上明珠,就連哥哥也情不自禁地給妹妹貼上“可愛”標籤,大聲地宣佈:
“妹妹的屬性就是可愛,可愛,真可愛!”
表面上,千寵萬愛,多好呀!
但實際上,我卻略有隱憂。
原因有四:
首先,過多的寵愛,會令受寵的孩子變得“無能”。
別的例子咱們不用舉,就看看身邊。
哥哥幼兒園的園長就曾告訴我説,現在的孩子在家太受關注,到了幼兒園之後常常導致更難融入,一方面,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強,在家父母、祖輩都代行其事,不要説和小夥伴相處的日常,就連吃飯、穿鞋這種力所能及的小事,他們也等着別人代勞。
另一方面,由於太受關注,孩子在人際關係上顯得“無能”。
太受寵的孩子,往往不太懂得怎麼處理與其他孩子的關係,遇事寧願哭,等着別人來打救。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四歲以下的孩子,天然地自我中心,四歲之後,他們經由後天的指引,才能漸漸發現世界並非圍着她一個人轉,還有別人的需求也需要照顧。
所謂“同理心”、“共情力”由此而來。
但如果環繞孩子的都是寵愛、順從、將就,孩子就缺乏指引,也難發展出同理心、共情力。
也許,很多人會安慰自己,長大了就好啦!
但因為同理心、共情力不是天生而來,所以很多人即便長大,也不一定發育出這樣的能力,也正因如此,我們身邊才有很多人即便長大,也難以擺脱自我中心的狀態,成為傳説中的“巨嬰”、“媽寶”。
試問,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巨嬰呢?
因此,無論老大還是老二,別寵。
其二,太多的寵愛,還會令受寵者的世界“失真”。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就曾經舉例,有一位富商的女兒,由於家境非常優渥,父親“又將一生奉獻給了女兒”,所以她一直沒什麼機會接觸普通人的真實日常。
一方面,她在父親的安排下,嫁給了一位富有的丈夫,丈夫對她也很寵溺。
但另一方面,她卻始終缺乏一點生活的“刺激”,對丈夫的寵溺和將就感到不滿。
最終,這位女兒與一位樂師發展了婚外戀,樂師窮得叮咣響,也毫不帥氣,但這位女孩就是瘋魔一樣地要和他在一起……這段關係,並不快樂。
德雷克斯就總結説,父親、丈夫的寵溺,令這位女性從來不瞭解什麼是真實的生活,她最終自找的痛苦和折磨,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她的“缺失”。
所以,童年的過份寵愛,表面讓孩子得寵受益,但對未來的潛在危害卻很大!
這些寵愛包括:
不計代價的滿足
處處獲得的優待
撒撒嬌就能獲得的幫助
以“富養”的名義給予的慷慨……
而潛在的危害則是:
失去奮鬥的慾望
失去等待的耐心
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追求及時行樂
寵愛,真的會帶給孩子幸福的人生嗎?
寵愛之前,請三思。
第三,過份得寵,不僅對孩子自己無益,更對手足關係無益!
我有一位律師朋友就多次接到家族爭產的案例,其中好幾例都是老小自小得寵,成年之後坦然啃老,最終老的心軟,一而再再而三讓老小獲利,甚至將老大的利益也讓渡給老小,最終惹惱了老大,搞得一家子對簿公堂。
這樣的例子,相信你的身邊也不少見吧。
對老小的寵愛,看上去如此“自然而然”。
“她小,你讓着她吧”
“你為什麼不讓着他,他是弟弟”
“你是哥哥/姐姐,讓着點兒唄”
……
這種情景,真是太多了!
可這種“自然而然”的寵愛,卻不會自然而然地帶來相親相愛。
為什麼?
因為,“小”,並不是偏寵的理由。
當偏寵破壞了基礎的公平、基本的規則,那些老小得寵的時刻,就是老大嫉恨的來源。日積月累的“寵愛”,是一個人的蜜糖,卻是另一個人的砒霜。
基於此,我對孩子得寵、尤其老小得寵,特別警惕!
老小,也應該與老大同要求、同規則!
比如,我們經常給大孩子強調“老大應該有的樣子”,也就是一種“老大氣質”,它包括且不至於:
有責任
有擔當
顧大局
諸如此種,也應該同等地教給小孩子!
因為,這些不僅僅是老大特有的氣質,也是一個紮實的人生應有的態度。
因為,無論長幼、無論大小,每個孩子都該獲得應有的關注,也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只有如此,他們才都不會成為身體成人、心理幼稚的巨嬰。
也只有如此,他們才會無論出生排序,都能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正因此,我反覆提醒家人、也警醒自己注意對老二的寵愛。
愛可以,但寵,要不得。
該乾的活。要幹。
該承擔的責任。要承擔。
該自己完成的事情。自己完成。
對哥哥的要求,同樣對妹妹有效!
我不敢保證100%鐵面無私、毫無偏差,但可以保證在充分考慮年齡和能力的差異後,對他們一視同仁!
這是對老大真正的公平。
也是對老小長遠的負責。
因為,唯有如此,每個孩子才成長得自信、獨立!
你好,我是昱子,一位話筒前的新聞人,一個曾經的高考狀元,還是一個頑皮男孩與一個乖乖女兒的“臭媽媽”。二孩媽媽進化論,一個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長夥伴!
你也可以在抖音“昱子的抖音“與微博“二孩媽媽昱子”找到我。
1努力卻不焦慮的育兒方法
2 跌跌撞撞卻勇敢前進的養育態度
你好,
我是昱子。
我相信,
當媽不是人生的結束,
而是人生的開始。
無論一個還是兩個孩子,
你都值得更好的人生。
二孩的成長史 | 媽媽的進化論